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百日宰相 假想之敌

在李隆基观察宇文融的同时,宇文融也没闲着,不过他不是在观察李隆基,而是在观察一位假想敌。

假想敌的名字叫李祎。

李祎,吴王李恪之孙,受封信安王,此时正担任朔方节度大使。

宇文融将李祎当作假想敌,是因为李祎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个战功大到压倒之前的萧嵩、张守珪的地步。

开元十五年,李祎出任朔方节度副大使,不久升任朔方节度大使。

一上任,李祎便把目光锁定在吐蕃人占据的石堡城。

石堡城位于今天青海省湟源县西南,是吐蕃人的军事重镇,以这个重镇为基地,吐蕃军队可以随时出动,骚扰黄河以西的唐朝领土,边境百姓苦不堪言。

以前的边将也曾经想拔掉石堡城这颗钉子,但是苦于对方防守严密,不敢贸然进攻。

现在李祎又提出攻打石堡城,立刻便遭到了反对意见:石堡城依据险要,易守难攻,又是吐蕃人最倚重的重镇,我们前去攻打,吐蕃人必定竭力死守。一旦攻不下来,想要撤退就狼狈了,不如按兵不动,看看形势再说。

李祎听罢,摇了摇头:“做人臣子,怎能畏惧凶险?就算到时寡不敌众,我李祎愿意死在前面。只要有利于国家,这条命又何足惜?”

说完,李祎下令,即日起开始准备,目标——石堡城。

石堡城一直也是李隆基的心病,他想拔掉这颗钉子也很久了,不过他知道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还得从长计议。听说李祎准备打石堡城,李隆基便指令李祎与河西、陇右两大战区一起协商,争取联合作战。

三大战区坐到一起,河西、陇右两大战区都表示反对,只有李祎一个人坚持,李祎不再作声,但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

回到朔方战区,李祎开始调拨兵马,自己亲自出征,直扑吐蕃人的军事重镇石堡城。

长期以来,唐和吐蕃都生活在惯性之中:

唐军一直习惯性地认为石堡城难攻;吐蕃人也一直习惯性地以为石堡城难攻。

因为以为石堡城难攻,所以此前的唐军不去攻打;同样因为石堡城难攻,所以吐蕃军队的防守逐渐松懈。

双方的惯性,最终演变成吐蕃守军的惰性。

当李祎率军向石堡城发起攻击后,他发现,原来这道门是虚掩着的。

并非想象中的坚不可摧。

激战之后,李祎登上了石堡城,这个吐蕃人倚重的重镇,现在到了唐军的手中,以这里为基点,唐朝边境开拓一千余里。

胜利的消息传到长安,李隆基大喜过望,他想不到自己的这位堂兄,居然有如此的统帅能力。欣喜之余,李隆基将石堡城改了一个名字:振武军。

经此一战,李祎声名鹊起,宇文融则在李祎的声名日隆中暗自担心:皇上不会把李祎扶上宰相之位吧?

宇文融的担心并不是完全空穴来风,因为以战功登上宰相之位并不是没有先例,萧嵩便是证明。

宇文融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算着算着,自己把自己吓坏了。

在宇文融看来,如果李祎拜相,就有可能得到李隆基的最大信任,这样宇文融就得靠边站了,他的那些宏伟计划也就没有实现的空间。

不行,绝不能让李祎拜相。

宇文融脑筋一转,计上心来。

计策都是现成的,套用对付张说的方法就可以了,弹劾!

在宇文融的授意下,御史李寅准备了一道奏疏,弹劾李祎图谋不轨。

弹劾李祎的时间选得很贼,专门挑李祎进京进见时,此举便是为了把李祎就地拿下,省得还要去朔方战区抓人浪费时间。

宇文融算盘打得很精,只是他没想到,夜路走得多了,总有一天会遇到鬼。

在宇文融指使李寅上奏疏的同时,李祎却提前得到了消息,消息来自宇文融的亲信,这个亲信在得知宇文融要弹劾李祎时,便把消息通报给了李祎。

亲信卖主求荣究竟意图何为,史无明载,或许是为了报复,或许仅仅是为了钱。

这个关键时刻的通风报信让李祎赢得了一个时间差,他利用这个时间差进宫当面向李隆基作了思想汇报。

李祎说,臣久在边疆,又立了点战功,这样就免不了有人会打臣的小报告,如果有的话,请陛下一定要明察,还臣一个公道。

李隆基点了点头,对于这个堂兄,他现在很是倚重,他不会允许别人对他造谣中伤。

第二天,李寅的弹劾奏疏来了,马上生效。

反效果!

李隆基当即大怒,把李寅打入大狱。

经过调查,李隆基发现了李寅背后的宇文融,顿时对宇文融的印象大打折扣,宇文融的宰相生涯就此终结。

原本宇文融搬起石头想砸别人的脚,最终却砸到了自己。

开元十七年九月二十五日,宇文融被贬为汝州刺史,此时距离他上任宰相仅仅一百天。

无意之中,宇文融也创造了纪录,他成为李隆基手下任职最短的宰相,连刘幽求都比他任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