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整编第74师——“蒋家御林军” 第十节 攻占两淮
攻占两淮,李延年说:“有10个74师就可以统一全中国!”
粟裕七战七捷,蒋介石下令将整编74师调往华东前线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之后,国共双方全力相搏的就是华东解放区。
华东解放区临江滨海,南通京沪,北连平津,津浦、陇海两条铁路纵横其间,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尤为重要的是,华中的新四军与山东的八路军在这里组成了强大的重兵集团,直接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京沪地区,因而被蒋介石视为心腹大患。据此,从1946年7月开始,国民党方面设徐州绥靖公署负责指挥华东战事,以薛岳为主任,下辖第一(驻地无锡)、第二(驻地济南)、第三(驻地徐州)、第八(驻地蚌埠)四个绥靖区,共有5个军9个整编师,约45万余人浩浩荡荡地开往华东解放区。
中共方面在华东地区分南北两线部署兵力,南线为粟裕指挥的华中野战军,驻扎在苏北盐城、涟水一带;北线为陈毅指挥的山东野战军,驻扎在峄县以东的谷南地区。两军相距较远,只能作战略上的配合。
华东战场的第一枪是从苏北打响的。
自抗战中后期起,苏北即是中共重点经营的地区,到抗战胜利之时,苏北除了南通、扬州、泰州等几个孤立城市之外,其余都是共产党的解放区,隔江相望的南京已在共产党部队的眼皮底下。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蒋介石飞到徐州,对薛岳说:“伯陵,拿出你在万家岭中打日本人的胆量,一鼓作气,荡平共匪!”
薛岳被蒋介石号为“老虎仔”,在抗日战场上曾屡败日军。然而,此一时,彼一时,现在让他去打内战,薛岳实在有些不愿意。因而,面对蒋介石的激励,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这仗难打啊!”
不知是蒋介石没听懂薛岳的话,还是他只顾自说自话,根本没理会薛岳所指,反正他滔滔念叨的全是蒋军必胜的希望:“无论就哪一方面而言,我们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军队的装备、作战的技术和经验,共匪不如我们,尤其是空军、战车以及后方交通运输工具,更完全是我们国军所独有,一切军需补给,我们也比共匪丰富10倍,重要交通据点、通衢都市也完全控制在我们手里,你说说看,这仗怎么不好打?抗战时,我们不如日本人,你每每能打胜仗,现在共匪不如我们,你一定会打出更精彩的仗来。依我看,只要我们戮力同心,不出半年,我们就会彻底地消灭共产党!”
薛岳不便争辩什么。送走蒋介石后,他喊来作战参谋,口授了作战命令。
进攻苏北的是李延年第一绥靖区的李默庵部,该部下辖整编第25、48、65、83师和2个交警总队,共12万人;而防守苏北的则是粟裕华中野战军的3万余人。
粟裕号为共产党的常胜将军。这位出生于湖南会同的军人,随毛泽东、朱德一道参加过创建井冈山根据地、中央根据地的斗争,且在红军“青山大学”里迅速成长为高级指挥员。他思虑周全深远,处事坚毅果敢,善出奇谋,用奇兵,建奇功。
1940年10月,他出其不意,率部将“磨擦专家”、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的主力——独立第6旅围歼殆净,旅长翁达拔枪自杀。
1944年3月,他采取“围点打援”之法,发起车桥战役,击毙日军460多人,俘获24人,歼灭伪军500多人。此役成为新四军在抗战后期歼敌人数最多的一次精彩战例。战后,毛泽东夸奖道:“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这一次,在李默庵部强力压境面前,粟裕仍是那副心定神闲、胸有成竹的大将气度,他鼓励部下说:“兵力上的劣势正可以转为战场上的优势。主动出击,攻其不备,歼敌于运动之中,制胜于奇谋之外,我们是一定能够打破敌人的进攻的。”
结果,泰兴、宣家堡之战华中野战军旗开得胜。接着,在如皋、海安、林梓、丁堰、黄桥、乔墅战斗中,他们声东击西,打得李默庵部首尾难顾,死伤惨重,共损失5万余人。
这样,苏北的共军不仅未被消灭,反而有饮马长江、鞭指南京之势。当时,蒋介石正在庐山避暑,得悉共产党在苏中七战七捷的消息后,他一把抓过眼前的茶杯,“砰”地一声砸在了别墅的地板上。“无能!美国货打不过土八路,简直无能!”他命令军委会驰电整编74师,下令将整编74师调往华东前线。
一天后,南京下关车站,整编74师精神焕发,登上了开往苏北的火车,时间是1946年的8月18日。
张灵甫拍着胸脯向蒋介石说:“校长,74师不仅能将共产党赶出苏北,赶到山东,而且能将他们赶到大海喝海水!”
时中共华东方面有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两个指挥部,山野司令员兼政委为陈毅,华野司令员为粟裕,虽然这两支部队俱受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指挥,但仍是各自为战,独立生存,配合不很默契,因而战场初期,整编74师挟抗战之余勇,凭武器之优势,整编74师抵达苏北后,立即表现出与其他国民党部队不一样的攻势。
就装备而论,我们不妨将74师与华中野战军的主力——陶勇的第1师、王必成的第6师稍作比较:整编74师装备计有12门105毫米榴弹炮、36门75毫米山炮、108门105毫米迫击炮、108门81毫米迫击炮、108门37毫米战防炮、486门60毫米迫击炮、255具火焰喷射器、324具M1“巴祖卡”火箭筒、324挺7.62毫米勃郎宁M1917水冷式重机枪、1080挺7.62毫米1918A2轻机枪、2400支9毫米美制M1汤姆森冲锋枪和加拿大斯太令卡宾枪、4800支7.62毫米M1903A1春田步枪,军官配9毫米勃郎宁M1911A1手枪。无线电报话机配备到连,共有机动车约300辆、骡马1000匹。
而华中野战军第1师、第6师加起来仅有各种枪13991支(其中冲锋枪92支)、各种火炮46门(其中山炮12门),没有坦克汽车,双方在武器装备上的差距十分明显。
尽管这不是战场上的决定力量,但也决不是可以忽略的因素。
8月21日,按照徐州绥靖公署部署,整编69师和整编74师自西向东,第7军自南向北,向睢宁、宿迁夹攻而来。两天后,整编74师占领睢宁县城。8月29日,又打下宿迁。
落日时分,张灵甫豪情满怀地带领一班将领踏上了宿迁城墙的钟鼓楼。看着奄奄西沉的夕阳,他大手一挥:“共产党就像这太阳,日落西山,气数已尽啦!校长说,不出半年,长江以北将看不到共军的影子,依我看,这时间还要往前移,3个月就够了!”说罢,他仰天长笑,众人也附和着笑成一团。
占领宿迁之后,徐州绥靖公署便把淮阴和淮安作为他们进攻的下一个目标。
淮阴和淮安分别是中共苏北根据地的政治、经济中心,其战略意义自不待言。
徐州绥靖公署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攻下两淮,结束苏北战事,将中共部队压迫至陇海路北,再行山东决战。他们命令整编28师为全军预备队进抵洋河;第7军由洋河向泗阳推进,策应整编74师的行动;整编74师从正面攻击两淮,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李延年负责指挥整个部队的作战。
面对大军压境的危局,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却就战略部署问题发生了严重分歧。
陈毅是山东军区和山东野战军的司令员,他强调淮北和山东的重要性,要求华中野战军主力尽早北上,移兵沭阳,向西作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则更看重苏中的战略地位,他认为一旦转兵北进,不仅“部队拖来拖去徒增疲劳”,而且更重要的是将造成两淮空虚,而两淮失守,苏中与山东的联系将大受威胁,我将陷入被动局面,因此他建议山东野战军退守
泗阳,以作两淮的屏障。多年后,当年山东野战军的作战参谋王德回忆说:“为寻求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相互间电报往返上百份,方案提出三四个,今天提出,明天推翻,后天再提,反复次数之多,简直难以计数。”
最终,“山野”和“华野”的意见还是没有达成一致。
这时候,“山野”已退守到泗阳以东休整,而“华野”则在东台附近整训,准备攻打海安。在双方看法迥异的情况下,陈毅决定单独行动,主力北调,由北转西,求歼从宿迁出动的整编74师。
按照陈毅的预想,机械化装备的整编74师是应该从宿迁东进,沿运河东面平原南下,然后攻取两淮的,这样,“山野”以第8、9、第2纵队共5个纵队的力量围打这个宿敌,攻其不备,取胜是有较大把握的。
一听说去打整编74师,“山野”的指战员们一扫连日来心头的阴霾,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睢宁之失,宿迁之耻,是许多战士参加新四军以来从未遇到过的失利,整编74师的骄横与猖狂使许多战士认识到:棋逢对手,勇者为胜!现在主动迎敌,正是报仇雪恨的时候!
大家摩拳擦掌,经过两天两夜的急行军,大部队便到达了里仁、陇集一带。
张灵甫更是求胜心切,他不愿把时间花在与共产党小股武装的纠缠上面,而是想“直捣黄龙”,拿下两淮!而沿运河西岸南下无疑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因为在这条线上,第7军已占据洋河,现在由第7军在前面开路,整编74师随后跟进当然非常合算。因此,与张灵甫平时爱走险招、爱打头阵的战法不同的是,整编74师这一次暂时做起了缩头乌龟。
陈毅的判断与实际情况出现了重大的偏差。
9月12日,第7军猛攻泗阳。而整编74师则越过泗阳,直接向淮阴发起进攻。时“华野”主力远在时堰、四灶一带,守卫两淮的任务自然地落在了淮阴游击总队和各县、区游击大队身上。这些地方部队约有6000余人,所持的武器也多为根据地兵工厂所造,尽管如此,他们保卫家园,保卫根据地的决心和斗志却令整编74师得手不易。
9月17日,51旅在李口遭伏,伤亡近百人。
57旅在攻打淮阴时也遭到沉重打击。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吴运铎此时正担任淮南兵工厂的厂长,在他的带领下,淮南兵工厂造出了威力极大的枪榴弹。这是一种利用步枪枪身,安装榴弹筒,远距离发射类似手榴弹一般威力的新式武器。
9月18日,当57旅向淮阴城发起攻击时,淮阴游击总队即以逸待劳,多次用枪榴弹打退了他们的进攻。57旅的旅指挥部设在一座小山的背后,一颗枪榴弹打来,正好打在指挥部的屋顶上,两个作战参谋命丧当场,旅长陈嘘云也受了轻伤。
久经沙场的整编74师竟被共产党的地方部队打得遍体鳞伤,停滞不前,这令张灵甫暴跳如雷。
9月19日,整编74师借助空军的支援,出动坦克猛轰淮阴,但游击部队退守城内后,仍逐屋逐巷地与他们展开拼杀,直到次日早晨才撤出城外。
两天后,淮安亦告不守。
攻下了苏北根据地的首府,连日来阴沉着脸的张灵甫终于绽开了笑容,又露出了张狂的
本色。
他对报界吹嘘说:“陈毅、粟裕受到致命的打击,平定苏北,扫荡山东,指日可待!”
他向蒋介石拍着胸脯道:“校长,有74师就有国民党,74师不仅能将共产党赶出苏北,赶进山东,而且能将他们赶到大海喝海水!”
作为攻打两淮的最高指挥官,整编74师攻下淮阴、淮安后,李延年也乐不可支,他对国民党的中央社说:“有10个74师就可以统一全中国!”
而一封封祝捷电报更像一枚枚闪光的奖章码在张灵甫的办公桌上,让他整天沉浸在胜利的云雾之中。
陈毅写了一封长达1600余字的检讨信
两淮陷落之后,华中野战军不得不放弃苏中,转向靠近山东的苏北根据地。粟裕部在凄风苦雨中向北转移,不少人把怨气泼到了陈毅身上。
早在宿迁失利的时候,“陈毅不会打仗”的谰言就在山东野战军中有所传闻;两淮易手之后,以饶漱石为首的华中分局召开了七人批陈会议,批评陈毅“不执行毛主席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指示”。9月间,中共中央甚至一度也有派徐向前到山东负责鲁南作战的动议,有人认为这是“对陈毅在淮北仗没打好,也有些不满”的表示。
但陈毅毕竟具有统帅的气度,在整编74师气势如虹,“山野”连战皆北,部队损兵、逃兵严重,怨声四起之时,他敏锐地发现,在部队士气消沉的深处,不是怯场,而是输得不服气。为此,他毅然担起了失败的责任,于10月4日给受挫最严重的山东野战军第8师领导干部写了一封长达1600余字的检讨信。
信中写道:“由于三月来战争,山东野战军在淮北未获连续胜利,既未完成截断津浦的任务,内线亦未歼敌,而且丧失五个城;部队撤退多,转移多,疲困劳苦;与各兄弟兵团如刘、邓、粟、陈(赓)等比较相形见绌,因而生长失望情绪。……三月来未打好,不是部队不好,不是师旅团不行,不是野战军参谋处不行,主要是我这个统帅犯了两个错误:一是先打强,即不应打泗县;一是不坚决守淮阴。如不先打强,至少69师、28师已被我消灭,我8师、9纵也不会损失过重,即损伤亦有代价;如坚守淮阴,整编74师即可能被我消灭,蒋军不会吹牛。我应以统帅身份担负一切,向指战员承认这个错误……”
陈毅的信在部队传达后,对扭转部队失望、埋怨情绪,鼓舞士气,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军心还需要胜仗来支撑,没有胜利便没有一切。给蒋军,特别是给骄横不可一世的整编74师以迎头打击,就成了华东军民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