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矛盾四伏 误读高力士
一直以来,历史书中的高力士都是反面形象,其实都是误读,高力士是被他所在的群体拖了后腿。
高力士并不是一个弄权钻营的小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大写的人。
原本,高力士不需要当太监;原本,他没有必要去过那不男不女的生活;原本,他有可能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朝廷命官。
一切的一切,在他十岁那一年发生了改变。
高力士本不姓高,也不叫力士,他本姓冯,叫冯元一,所在家族在岭南世代都有很大影响。
冯元一的祖上可以追溯到高凉太守冯宝,冯宝的妻子便是赫赫有名的南北朝岭南少数民族领袖冼夫人。
冼夫人不是汉人,而是俚族人,她勤劳朴实,聪明能干,而且善于带兵打仗,族里的人都愿意服从她的领导。随着中原政权的更迭,冼夫人所在的岭南地区先后归降了南梁、南陈和隋朝。同别人不同,归顺之后,冼夫人便一心一意,再无二心。相反,她还反过来帮助中央政权安抚岭南的少数民族。
冼夫人活了八十多岁,历经南梁、南陈、隋三朝,对中国的统一事业、岭南各民族的团结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着卓越的贡献。她曾被陈朝封为石龙郡夫人,被隋朝封为宋康郡夫人,谯国夫人,当她于仁寿二年(公元602年)逝世时,隋文帝杨坚追谥她为诚敬夫人。周恩来总理曾说,冼夫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
冼夫人的第六代孙便是冯元一(高力士),而冯元一的父亲叫冯君衡,武则天当政时期担任潘州(今广东省高州市)刺史。
如果生活不出现意外的话,身为潘州刺史儿子的冯元一也很有可能走上仕途,像父亲一样成为朝廷命官。
然而,公元693年,高力士十岁那年,家里发生了惊天变故。
这一年,酷吏万国俊奉武则天之命来到岭南,意图是诛杀当地的流放犯人。
然而诛杀犯人是需要理由的,这难不倒万国俊,很快万国俊找到了理由:谋反。
“谋反”的帽子一扣,岭南的流放犯人逃无可逃,纷纷倒在万国俊的屠刀之下。
谁都没有想到,诛杀流放犯人并不能满足万国俊的胃口,他马上又把矛头指向了潘州刺史冯君衡,万国俊给冯君衡定的罪名是“参与谋反”。
那是一个酷吏当道的时代,冯君衡的罪名很快坐实,灾难就此向冯君衡一家扑去。
冯君衡被处斩,冯家被抄家,儿子冯元一、女儿冯媛全部被罚没成为奴隶,原本世代官宦人家,现在家园破碎。
不久,冯元一最悲惨的日子来了,他被阉割了。
五年后,冯元一和姐姐冯媛一起被当作礼物送往洛阳武则天的宫中。
从此时起,冯元一已经在世上消失了,他的名字被改为“力士”,与他一起送进宫的另一位小太监被改名叫作“金刚”。这两个名字都是为了来讨好信佛的武则天。
聪明伶俐的力士很快得到了武则天的信任,便被留在了武则天身边。
力士的姐姐冯媛同样聪明伶俐,而且很有才华,擅长写诗,后人将她称为广东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
武则天很欣赏冯媛,打算把冯媛长留宫中,冯媛却不愿意。冯媛向武则天苦苦哀求,请求出家为尼,武则天最终答应了她,把她送到泰山庵堂落发修行。
从此,冯媛遁入空门。
后来她离开泰山庵堂,四处化缘修道,不知所终,力士有生之年再也没能看到自己的姐姐。
冯媛出家不久,力士栽了一个跟头,他因为小事得罪了武则天被痛打一顿,赶出宫中。
宦官高延福见他可怜,便把他收为养子,从此力士有了姓,高力士由此而来。
高延福原本出自武三思门下,因为这层关系,高力士便开始往来武三思府中,与武三思府中的上上下下都熟络了起来,其中便包括后来成为裴光庭夫人的武小姐(武三思的女儿)。
后来,在武三思的推荐下,高力士又回到了武则天身边,这一次他没有再犯错,而是凭借自己的机灵,赢得了武则天的信任。这时,高力士也已经长大成人,身高达到了六尺五寸,换算成现在的标准,应该是接近两米的个头。
时间走到中宗景龙年间,大个子高力士与临淄郡王李隆基有了接触。
在不多的接触中,李隆基对高力士印象深刻,并从此把这个人记在了心里。
唐隆政变之后,李隆基便把高力士要到自己的府中,就此开始了主仆一生的缘分。
同一般宦官出身寒微、不学无术不同,高力士却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且有胆有识,在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斗法的过程中,他也参与其中,还经常出谋划策。这些不同寻常的经历,为他赢得了李隆基一生的信任。
现在家奴王毛仲气焰熏天,高力士意识到,到了双方掰一掰手腕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