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清始建 4、联盟蒙古,讨伐林丹汗

蒙古地处后金与明之间,东与后金接壤,南与明相连。它的向背直接影响后金和明双方力量的消长,所以明与后金都在竭力争取蒙古。蒙古最早臣服于明。林丹汗曾致书努尔哈赤,对努尔哈赤进行军事威胁,不允许后金攻打广宁城。努尔哈赤当即复书,坚决回击了林丹汗的挑衅,指出从未惧怕过林丹汗所统兵力。从这时起,后金与蒙古林丹汗之间的矛盾便结下了,一直延续到皇太极继位,矛盾也没有化解。皇太极继位以后马上采取了相应措施,继续努尔哈赤对蒙古各部联姻结盟的政策,将打击的矛头主要指向林丹汗。

天聪元年正月,刚刚继位不久的皇太极听说林丹汗兴兵攻打喀尔喀诸部的消息,抓住这个时机,向奈曼部衮出斯、巴图鲁等部提出建立友好关系。皇太极这次致书,除了表达真诚友好之意外,同时也揭露了林丹汗的罪恶行径,收到了极好的效果。随着形势的发展,蒙古诸部归顺后金的越来越多,最后连林丹汗属下的重要人物也都陆续投向皇太极。林丹汗越发孤立,与此同时,蒙古其他各部为反抗林丹汗的暴力统治逐渐走向了联合之路。

皇太极认为,林丹汗的势力之所以削弱了,主要原因是归附明朝的结果。他过去倚仗明朝强大的军事后盾驰骋蒙古,但是现在明朝已经被内部混乱弄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有闲工夫为林丹汗撑腰,林丹汗失去了明朝的庇护,突然转变成了众矢之的。但是蒙古各部相对分散,各部族之间虽有联系,却没有在战事上的联盟。而现在的林丹汗势力虽说已经大不如前,但对付几个蒙古部族还是绰绰有余的。所以一段时间里,蒙古各族虽然有心攻打林丹汗,却仍然没有那个势力与之抗衡。皇太极对这点很清楚,在林丹汗刚一失势的时候,他就谋划出了一个办法,便是联合蒙古众部族,结合所有力量讨伐林丹汗。

蒙古各部族也正在彷徨之际,闻听皇太极发布的联盟信息,纷纷都做出了回应,答应并且大力支持推举皇太极为联盟盟主,统率全军攻打林丹汗。

这正是皇太极想要得到的结果,联盟讨伐林丹汗只是一方面,最为重要的是与蒙古各部建立关系,从而更大程度上加强自己的实力,为以后攻打明朝奠定基础。

皇太极此时再不用为林丹汗的事情而绞尽脑汁了,林丹汗的所做所为激起了蒙古各部之间对他的仇恨。皇太极几乎没有插手,林丹汗便已经吃到了败仗的滋味。

在这种紧迫的情况下,林丹汗派人给明廷一连去了十几封信,但是都石沉大海,连一点回应都没有。最后,林丹汗便放弃了依靠明军。他明白这本是相互利用的一种谋略罢了,明朝当时与他和好,无非是怕自己跟满军联合对他们不利。自皇太极即位后,矛头开始指向了自己,满洲及蒙古各部都想把自己一举消灭。现在他们的实力一天天壮大,明朝躲他们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为了自己来冒这样的风险呢?想到这里,林丹汗心里变得沉稳些了。他想以自己现在的实力,也不一定就注定会失败,只要跟他们奋力一拼,还是有胜利的希望的。

林丹汗的这个颇具侥幸心理的想法只仅仅稳住了他当时的焦虑情绪,并没有使他得到一点实质性的效果。天聪二年二月,林丹汗与蒙古其他各部大战一场,以失败告终。蒙古各部的实力也受到很大损失,他们写信给皇太极,希望他以盟主的身份领兵援助,一鼓作气消灭林丹汗。

这封信的内容正中皇太极下怀,于是在殿中跟诸贝勒、大臣商议,同意联合出兵,共讨林丹汗。

皇太极说道:“这件事憋在我心中许久了,一是明朝方面,二是蒙古各部,三便是林丹汗所部。这三股力量都不容小视,尤其是蒙古各部的力量,这种以部族联盟方式组织起来的力量极其不稳定,稍有差池就会分崩瓦解,对我们并没有多大的影响。现在对我们威胁最大的是察哈尔部的林丹汗,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把林丹汗灭了。我之所以没有马上率兵攻打,是因为不了解他们的虚实。林丹汗曾攻下过辽宁,可见他的势力以及作战方面的经验极其丰富,贸然出兵攻打他实在是莽夫之举。所以这次蒙古各部来的请援信让我着实吃了一颗定心丸,林丹汗此次必败无疑!”

天聪二年九月,皇太极决定亲征察哈尔部林丹汗。他以盟主的身份发布了一条召集令,召集令里说:蒙古科尔沁部众贝勒、喀喇沁部落塔布囊等,敖汉、奈曼及喀尔喀部落众贝勒,各自率领所部,在初九之日务必赶来辽阳,一齐讨伐林丹汗。

召集令一发布出去,蒙古各部首领纷纷率兵赶赴辽阳。二十日黎明时分,皇太极率满蒙联合大军赶赴席尔哈、席伯图、英、汤图等地,进攻林丹汗所占区域。

自上次与蒙古联军大战败北之后,林丹汗部的士气就一直比较低落。这次士兵们听说满蒙联盟前来讨伐,心中更是惶恐不安。有些士兵实在无法忍受,纷纷奔逃。林丹汗闻之大怒,立刻将逃跑或者准备逃跑的士兵抓了起来。带头逃跑的当即处死,其余跟随的也受了二百杖的重罚,这种以武力挟制的方法暂时稳住了军心。林丹汗放言道:“满蒙联盟来攻取我部,完全是自不量力的做法。我们本是蒙古的正宗,成吉思汗的后裔。成吉思汗骁勇善战,攻无不克。我们作为他的子孙,这样的本事也应该延续下来,现在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有人想一举消灭我们,这是对我们侮辱性的挑衅!我们怎么能坐以待毙,先自乱阵脚呢!”林丹汗话说得豪情万丈,但是在这种豪言壮语的背后,他却以黑暗残忍的手段维护着局面。

天聪六年三月,皇太极在做好一切战前准备后,召集满军所有兵力,下达了一道军令,军令言明:第一,出征的将士一定要严守军纪;二是满军出征将士在经过蒙古的地方时,不可惊扰蒙古各部,争取蒙古各部对这次征讨的积极支持。

四月初一,皇太极亲自率大军由沈阳出发西行,由于路途坎坷难行,大军行至辽河时,正好遇到了涨水,经过一番周折,大军有的乘船,有的人马浮游而过。直到十一日,大军才抵达目的地昭乌达,与蒙古各部族的兵力会合。皇太极举行了盛大宴会,招待蒙古各部族的首领。满蒙齐聚一堂,相互端碗敬酒,气氛很融洽,而这正是皇太极想得到的效果。自己的兵力加上蒙古各族的兵力,一共有十多万,兵力越多,越难以掌控,但从现在的状况来看,自己的担心倒是多余了。

“盟主好酒力,像我这般能饮的人,也被您比下去了。”说话的人是巴林部的塞特尔,他指着皇太极桌前摆放的已经空了的酒坛子说道:“蒙古人善饮酒,善打仗,先前我一直认为您以前做过的壮举都是经过渲染吹嘘的。现在凭着饮酒一件小事来看,盟主确实有一套率兵打仗的本事,比蒙古兵有过之而无不及。”

皇太极摆了摆手,笑道:“你这样说,倒是在吹捧我了,如果没有各位首领相助,我不可能走到现在这一步。满蒙本是一家,喝酒、骑射、善战本就是我们的专长,这个不能去比。林丹汗与明朝一直对我们虎视眈眈,想分裂我们,逐个击破。现在想来却是可笑得很,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让我们来用,先攻下林丹汗部,再拿下明朝。”

宴席一直持续到深夜才散去,士兵将领们有喝得烂醉的,有半醉半醒的,也不去顾及满蒙的区分了,相互搀扶着回到帐中。

皇太极这次出征的目的在于捣毁林丹汗的根据地,俘获林丹汗。此时,林丹汗听说了皇太极已经率兵前来征讨的消息,早就带领众部放弃营地朝西部撤离,准备利用黄河这条天然防线与皇太极做殊死一搏。

他的动向自然瞒不过皇太极的耳目。皇太极得到消息,马上下令加速追击。五月二十三日,皇太极率领大军至木鲁喇克沁地方,兵分两路挺进。二十七日,各路大军分别达到归化城。

林丹汗没想到满蒙联军追击得这样快,渡过黄河作战的方法也失败了,无奈之下只好又率领残部昼夜不停地向西藏逃去。因为一直长途跋涉,士兵们发动暴乱,十余万兵力,途中逃散了有一半多,再加上病死的,所剩无几。最后,部队无粮饷,牲畜无饲料,出现了杀人残食的惨状。林丹汗也在这次奔逃中患了天花病,死在了青海大草滩,察哈尔部宣告覆灭。

察哈尔林丹汗的覆灭,在蒙古历史上是一件大事。漠南蒙古各部臣服于满,标志着皇太极实现了对漠南蒙古的统一。击败林丹汗对后金具有战略上的意义,在明廷、后金、蒙古三种势力的三角关系中,后金取得了二比一的优势。

天聪十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