第二章 黄袍加身 7、真假情报:创造条件也要出兵
能够在战火之中夺得大权的开国君主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出色的军事才能与政治谋略齐备,单一方面的才华只能成为一员猛将或者一个谋臣,而不是一个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在跟随世宗柴荣四方征战之时,赵匡胤在军事方面的才华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和展示,因此获得了柴荣的重视。但他却韬光养晦,在后周的政治舞台上并没有做出太过令人瞩目的大事,一方面也许是他个性使然,不愿意争功夺赏;但另一方面,也许正是因为他谋划深远,不想锋芒毕露。然而,这种蓄养是有发展阶段的,等到需要它爆发的时候,其力度丝毫不逊于任何一代政治家。
在经过周密的安排之后,赵普、苗训等人都觉得时机已经快要成熟了,现在所缺的只是一个最佳的举事机会而已。
赵普对苗训等人说:“现在朝中的文臣有范质、王溥,武将有韩通、李筠,这些人虽然都心怀各异,但互相牵制,谁都不会有丝毫的举动。这些,可以说都是世宗的巧妙安排。但是这样一来,点检将军也被他们牵制住了,没有理由离开京城,便没有机会举兵。”
苗训说:“是啊,世宗是一代英主,无奈天不佑人。我们这么做也是为了天下百姓尽快得安宁,所以我相信老天也会帮助我们的。”
对此,赵普却摇了摇头,说:“老天帮不帮我们,现在还看不出来,也许日后才能察觉。不过现在最主要的是,我们要帮自己。”
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等将领们忙问:“先生这么说,应该已经有良策了吧?快快说来给大家听听吧。”
赵普说:“对,我现在心中是有一个计策,但是要实现它,还得众人一起协同才行。”
众人忙道:“愿闻其详。”
赵普说:“过不了几天,就是春节了。想必宫里会将众臣都召集在一起宴飨一番,能够平安地度过小皇帝登基以来的第一个春节,是符太后和范质等人最大的心愿。所以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机会。”说着,赵普环视了一眼聚精会神的众人,接着说:“一直以来契丹对我大周便心怀觊觎,不过是惮于世宗和朝中悍将而不敢轻易出兵。现在世宗不在了,我想契丹可能也在准备着寻找机会出兵大周吧!”
苗训闻言,颔首一笑,说:“先生所说的自己帮自己,难道就是这个意思吗?”
赵普笑着说:“对!现在朝中太平,太后和宰相都不愿看到战火,又时值春节,诸将也不愿离家出征,所以如果这个时候契丹挥兵南进,想要侵吞我朝领土,那么就是点检将军领兵出京的好时机了!”
王审琦忙说:“但是契丹并没有来呀?”
赵普说:“他不来,我们可以让他来!定州、镇州二地是契丹南进首当其冲的重镇,此二州的刺史也是我们的人。只要他们发来急报说契丹入侵,又有谁会不相信呢?”
众人对于赵普的这一妙计非常赞赏,王审琦说:“到那时,我们就跟随赵将军一起挥兵出京,将在外军令不受之时就可以调遣各地军队为我所用,正是举事的大好时机!”
赵普笑着说:“你终于明白了,不过你却不能跟随将军离京。”
王审琦问:“为什么?我还想跟将军一同征战,建立功业呢。先生不可阻拦我。”
赵普说:“出京固然会有功业,但在京城值守对于我们此次举事更为重要。我们都离开了京城,到时候想要回来,谁给我们开城门?你和石守信是禁军的首领,你们的职责便是在我们到达之前控制京城,让我们可以顺利回京,这样谁也比不过你们俩的功劳!”
王审琦闻言大笑着说:“如此甚好!”众人看他兴奋的样子,都哈哈大笑。
转眼间,春节便到了,符太后下旨诏令文武百官入宫飨宴,要君臣同欢,庆祝后周恭帝柴宗训登基以来的第一个春节。众臣接到了旨意都纷纷入宫,一时间,一片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景象。
众人正在觥筹交错之际,忽然从宫门外传来急报,黄门太监在符太后耳边一阵耳语,太后的脸色顿时煞白。
范质忙上前问道:“太后,何事如此惊慌?”
符太后颤抖着声音说:“刚才定州传来急报,契丹可汗集结三十万大军已经挥兵南进,要报世宗当年北征之仇。”
大殿之上的歌舞丝竹顿时都没有了声音,舞女乐师发现刚才还沸腾的气氛顿时像结了冰一样,都悄悄地退下了。众大臣也都放下了自己的酒杯,凝重地看着宰相和太后,这一消息让原本欢乐无限的节日充满了不测。
范质和王溥对视一眼,此时大殿之中虽然百官俱在,但决策权都在身负托孤重任的他们身上,所以太后也将希望寄托在他们二人身上。
王溥说:“现在我大周国运升平,虽然世宗早逝,但威德福被四海。太后不用惊慌,只要调兵遣将,定能将契丹拒之国门之外。”
话音刚落,只听一个洪亮的声音道:“仓促间接到的急报,宰相难道也不核准,就要派兵吗?”
范质一看,原来是另一托孤大臣韩通,只见并没有参加御宴的他从大殿外大步而来,看来是已经听到了这个消息,所以赶过来的。
韩通拜见了皇帝和太后,朗声道:“定州告急,契丹入侵,这都是十万火急的事情。但是按照世宗遗训,不能轻易派兵出征。将如出营,君令难从,所以一定要核准所接到的情报是否真实。”
符太后着急地问:“世宗是说过这个话,但现在契丹三十万大军已经南进,依将军之见,应该怎么办呢?”
韩通还没有来得及回话,太监们又送来一个急报:镇州也有消息传来,契丹大军到了!
李继勋、刘庆义等将领见状,忙说:“镇州、定州是大周距离契丹最近的两个地方,双双传来消息,可见是确有此事。如果再不派兵,恐怕此二州就要沦陷了!”
符太后看着范质、王溥,不知道如何是好。范质悄悄和王溥商议:“军情赛火情,看来应该立即派兵了!”
王溥说:“确实如此,但是现在应该派谁出征比较稳妥呢?世宗在世时,一再交代不能轻易出兵,要出征也要慎重选择将领,否则就会有覆国的危险。”
范质凝眉想了一想,说:“李重进和张永德二人,一个是太祖的外甥,一个是太祖的女婿,和世宗都有同族之谊。但此二人都拥兵自重,世宗在世的时候就对他们非常忌讳,看来是不行的。”
王溥点点头,说:“世宗临终之前,将张永德的殿前都点检之职撤销,正是因此而为,此时若再派他定然不可。此外还有李筠,近来他也是居功自傲,颇有不可一世之态。”
范质说:“韩通将军虽然也是托孤大臣,但要负责保卫京都,世宗一再交代过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让韩通驻守京城,才能保大周不亡啊!”
王溥点点头,轻声说:“看来目前的合适人选,只有一个。”范质点点头,两人已经心照不宣。
范质、王溥请符太后退席来到后宫商议,对她说:“现在军情紧急,看来只能立即派兵前去了。”
符太后忙问:“世宗交代,派兵遣将之事一定要谨慎。你们觉得现在派谁出去比较稳妥?”
王溥说:“遍观朝中武将,有此资历和能力的人只有一个,便是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其一,他一直跟随世宗南征北战,从太祖之时就随侍在左右,才略出众,而且与世宗有深厚的情谊,可以让我们放心;其二是此人才三十来岁,相比较李重进、张永德等人,他年纪最轻,资历最浅;其三,世宗和他向来君臣契合,临终之前让他代替张永德做了殿前都点检,足见世宗对他是非常信任的。所以,只有让他出兵才是最可靠的。”
符太后闻言点头道:“世宗对此人确实赞赏有加,既然如此,就让点检赵匡胤领兵出征吧!”
在众人的合议下,赵匡胤立即被任命为北伐元帅。新年的第一天,他便告别妻子,来到禁军军营之中点兵;正月初二,在赵匡胤的命令下,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便带领着作为先锋队伍的部队,离开京都出发北伐;正月初三,赵匡胤率领着井然有序的大军从开封北上。
在赵匡胤夺权的整个过程之中,看似偶然的因素都在他和他的谋臣们手中控制。古来有矫诏伐敌夺权者,也有假传圣旨争权夺利者,都是通过假信息来造成自己行动的有利条件,而这一次以假情报为由,为自己创造领兵机会的赵匡胤绝对是史无前例。
获得了军权的赵匡胤夜宿陈桥驿,他的部队里人声嘈杂,彻夜不眠,正在酝酿着一次惊天的政变。而今夜的开封城却已经进入了沉静的梦乡,丝毫都没有察觉在经历着一次历史性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