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钦天监和皇历
看过《后宫甄嬛传》第五十七、五十八两集的朋友们,一定会注意到下面的情节:皇帝命苏培盛请来钦天监副使季惟生观看天象,季惟生以“危月燕冲月”之不祥之兆暗示安陵容的命理不祥,与太后等人相冲,需以静修为宜。皇帝深信不疑,决定远离陵容,并晋升季惟生掌管钦天监正使一职。
这里,就有个问题:钦天监有那么厉害么?皇历是怎么产生的?
董仲舒改传统儒家思想,“君权神授”成新儒学核心。之后,钦天监日益重要。
钦天监,官署名。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秦、汉至南朝,太常所属有太史令掌天时星历。隋秘书省所属有太史曹,炀帝改曹为监。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嗣曾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或属秘书省。开元十四年(726),复为太史局,属秘书省。乾元元年(758),改称司天台。五代与宋初称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太史局。辽南面官有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属秘书监。元有太史院,与司天监,回回司天监并置。明初沿置司天监、回回司天监,旋改称钦天监,有监正、监副等官,末年有西洋传教士参加工作。清沿明制,有管理监事大臣为长官,监工、监副等官满、汉并用,并有西洋传教士参加。乾隆初曾定监副以满、汉、西洋分用。后在华西人或归或死,遂不用外人入官。
黄历,是在中国农历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带有许多表示当天吉凶的一种历法。黄历相传是由轩辕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民间又俗称为“通书”。但因通书的“书”字跟“输”字同音,因避忌故又名通胜。黄历也叫皇历,是古代帝王遵循的一个行为规范的书籍,这里面不但包括了天文气象、时令季节而且还包含了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的一些禁忌,由于它是皇帝家族才可以用的,所以就叫“皇历”,辛亥革命以后打倒了帝制,才把“皇历”改写成“黄历”了。
现在的黄历中也有阳历。黄历是中国农村许多年来(直至解放初年)广大人民都在用的一种记时令的册子,包含阴历、阳历(阳历本来是没有的)、气候、播种时令,以及占卜凶吉(年岁好坏与日子吉祥与否),其中写得非常具体,而且通常世代相传。
黄历的术数内容常被批评为迷信。信奉基督教的太平天国颁行的黄历就删去所有禁忌,只注明节气与礼拜天;清宣统年间颁布的黄历,也禁止刊载宜忌、冲煞、方位、流年、太岁;台湾日治时期的黄历,也只有“宜”而无“忌”;台湾光复后,又全都恢复了。
古时历书系由钦天监发布,民国之后则是由五术、择日师排出“通书”,各地命相师可挂上各家堂号另行出版,或卖出版权由公私机关印行当赠品。千馀年来,黄历一直是中国民间最畅销的书籍,目前台湾地区每年印制的黄历大约为五、六百万本左右。不少现代人仍然对黄历有很深的依赖。学者认为,黄历流行千年反映了华人因为生活的不确定性,而对择吉思想的笃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