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暗礁出没 李重福起兵

天下之大,千差万别,南方春意盎然,北国千里冰封,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同样如此。

就在天下人感受李旦的恩泽时,却有人不领他的情,相反在暗中谋划推翻李旦,然后自立。

这个人是谁呢?李显的次子——谯王李重福。

说起来,李重福也是个可怜孩子,他的一生就是诸多皇子悲剧的缩影。

李重福刚出生时,和其他皇子皇孙一样,含着金钥匙出生,四岁那年他的父亲登基称帝,他由皇孙升级为皇子。然而皇子的生涯仅仅持续了几十天,不久他的父亲被废黜,他又由皇子变成囚犯,从此在囚禁中度日。

直到李显被立为皇嗣,李重福兄弟几个才被解除监禁,过上了正常的日子。

五年后,他时来运转,他的父亲李显终于被扶上了帝位,他再度成为皇子。

然而,好日子注定与他无缘,他还没有来得及分享父亲登基的喜悦,就被贬出洛阳,成为有名无实的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刺史。

李重福知道,这一切都是韦皇后捣的鬼。这个女人非要把大哥李重润被害算在自己的头上,非要说是自己向张昌宗和张易之告的密。

诬蔑,无边的诬蔑。

公元709年,李显在长安南郊祭天,随后大赦天下,然而李重福不在此列,他依然只能待在均州,做那个可有可无的刺史。为此李重福专门给李显上了一道奏疏,恳请父皇允许自己回到长安,然而奏疏上去,又如泥牛入海。

从此二十九岁的李重福对韦皇后充满了仇恨。

事有凑巧,也是在公元709年,一位同样怀恨韦皇后的人出现在李重福面前,这个人就是武三思迫害五王时的智囊——郑愔。

郑愔因为收受贿赂、贪赃枉法由吏部侍郎贬为江州司马。郑愔心里知道,所谓收受贿赂只是表面原因,真实原因是自己被韦皇后抛弃了,如今在韦皇后面前当红的是宗楚客,自己则是可有可无的人。

孔子说,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郑愔就是孔子说的小人,请注意这里说的小人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小人,而不是《于丹论语心得》所解释的:小人,小孩的意思。(要了亲命)

可有可无的郑愔开始仇恨韦皇后,路过均州时,便专程拜访了李重福,两人相约起兵,讨伐以韦皇后为首的韦家势力。

与郑愔和李重福一起谋划起兵的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叫张灵均,洛阳人,相比于郑愔,他更加积极,而且更有谋略。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没等李重福起兵,韦皇后就被李隆基收拾了。听到长安兵变的消息,李重福比谁都失落,为什么自己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呢?

郁闷!

郁闷中的李重福迎来了调令,李旦将他由均州调往集州(今四川省南江县),李重福叹了口气,准备接受调令,前往集州。

这时,洛阳人张灵均来了,他的一席话改变了李重福一生的命运。

张灵均对李重福说:“大王,您是先帝的嫡长子,自应继位为天子,相王虽然有讨平韦氏的功劳,但怎么能越次占据皇位呢?如今东都洛阳的百官和百姓,都期待着大王到来,大王您如果秘密前往洛阳,就如从天而降,派人杀掉东都留守,即可拥有大军,向西可以占据陕州,向东可以占据黄河以北,天下大事,挥旗可定!”

李重福被张灵均描绘的前景深深打动,身上的血顿时热了起来。三十岁的他已经厌倦了仰人鼻息的日子,现在他想按着张灵均的蓝图奋斗一回。

然而他似乎忘了一句话,冲动是魔鬼。

随后张灵均与郑愔取得了联系,同时招募了几十位勇士,这些勇士将跟随李重福前往东都洛阳,去开创争夺天下的基业。

得到消息的郑愔也没有闲着,此时的他又倒霉了,刚升任秘书少监(皇家图书院副院长),屁股没坐热就被贬为沅州刺史。现在他下定决心,与李重福一起开始自主创业。

郑愔原本应该从长安赶往沅州(今湖南省洪江市)上任,然而走到洛阳,郑愔停了下来,他要在这里等待李重福的到来。

等待的过程中,郑愔也没有闲着,他草拟了两份诏书,一份是李显的遗诏,一份是李重福登基昭告天下的诏书,同时把要改的年号都想好了,就叫“中元克复”。

在郑愔的策划中,李重福登基之后的权力布局是这样的,尊李旦为“皇季叔”,封已经退位的李重茂为皇太弟,任命郑愔为左丞相,掌管全国文官,任命张灵均为右丞相,掌管全国武官。权力划分就这么简单。

乍一看像小孩过家家,仔细一看,其实还是小孩过家家。

在郑愔准备诏书的同时,李重福和张灵均已经从均州来到了洛阳,一路上凭借伪造的政府文书,坐着政府的驿马车,一路畅通地来到了洛阳。

在李重福进入洛阳之前,郑愔已经给他安排好了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就是驸马都尉裴巽的家。

裴巽这个人在历史上并没有多少作为,不过倒留下一个段子,关于他被老婆宜城公主“整蛊”的。

宜城公主是李显的女儿,不过并非韦皇后所生,不如安乐公主受宠,但这也不影响宜城公主在家里扮演悍妇的角色。

有一次裴巽在家里与婢女偷情,被宜城公主捉奸在床,这下麻烦大了。

宜城公主一不做二不休,从宫里找来了最好的刀手,生生把与裴巽偷情的婢女毁了容。本来她还想顺手把裴巽阉了,考虑到裴家也是望族,这才免去了这一刀。

事情到这一步还没完,宜城公主又看了裴巽一眼:好吧,就让他享受跟曹操一样的待遇吧。顺手把裴巽的头发割了,算是割发代首。

后来,宜城公主还把这起家务事闹到了父亲李显面前,结果夫妻俩双双被贬,过了好一阵子才恢复了原来的地位。

现在李重福就是进入这个裴巽和宜城公主家里,他以为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觉,然而还是走漏了风声。

公元710年八月十二日,洛阳县令带领衙役前往裴巽家,他们想验证一下传言的真伪,看看李重福是否真的已经到了洛阳。

在裴巽的家中搜了一圈,没有发现李重福的身影,看来是误传。

就在县令准备放弃搜捕、打道回府时,李重福突然出现在裴巽家门口。县令当即打了一个寒战,趁李重福的人还没有反应,县令一不做二不休——夺门而逃。

逃跑的县令并非急着逃命,而是急着去报官,他一口气跑到了洛阳留守府,报告了留守长官。听到他的报告后,几乎所有的官员都作了同一种反应——夺路而逃,唯独洛州长史崔日知挺身而出,带着一队人马前去迎战李重福。

几乎与此同时,李重福带领着人马向洛阳屯军大营赶去,他的身后已经有数百人,一旦这些人进入屯军大营,李重福再拿出先帝“遗诏”,形势将一发不可收拾。

李重福还是晚了一步,有人比他提前一步到了屯军大营。

比李重福提前一步赶到的是杀妻解套的李邕,此时他正担任留台侍御史。他恰巧在洛阳城南洛水桥看到了李重福,随即飞奔,比李重福提前一步进入了屯军大营。

李邕气喘吁吁地对士兵说:“李重福虽然是先帝之子,然而在先帝健在时已经犯过罪,这次无故进入洛阳,必定是作乱。我们受朝廷委派在这里镇守,自当尽职尽责,平定叛乱,以期富贵。”

李邕一句话就给李重福定了调,再想调动屯军大营的士兵已是痴人说梦。

不久,李重福抵达屯军大营,正想公布李显“遗诏”,却发现自己受到了屯军大营的热烈欢迎——他们居然用热情洋溢的箭雨来招待自己。

屯军大营没戏了,只能再到洛阳留守府碰碰运气,那里也有部队,如果能够调动,还可以起兵。

人到背运的时候,喝水都能呛个半死,李重福很快发现,自己太背了,洛阳城的城门都已经关闭,想去留守府已经没门了。

气急的李重福冲到了左掖门下,想用火烧开左掖门的城门,然而还没等他烧,城门自动打开了,一队凶神恶煞的骑兵向他冲了过来。

李重福知道自己的起兵梦就此破灭,只能先保住命再说。

李重福拨转马头,从防守不甚严密的上东门冲出了洛阳城,一路飞奔跑进附近的山谷,借着夜色的掩护躲藏起来。

战战兢兢熬过一夜之后,李重福本来以为会迎来第二天的浪漫日出,却没想到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搜山部队。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梦想是夺取东都底定天下,现实是天地之大却已无藏身之处,或许这就是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心灰意冷的李重福纵身跳入河中,将自己的一生交给了无情的河水,时年三十岁。

李重福随水而逝后,他的同盟军郑愔和张灵均的路也走到了尽头。

原本郑愔还在寻求自救,起兵失败后,他更换了发型,然后换上一套女装,梦想用男扮女装的方式蒙混过关。然而这个方法没有奏效,搜捕的士兵还是把郑愔揪了出来,跟张灵均一起拘押审问。

相比之下,张灵均倒是很有风度,他不慌不忙,从容应对,丝毫看不出起兵失败的窘迫。而此时的郑愔却已经战战兢兢,牙齿相碰,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张灵均不屑地看了郑愔一眼,叹息一声:“跟这样的人一起起兵,活该我失败!”

随后两人被公开处斩,结束了开创天下基业的春秋大梦。

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张灵均是从容的,郑愔却是心有不甘,几十年来,他在仕途浮沉,像一个小蜜蜂一样飞来飞去,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局。

郑愔不断回想着自己的仕途,自己先是投靠来俊臣,凭借来俊臣的推荐走上仕途;来俊臣倒台之后,又投靠张易之;张易之倒台后,又投奔韦皇后;韦皇后倒台后,又投奔李重福;而现在,两手空空,一刀两断。

别人都是“跳并快乐着”,而他,跳,摔死了!

原来跳槽也要讲究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