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尧舜下课 二、部落大联盟

可以有,也应该有,但要重新解释。

为什么应该有?因为时代需要标志,需要象征,需要代表。部落的代表是炎黄,国家的代表是夏启。二者之间,部落联盟的时代谁来领衔?只能是尧舜。既然如此,何妨不论真假,权当他们是符号,是代码?

但,该说明的还得说明。一,黄帝、颛顼、帝喾、尧,无血缘关系,更不是祖孙父子;二,尧和舜,并非道德高标,只是曾经的存在;三,他俩也不是什么天子。天子的概念要到西周才有,目的则是解释政权的合法性。尧舜时代尚无君主,也没有“国家”和“天下”的概念,哪来的“天子”?

不是天子,又是什么?

部落联盟的CEO。

联盟从黄帝时代就开始了,之前则是战争,包括炎帝与黄帝的阪泉之战,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这是当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的,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中华大地就是全世界。远在天边的埃及、苏美尔、哈拉巴等等,并不在我们视野中。

战争的结果是联盟,联盟的结果是产生了部族。部族是从氏族到民族的过渡阶段和中间环节。尧舜之世,就是部族的时代。之后,才变成民族,也就是以禹为始祖的夏族。《诗经》歌颂禹,并非没有道理,没有原因。

但,作为部族时代的标志,尧舜的意义同样重大。

意义重大的尧和舜,是部落联盟的领袖。那时的情况,可能真如郭沫若和翦伯赞先生所说,是“二头政长”或“二头军务”,双执政制。换句话说,一个是CEO(首席执行官),一个是COO(首席运营官)。开始,尧是首席执行官,舜是首席运营官;后来,舜是首席执行官,禹是首席运营官;再后来,禹是首席执行官,益是首席运营官。等到启废禅让,这个制度才终结。

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运营官,不一定有血缘关系。尧舜禹,就没有。他们是选出来的。选举权,首先在“四岳”。舜和禹,就得自他们的举荐。

四岳是谁?《史记》没说。就连四岳是一个人,还是四个人,还是许多人,也不清楚。《国语》说是共工的四个从孙,但这是靠不住的。可能的情况是:当时大联盟下面还有小联盟。四岳,就是小联盟的CEO 或COO。

除了四岳,还有“十二牧”。

十二牧,也就是各大部落的酋长。这些大部落分散在各地,酋长们当然也分散在各地。联盟有重大事务,才到总部来开会。当然,他们也可能派有驻会的代表。这些代表,也可以叫十二牧。

然后就是“百姓”。

百姓不是小民,是氏族长。这些氏族都来自母系,因此都有“姓”;数量则很多,因此叫“百姓”。百姓并不一定就是一百个。正如四岳和十二牧,不一定就是四个和十二个。

四、十二、百,只是表明小联盟数量最少,部落多一点,氏族数量最多。

所以远古的“百姓”(氏族长),其实地位很高,他们后来又叫百官和百工。

真正地位低的,叫“黎民”。黎民百姓合为一词,是很晚的事。

百姓:氏族。

十二牧:部落。

四岳:部落联盟。

尧舜:部落大联盟。

也许,这就是尧舜的时代。夏娃时代弱小分散的点(原始群),在女娲和伏羲的时代变成了面(氏族),在炎帝和黄帝的时代连成了片(部落),现在又变成了圈(部落联盟)。它是生存圈,也是文化圈。大圈子下面是小圈子,即个位数的小联盟,然后是数以十计的片(部落)和数以百计的面(氏族)。大联盟实行双首长制,首席执行官(CEO)地位略高,算是老大,或一把手。

那么,谁是老大?谁该当老大,谁又能当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