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帝国的劫难 七、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唐代宗李豫看着眼前这颗头颅,感觉自己真是一位幸运的皇帝。

因为这颗头颅就是一个休止符,它宣告了一个大混乱时代的终结。

起于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历时七年多的这场“安史之乱”总算在自己的手上终结了。李豫为此庆幸不已。

李豫还为此深深地感激一个人。

他就是仆固怀恩。

李豫觉得仆固怀恩真不愧是中兴李唐的大功臣。当年郭子仪光复长安时,肃宗李亨曾经情不自禁地对郭子仪说:“吾之家国,由卿再造!”此刻的代宗李豫也真想对仆固怀恩说同样的话。所以,当仆固怀恩奏请将燕朝的那些降将就地任命为唐朝的节度使时,李豫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于是燕朝的河北诸藩就这么摇身一变成了唐朝的河北诸藩。朝廷任命张忠志为成德军(治所在恒州,今河北正定县)节度使,仍辖恒、赵、深、定、易五州,并赐名李宝臣;任命薛嵩为相、卫、邢、洺、贝、磁六州节度使(薛嵩还多赚了两个州);任命田承嗣为魏、博、德、沧、瀛五州都防御使,不久擢为节度使;任命李怀仙为幽州、卢龙节度使,仍辖原有六州。

诸藩相视而笑。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颗月亮;地盘也还是那些地盘,刀枪也还是那些刀枪!

唯一的差别,就是把城头上的旗子从史燕换成了李唐。

而这样的差别实在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诸藩都笑得十分惬意。与此同时,仆固怀恩也在一旁笑得意味深长。

此前河北诸藩就已经向他表了忠心,愿意投其麾下以效犬马,如今朝廷既然承认了他们,那就等于是把河北诸镇划入了他的势力范围。有了这些强藩做党援,仆固怀恩就无须担心一件事——那就是天子李豫哪一天突然翻脸,给他这个大功臣来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李豫还没有翻脸,另一个平叛功臣就先跟仆固怀恩翻了脸。

他就是河东节度使辛云京。

辛云京很早就看仆固怀恩不顺眼了。因为他觉得这个番将实在是蹿得太快——几年前不过就是郭子仪手下一个小小的兵马使,如今倒好,朔方节度使、河北副元帅、单于大都护、镇北大都护、左仆射、中书令……全让他一个人兼了!连他那嘴上无毛的儿子仆固玚都成了朔方行营节度使兼朝中御史大夫。这算什么事儿?眼下隔壁的河北诸藩又和他眉来眼去、暗通款曲,这就更让辛云京坐立难安了——那帮心怀鬼胎的安史降将哪一天要是再反,他河东节度使辛云京就是头一个遭殃!更何况,这番将仆固怀恩是仆骨①人,与回纥人同属敕勒诸部,历来同穿一条裤子。这几年朝廷与回纥的往来交涉都是他一手包办的,前不久他还把女儿嫁给了回纥的登里可汗,更可谓亲上加亲。而今他仆固怀恩之所以眼高于顶,就是因为上有天子宠信、下有兵权在手,内有诸藩暗附、外有回纥援引,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这简直是安禄山第二啊!哪一天他仆固怀恩要是勾结穷凶极恶的回纥人一齐造反,谁能治得了他?

正是出于这样的一些情绪和想法,使辛云京多次对仆固怀恩公然采取不合作态度。当初仆固怀恩去回纥搬来救兵经过太原,辛云京就让他们吃了闭门羹,既不让他们进城,也不出城接待;平定史朝义后,仆固怀恩送回纥出塞再次经过,辛云京依旧城门紧闭、如临大敌,让仆固怀恩丢尽了面子。仆固怀恩一气之下,递上表文向朝廷告状,辛云京也毫不示弱,反咬一口说仆固怀恩意图谋反。

仆固怀恩大怒,要求天子杀了辛云京。

天子李豫貌似憨厚地一笑,下诏把两个人都褒扬了一番,然后劝他们和好。

这道和稀泥的诏书一下,仆固怀恩顿时一跳三丈高。

天子怎么能如此是非不分?仆固怀恩愤怒地想,自从安禄山起兵以来,自己始终奋战在平叛的第一线,整个家族为国战死的有四十六人,女儿为了国事又远嫁异域;每逢战争的关键时刻,都是自己出面向回纥求援,才得以先后收复两京、平定河南河北。要说平叛的第一功臣,自己绝对是当之无愧!可一个小小的河东节度使辛云京不但丝毫不把他放在眼里,而且还信口雌黄、肆意诬陷,而天子居然在这种情况下和起了稀泥,这意味着什么?

这难道不意味着,天子是想借辛云京牵制自己吗?

这难道不意味着,兔死狗烹的大戏已经无声地开锣了吗?

仆固怀恩忍无可忍,立刻给天子上了一道满腹冤屈的奏书:“臣静而思之,自己有六大罪过:当初同罗部落叛乱,臣为先帝扫平河曲(今山西西北部),此罪一;臣之子仆固玢,为同罗所俘,伺机逃回,臣将其斩首,借以激励部众,此罪二;臣有女儿,远嫁外夷,为国和亲,荡平寇敌,此罪三;臣与子仆固玚不顾死亡,为国效命,此罪四;河北新附,节度使皆握强兵,臣竭力安抚,消除其之疑惧,此罪五;臣说服回纥,使赴急难,天下既平,送之归国,此罪六。臣既有此六大罪过,合当万死!纵然含恨九泉、衔冤千古,又有什么可以抱怨?古人说‘高鸟尽,良弓藏’,信非虚言!”

代宗李豫看着这道怨气冲天的奏书,心里老大不痛快。

是,你仆固怀恩是有功!可该给你的,朕不是全给你了吗?你如今功盖天下、荣宠备至,遭人眼红实在是情理中事。他辛云京的肚量固然是小了些,可无非也就发发牢骚、造造谣而已,又没什么真凭实据,还能拿你怎样?你何须如此老虎屁股摸不得,非要朕杀了他不可?再怎么说他也是一个堂堂的节度使、一个跟你一样的有功之臣,岂能让你说杀就杀?朕要是依了你,岂不是让天下人心寒?朕岂不成了你的傀儡?那干脆把屁股下面这张龙椅也给你好了。再说了,你对“造反”一说反应如此强烈,要说心里没鬼,朕还就不大敢信!瞧瞧你这话怎么说的——“高鸟尽,良弓藏,信非虚言!”你这啥意思?朕怎么觉着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呢?

一道奏书看完,代宗李豫对仆固怀恩的信任和感激之情就全部转化成了怀疑和警惕。他随即做了一件事——命宰相裴遵庆前往仆固怀恩的大营,表面上宣旨慰问,事实上刺探虚实。

临行前李豫叮嘱裴遵庆,让他以个人名义向仆固怀恩暗示,要他入朝面圣,看他作何反应。

要是他敢来,就表明他心里头没鬼;就算有鬼,朕也能趁机把他收拾了。

要是他不敢来……李豫皱着眉头想,那问题就大了。

问题的确不小,因为仆固怀恩不肯入朝。

更有甚者,御史大夫王翊刚刚出使回纥回来,半道上忽然被仆固怀恩扣留了。

这唱的是哪一出戏?李豫火了,你仆固怀恩到底在害怕什么?你和回纥人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东西?

李豫觉得仆固怀恩这么做已经不是此地无银了。

这么做叫图穷匕见!

可是,还没等代宗李豫动手收拾仆固怀恩,背后就有人差点把他给收拾了。

那就是吐蕃人。

唐代宗广德元年冬,吐蕃向唐王朝发起大规模进攻。边境守将频频告急,可其时正得宠擅权的宦官程元振却置若罔闻,只将其视为一般性的袭扰,既不上奏天子,也不发兵御敌。吐蕃军队长驱直入,迅速攻至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唐朝守将高晖不仅放弃抵抗、举城而降,而且替吐蕃当向导,引领敌军深入关中。一直到十月初二,吐蕃大军越过邠州(治所在新平,今陕西彬县),兵锋直指奉天(今陕西乾县)和武功时,李豫才惊闻吐蕃入寇的消息。一时京师震恐,李豫急命雍王李适为关内元帅,同时起用郭子仪为副元帅,命其火速进驻咸阳组织防御。

社稷有难了,已经被晾了不少日子的郭子仪才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

可此时的郭子仪却只是一个光杆司令。

他招募了一整天,只来了二十个人。

郭子仪就这么带着他的“二十人兵团”开赴前线。临近咸阳,郭子仪登上山头一看,顿时有点绝望。

眼前不光有吐蕃人,还有谷浑人、党项人、氐人、羌人。

这是一支多国联军,足足有二十多万人,密密麻麻、浩浩荡荡、绵延数十里,正向东方进发,目标直指长安。

绝望的郭子仪急命部将王延昌火速回朝请求增援。王延昌十万火急地赶回长安,而帝国大佬程元振正一心想看名将郭子仪的笑话,就把王延昌晾在一边,连皇帝的面都不让他见。

十月初四,吐蕃大军遭遇了此次入侵唯一一次有效的抵抗——渭北行营兵马使吕月将在周至(今陕西周至县)击退了吐蕃的先头部队。

然而,这注定只能是一次微弱的抵抗,因为吕月将所部也不过区区两千人。

十月初六,吐蕃主力进抵周至,吕月将竭力死战,最后全军覆没,兵败被俘。

十月初七,吐蕃大军渡过西渭桥,大唐帝京完全暴露在他们面前。

警报传来,代宗李豫如遭雷击,无奈之下只好放弃长安,仓皇逃奔陕州。一时京师大乱,满朝文武各自逃命,禁卫六军顷刻溃散。

等到郭子仪闻讯赶回京城的时候,天子和百官踪影全无。

长安已经变成了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十月初八,代宗李豫逃到华州(今陕西华县),随驾和当地官员都跑光了,无人供应膳食,天子和护驾禁军又冷又饿,处境极为狼狈。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马不停蹄地赶来救驾了。

他就是此时正率领神策军驻守陕州的观军容使鱼朝恩。

当簌簌颤抖的李豫蓦然看见鱼朝恩满怀焦急一脸关切地向他走来时,这位饥寒交迫的大唐天子刹那间百感交集——危难时刻,还是宦官最贴心啊!

也许就在这一刻,那个叫程元振的权宦就注定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与此同时,新一代权宦鱼朝恩的强势崛起似乎也已经不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