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百日宰相 论资排辈

百日宰相宇文融离去之后,朝堂之上又只剩下两位宰相,一位是萧嵩,一位则是裴光庭。

裴光庭在前面出过场,当年张说建议李隆基封禅泰山后,担心东突厥入侵,正是裴光庭建议以和亲忽悠东突厥,免除了张说的后顾之忧。

裴光庭也是名门之后,他的祖父是隋朝名将裴仁基,一度归降王世充,后来想诛杀王世充归降唐朝,不料消息走漏,被王世充诛杀。

裴光庭的父亲叫裴行俭,高宗朝曾经出任过宰相,文武全才。文,通过明经考试,武,得到名将苏定方的真传。后来因西征立下大功,李治对裴行俭说了这样一句话:“卿文武兼资,今故授卿二职。”即日拜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文职,礼部尚书;武职,检校右卫大将军。

如假包换的文武全才。

不过,裴光庭并没有沾到父亲多大光,由于他是家中幼子,在他很小时,父亲就过世了。

长大后,裴光庭总算沾了父亲一点光,武则天因为想起了他的父亲,进而召见了他,这次召见让裴光庭从此步入仕途。

步入仕途的裴光庭几经努力升迁到太常丞,没想到却功亏一篑。

因为他娶的是武三思的女儿。

武三思受到清算后,裴光庭也跟着连坐,被贬为郢州司马。

以前的努力被抵消了不少,从此裴光庭又得继续往上爬。

到开元十三年,裴光庭做到了兵部郎中,这时机会突然降临,中书令张说向他问计。

这次问计,为裴光庭的仕途装上了助推器。

从此,张说开始刻意提拔裴光庭。裴光庭时任兵部郎中,品级从五品,在他的上面是兵部侍郎,品级正四品,两者之间差着两级(正五品,从四品),直接升迁的难度很大。

这难不倒张说,他准备对裴光庭来个“曲线提升”。

不久,张说把裴光庭调出兵部,出任鸿胪少卿,鸿胪少卿是鸿胪寺的副手,配合鸿胪卿主管藩属事务,品级为从四品,这样裴光庭的品级就得到了提升。

泰山封禅之后,张说再次关照了裴光庭,又把他从鸿胪寺调回了兵部,出任正四品的兵部侍郎。

一年多的时间,裴光庭完成了原来看似不可能的飞越,这都要归功于张说的“曲线提升”。

在兵部侍郎任上干了四年,机会再次垂青了裴光庭,他由兵部侍郎转任中书侍郎,同时出任宰相,也就此与宇文融成为同僚。

同僚关系是官场中最复杂的关系,可好可坏,好可以到刎颈之交,坏可以到不共戴天。

宇文融与裴光庭,表面看起来波澜不惊,其实不共戴天。

因为宇文融与裴光庭以及张说的三角关系。

宇文融与张说是死敌,张说却是裴光庭的伯乐,两条关系线一捋,宇文融与裴光庭的关系也就清晰了。

如此一来,就活该宇文融倒霉了。

一、他虚拟了李祎这个假想敌,没事找事;

二、他得罪了整个官场,李隆基想保他也为难;

三、裴光庭是他的同僚,因为张说的因素恨上了他。

三个因素叠加到一起,神仙也救不了宇文融。

前面说过,李隆基在宇文融被贬后曾经质问过裴光庭,其实这次质问很说明问题。它表明,宇文融被贬与裴光庭有莫大的关系。

在宇文融被贬之后,弹劾宇文融的奏疏还在继续,这幕后的黑手还是裴光庭,因为此时他正兼任御史大夫,弄几个弹劾,轻而易举。落魄到家的宇文融或许感到委屈,但没有办法,或许这正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谁让你当年对张说那么狠。

扳倒宇文融后,裴光庭与萧嵩并驾齐驱,裴光庭为侍中,萧嵩为中书令。

不久,李隆基又来了一道新任命,命裴光庭兼任吏部尚书,这道任命让裴光庭干了一件大事。

这件大事,毁誉参半。

他在吏部推行“论资排辈”。

在裴光庭以前,选拔官员一般只看能力,不看资格,有能力的,经常破格提拔,没有能力的,数十年原地不动,白头发都一把了,还在当着几十年前的小官,而有的已经取得任职资格,却二十年没有得到实缺。

除此之外,州县的任职也没有定规,有的由品级高的地方往品级低的地方调,有的则是先在京城附近任职,结果越调越远,完全没有规则。

裴光庭到任之后,他决定要改变这个现状,一切调动得有规矩。

论资排辈就此展开。

裴光庭规定,以后官职出缺,就从候补官员中选,不管能力,只看资历,按照资历往下轮,轮到谁算谁。

一石激起千层浪。

官场中人顿时分成两派,一派是长年没得到提升的资深官员,一派是有些能力但资历尚浅的年轻官员,结果资深官员拍手称快,年轻官员暗自叹息。

“论资排辈”管理办法公布之后,遭到了两个重要人物的反对,一个是宋璟,一个是萧嵩。

有意思的是三个人的年龄,裴光庭五十四岁,萧嵩六十二岁,宋璟六十七岁,按道理如此老态龙钟的管理办法应该由年老的人提出才对,结果是最年轻的裴光庭提了出来,而比他年长的萧嵩和宋璟却一起反对。

或许,心态与年龄并不完全成正比。

萧嵩和宋璟的反对最终没有奏效,裴光庭的管理办法还是公布实施了,这是裴光庭宰相任期内的一件大事,也是让人诟病最多的地方,甚至一度影响他的谥号。

看来,毁誉参半的事最好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