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鲜卑山在何方?——北魏六镇之乱 二、北魏的衰亡

孝文帝的改革,推动了北方胡族的汉化进程,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融合,为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然而,这些改革虽然遗泽于后世,却因为对当时社会触动太大,不能为那个时代的普通人所接受。智者的悲哀,就在于他有比常人更锐利的眼光,能洞察更深邃的历史与未来——而他身边的人却看不见。所以智者注定是寂寞的。

孝文帝就是这么一个寂寞的改革者。在他的时代里,各种明里暗里的反对声,此起彼伏,连他自己的亲儿子也反对他的改革,以至于父子相残。公元四九九年,孝文帝亲率大军抵御南齐大将陈显达的进攻,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这位伟大的改革家也在回师途中病死。半途中的改革戛然而止,又一个乱世开始了。

孝文帝死后,其子元恪继位,是为宣武帝。

宣武帝继位时,年仅十岁,外戚高肇专权,为巩固宣武帝的帝位,他大肆屠杀宗室诸王。孝文帝的几个兄弟如咸阳王元禧、北海王元详、彭城王元勰等都被杀死,北魏统治阶层内部开始出现裂痕。

公元五一五年,宣武帝死,由其子元诩继位,是为孝明帝。孝明帝继位时比他爹还小,年仅六岁。元氏宗室诸王在任城王元澄的策划下,谋杀了权臣高肇,由孝明帝的母亲太后胡氏临朝听政。胡太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荒淫女主,死后追谥为“灵”,故史书上又称为“灵太后”,在她当政期间,北魏国力迅速衰退。

公元五二零年,灵太后被她的妹夫元叉和宦官刘腾幽禁。然而元叉、刘腾更不像话,他们贪污腐化,贿赂公行,被时人比之为秦朝的赵高。元叉、刘腾专权四年倒台,灵太后又重出临朝听政,洛阳城如走马灯似的变换着主人。

当时元晖为吏部尚书,公开卖官,大郡主官可卖到两千匹绢,小一点的郡值一千匹,最差的也能卖到五百匹。元晖的生意做得太好,连吏部都被时人称作“市曹”——卖官的农贸市场。因为供不应求,所以吏部加快了地方官吏的更换速度,逼得官老爷们一到地方上就拼命捞钱——动作慢了就有收不回成本的危险。

有位宗室元诞先生,在齐州任刺史,颇有些不务正业。一日他问外出采药归来的和尚:“外面有什么消息啊?”和尚是出家人,不敢打诳语:“都说您很贪,希望您早点被朝廷撤换掉……”元诞先生大感不平:“其实俺是很本分的啊……齐州有七万户居民,我就任以来,平均一户还没有刮到三十文钱,怎么能算是贪呢?”

这话说得也是,朝中还有人号称是“饿虎将军”、“饥鹰侍中”呢,他元诞一个小小的州刺史,能贪得了多少?

河间王元琛据说是当时京城最有钱的人,家里吃饭的家伙都是来自西域的进口货,连马槽都是银做的。这个家伙可能是太有钱,所以觉得人生没有了追求,只好对人感叹道:“不恨我没见到石崇,只恨石崇见不到我!”石崇是谁呢?西晋超级富翁PK赛的冠军得主。

然而社会财富总是有限的,当它过分集中到一部分人手中,就会造成另一部分人的极度穷乏。

每当乱世到来之前,连老天爷也会赶来凑热闹。那些年里,水灾、旱灾、瘟疫、地震,年年不止,人民流离死亡,到处发生叛乱和起义。

粗略地翻翻书,二十年间竟有大的叛乱七次之多:

景明三年,鲁阳蛮民起事;

正始三年,秦州羌人吕苟儿起事,众达十余万人;

永平三年,秦州沙门刘光秀起事;

永平四年,汾州山胡刘龙驹起事;

延昌三年,幽州沙门刘僧绍起事;

延昌四年,冀州沙门法庆起事;

正光二年,东益州、南秦州氐民起事。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沙门法庆的在冀州发动的叛乱。法庆鼓励杀人,提出杀一人称为一住菩萨,杀十人称为十住菩萨,他的部队很特别,不但杀官杀民,就连龙王庙也不肯放过——他本人出身和尚,又娶了尼姑惠晖做老婆,照理说算是佛缘深厚了,可他偏偏就喜欢“屠灭寺舍,斩戮僧尼,焚烧经像”——据说这叫做“新佛出世,除去众魔”。

这些叛乱和起义,虽都被北魏王朝次第平定,但它们揭开了乱世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