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后周世宗柴荣的辉煌

细数中国古代帝王,若真要评个“历史之最”的话,那应该有最猛的、最狠的、最毒的、最荒唐的、最聪明的……可轮到后周世宗柴荣,只能用一个字——冤。

辛苦打下了江山,到头来却被另一位天子拾了便宜,吃着他的老本开创了一个朝代。他就像一个卓越的革命战士,走过了25000里长征,却终没等到全国解放。他争不过的是人最无奈的事情——寿命。杜甫有诗“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说的是传说中的诸葛亮,可怎么看,都仿佛预言了后世柴大英雄的人生。

且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看看这位英雄的道路,感慨一下人生的无常。

既说人生无常,当先问英雄的出处,论出身,自古帝王要么显贵,要么布衣,柴荣的家世却只透着俩字——破落。

他是河北邢州人,本为贵族子弟,可轮到他这一辈,偌大的产业和地位都已荡然无存,还好有个姑姑嫁对了人,成了后汉大将郭威的夫人,为生活所迫,柴荣7岁那年就投奔到姑父郭威的军中效力,说不好听,叫寄人篱下。

他的谨慎厚道,他在关键时刻的果敢机灵,渐渐的,郭威也对这个不起眼的侄子刮目相看了。在郭威的军中,他的地位节节攀升,从小兵到偏将,从偏将到郭威的养子,终于成为郭威最倚重的人物。柴荣鞍前马后,跟随着郭威南征北战,后汉国发生了内乱,一番龙争虎斗后,身为大将的郭威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国号为周。而在这场权力风暴中,郭威的家小都被后汉皇帝杀得一个不留,成了“绝户头”。这样,31岁的柴荣,成为郭威皇位唯一的合法“继承人”。从家族破落子弟到皇储,似乎老天在眷顾着他。

可幸运吗?从士兵到将军,一步一步都得真刀真枪爬上来,从死人堆里冲出来,柴荣正是这样,唯一的幸运就是他跟对了人。五代时期北方战乱,土匪类的人物,要么残暴好杀,要么荒唐无道,可柴荣的主子郭威,却着实是个响当当的大英雄。

也正是在郭威的领导下,北方周国休养生息,他体恤百姓,任用贤能,富国强兵,分裂时代的中国,终于出现了一个最好的政权,只遗憾天不假年,郭威只当了3年皇帝便去世了。

其实郭威是不必遗憾的,历史已经安排了一个更好的统治者——柴荣,去替他完成未完成的事情。

34岁的柴荣就这样坐上了权力的宝座,可这的确不是时候,因为他所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

北汉政权盘踞山西,勾结契丹人割据自立,而北汉的后台——契丹,更似一只狡猾的猛兽,坐视着汉家政权的自相残杀,时刻等待着坐收渔翁之利。中国南方,如南唐、吴越、后蜀等政权,占有着大大小小的土地,几乎都是当时中国最繁荣的经济带。柴荣的周国,虽貌似诸雄中实力最强,却实在处于列强的包围之中,占据中原,更使他成为大家的众矢之的。

内部更糟糕,郭威在位的3年,虽厉行节约,恢复生产,可北方大地饱经战乱,元气只不过刚刚恢复。各路将领心怀鬼胎,五代战乱,带兵者都养成了墙头草随风倒的习惯,所谓忠义统统一边去,文官的首领更是那位历事五朝的老油条冯道,这样的官场风气,郭威知道,却还没有时间去整治,就一并留给了柴荣。

柴荣的皇位还没坐稳,北汉就找上门来了,几十万大军勾结契丹,边关告急,朝臣人心惶惶,各种麻烦一团糟,郭威惨淡经营留下的基业,眼看就不保了。

柴荣却很冷静,在这纷乱的头绪中,他理清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先打北汉,打败北汉,震慑天下,所有的麻烦就迎刃而解了。于是,亲征!

亲征?说得容易,胜了好办,败了又咋说,北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北汉后面的契丹,那貌似威行天下的后唐皇帝不就是被契丹逼得一把火自杀了么?习惯了当墙头草的臣将们腿肚子又开始打哆嗦了。文官之首冯道首先跳出来反对,大概是觉得柴荣皇帝当不长了,竟然当廷嘲笑柴荣。柴荣却很冷静,你反对是吗?贬!

五朝元老,做惯了墙头草的冯道,就这样被罢了,柴荣同时也传递了一个信号:非常时期,谁敢退缩,不饶!

几十万大军忐忑不安地上路了,虽被震慑了一回,大家心里却还打着算盘,一旦战事不利,柴荣被身边人绑了去请赏都有可能,说是坐在火山口上,一点也不为过。

柴荣,很快展现出他的厉害,当然,是先对自己人。

亲军都指挥使赵晁先做了倒霉蛋。他提出退兵的主张,柴荣二话不说,关!功勋卓著的大将就这样被囚禁了,虽然还算仁慈,却足足震慑了全军上下。

于是,各支军队终于达成了共识,不战胜,就完蛋,想跑,就得先当了垫背的,没二话,全力死战吧。

两军在高平相遇,大战开始了。契丹人发扬其一贯坐山观虎斗的优良传统,坐看汉人们杀个你死我活。但北汉军确实凶狠,仗着人数的优势,上来就猛打猛冲,柴荣的右翼军很快崩溃了,右翼军将领竟然火线倒戈投降北汉。一时间,周军阵脚大乱,北汉皇帝志得意满,等着看北周军尸横千里的一幕。

这时候,有一个人亲率精兵,冒着枪林弹雨朝北汉军阵冲了过去,败逃的北周军先是一愣,接着又是一震。

冲上去的正是他们的皇帝——柴荣。

皇上都冲了,咱们还退啥?打他娘的。

溃败的军阵重新合拢,逃跑的士兵们再次回头持戈相向,周军,重新鼓舞了士气,稳住了阵脚,关键时刻,又是柴荣,亲率精兵猛击北汉中军,这一来,就仿佛一把匕首,直捅在北汉军的胸膛上,志在必得的北汉军,败了。

溃败,仓皇的溃败,数十万北汉军如羔羊一般被宰割着,观战的契丹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啊,一个人,竟能扭转整个战局。这样的英雄,怕是几百年才出一个吧。

还没等他们想明白,周军已然打扫完了战场,雪亮的马刀指向契丹军阵:你想来试试吗?试什么试,跑吧!数万契丹军转眼间逃得不剩,天下无敌的契丹劲旅,在中原军队面前未战先溃!五代十国数十年来,这是第一次。

高平之战,在中国历史上显得很不起眼,然而对于五代乱世来说,它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使北汉遭受重大打击,再无法争锋中原,内部风雨飘摇的周政权也因此稳定了局面,而统一天下的重任,也落到了周政权身上。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战局最危急的时候,有个将领跟随柴荣一起冲杀出去,稳住了阵线,这个人后来也做了皇帝,他就是赵匡胤。高平之战,既成就了北周统一天下的重任,也成就了另一个完成者的平步青云,历史,真是个奇妙的编剧。

柴荣明白,这不过是开始,统一天下只是他计划中的第一步,在他的心中,还隐藏着一个梦想。

这正是他的30年计划:10年统一,10年养民富国,10年外逐强敌,雄霸天下。

这是一个足够让今天的中国人激动的梦想。

他出身坎坷,历经磨难,见惯了中原百姓在战火中的苦难,见惯了军阀混战的嘴脸,见惯了契丹铁蹄肆虐中原的悲怆,现在,是到了有人结束这一切的时候了。

他不仅要做个皇帝,他也不仅仅追求一统天下的荣光,他追求的,是建立一个如盛唐般强大的帝国,在当时割据战乱的背景下,这似乎不可能,但是他确实一步步这样做了。

先是人事改革。高平之战后,北周在稳定局势的情况下开始了对朝臣的大清洗,诸多骄兵悍将被罢。他更是大力整顿吏治,惩办贪污,打击豪强,用优惠的政策鼓励农民垦荒生产,郭威没做完的事,他都做到了,且做得更好。

其后是军队建设。首先是淘汰冗兵,建立严格的士兵和军官选拔制度,大量老弱残兵解甲归田,既增加了劳动力,又加强了战斗力。建立中央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军人都是破坏者,他,却是一个建设者,他的一整套政治与军事制度,几乎奠定了后世中国政治体制的雏形。

最重要的,是统一战略。历来统一中华,无不在于“先南后北”或“先北后南”,柴荣,做了最聪明的一种。

他在位的时期,北周先后对南方各政权发动进攻,夺取了江淮和四川的大片富庶土地,但是,这是为了统一打基础,并不是为了先拿南方开刀,统一天下的第一步,就是要夺取幽云十六州,先解除外部威胁,再完成内部统一。

这看似很不可理解,一般不是先易后难么?可在当时,南方政权已经无力抗拒统一,唯一的强敌就是占有幽云十六州的契丹,这就好比吃肉一样,你总要先啃掉骨头,才能吃到肉,只惦记着眼前的肥肉,到嘴的美食也丢了。

经过5年精心准备,北周富强了,军队精锐了,出征,数十万大军水陆并进,直指被契丹割占数年的幽云十六州。大概还是慑于高平之战的兵威,契丹竟然望风而逃,后周军收复关南十起县,直向幽州进发,千秋大业,似乎一战可成。

可历史,却在这一刻发生了转折,积劳成疾的柴荣病倒了,沉痛之下,他不得不选择了撤兵。公元959年,一代英主柴荣病逝于开封。史载,民间百姓闻之,无不泪泣。

大凡帝王驾崩,泪水总是有的,可我相信,这次的泪水,是最真诚的。

契丹就这样躲过了他们最强大的对手,而柴荣一生里唯一的漏洞:军队国家化问题,在他的有生之年并未完全完成,这也给了他的部下赵匡胤篡夺皇位的机会。之后,黄袍加身,赵匡胤夺位,建立300年宋朝基业。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宋朝始终未能收复幽云十六州,拥有柴荣好家底的宋朝皇帝,却没有他那般的胆气,使汉家土地,终落入契丹之手。

千古遗恨,毫不为过。

但宋朝皇帝是幸运的,因为柴荣把统一国家的一切都为他们预备下了。富强的国家,强悍的军队,还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今人莫不赞叹宋朝的经济成就,但作为奠定者的柴荣,却被史家所忽视,被忽视的,还有他那个30年强国的伟大梦想。

颂扬康熙功业的一首歌中唱到“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而作为五代十国历史的了解者,我有时真愿意祈祷:上天,如果你可以改变历史的话,请再给柴荣30年时间,如此,华夏幸甚,中国幸甚。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对赵普感叹,如果柴荣还在的话,他永远不会反,会忠心地当个臣子。

我承认赵匡胤也是英雄,但我也相信,那一次,他说的是大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