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看守内阁 萧嵩拜相
开元十六年,唐朝对吐蕃的战争节节胜利。
七月,吐蕃卷土重来,第一站选择了他们曾经取得大胜的瓜州。
吐蕃人没有想到,仅仅一年之后,瓜州已经今非昔比。在瓜州城,吐蕃人非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被瓜州都督张守珪打得满地找牙,狼狈逃窜。
紧接着,河西节度使萧嵩、陇右节度使张忠亮也出动了,在青海湖南又给吐蕃军队一通痛击,吐蕃士兵大量被杀被俘,牲畜被俘更是不计其数。
连续两次重大失利并没有让吐蕃人吸取教训,很快他们又来了,双方在祁连城(今甘肃省民乐县)遭遇。
严格说来,这是一场十分不公平的战争。
萧嵩的部队在祁连城上,居高临下,吐蕃的军队在祁连城下,想要进攻,需要抬着头仰攻。
这还不算,萧嵩的部队整整四千人,而且清一色强弓。
强弓部队在祁连城上张开了弓弦,一声号令,箭如雨下。
从上午8时,一直厮杀到傍晚,吐蕃军队头顶的箭雨一直下个不停。
只要不是少林寺铜人,没人受得了这个。挺到最后,吐蕃军队顶不住了,一员大将被生擒,剩余士兵则作鸟兽散,逃入附近的山中,这一夜,吐蕃士兵的哭声,震动了山野。
连续三场大胜的消息传到长安,李隆基兴奋到了极点,这是前所未有的大胜,比当年王君趠还要大的大胜,一定要重赏。
李隆基给出了自己的重赏:萧嵩同中书门下三品。
如此一来,萧嵩就凭借战功成为李隆基的宰相,当年的神秘预言已经实现了一多半。
与萧嵩节节攀升相反,同为宰相的李元纮和杜暹却一直在走下坡路。
这两个道德层面的好人确实不具备宰相之才,在他们任宰相的几年里,可圈可点的事迹寥寥无几,唯一值得肯定的是,他们恪尽职守。至于对国家有益的重大决策,一样没有,与之前的三位名相显然不在一个层面之上。
由此可见,好人不一定是好领导,好领导也不一定是好人。
到开元十七年,李隆基对原来的宰相组合彻底失望了。
三个宰相之中,源乾曜是老好人,一般不跟人争吵,也很少表达自己的意见。李元纮和杜暹两个好人则发生了碰撞,他们经常争吵,最后发展到在李隆基面前相互攻击。
李隆基的眼中已经看不到两个宰相,只看到两只斗鸡。
开元十七年六月十五日,以源乾曜为首的原三人宰相班子全部被罢免。
杜暹被贬为荆州长史,李元纮被贬为曹州刺史,源乾曜卸任侍中,只担任尚书左丞相。
新宰相班子随即上台:
萧嵩兼中书令,同时遥领河西节度使(名义上为河西节度使,实际工作由节度副使主持);
宇文融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裴光庭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屈指算来,源乾曜、李元纮、杜暹这个组合只持续了三个年头,便完成了看守内阁的任期,那么以萧嵩为首的新组合又能持续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