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天下多事 乌鸦换岗

要付出代价的不是别人,正是此前当红的宦官程元振。

自从一年前接替李辅国的职位后,程元振在李豫面前便风生水起,不仅被任命为元帅府代理司马,还被封为骠骑大将军,走红态势不言而喻。

与李辅国相比,程元振的手更长,心更黑,害死山南东道节度使来瑱就是他的得意之作。不过,跟李辅国相比,程元振的智商似乎不太够,他居然敢把十万火急的军情当成儿戏,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个低能儿。

程元振总以为自己可以一手遮天,却没有想到,纸总有一天会包不住火,当长安沦陷已经近在眼前,你还瞒得下去吗?从李豫逃出长安那一刻起,程元振下台的伏笔便埋下了。没有一个皇帝会容忍程元振这样的宦官,欺上瞒下不是不可以,但欺上瞒下到了国都都要失守的地步,再大度的皇帝也包容不了。

李豫忍而不发,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李豫一行抵达陕州后,弹劾程元振的奏疏到了,上奏人是太常博士(祭祀部祭祀官)柳伉。奏疏中,柳伉详细罗列了程元振的罪行,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程元振导致的恶果:崤山以东没有一个节度使率兵勤王。

奏疏写得洋洋洒洒,李豫读得战战兢兢,柳伉的笔锋已经触及他的内心深处,这些问题他自己也曾想过,只是没有想得那么深刻。

现在来看,这一年多来重用程元振完全是一个败笔。他不仅一手遮天,而且残害忠良,以致关键时刻崤山以东居然没有节度使勤王,这不是要把皇帝推进孤家寡人的境地吗?

李豫摇了摇头,程元振,到你下课的时候了。

换作别人,李豫可能会追加一纸诏书:赐死,就像当初他对待李辅国一样。(李辅国还没捞着“赐死”,而是被砍死!)

然而,对于程元振,他下不去手,毕竟程元振当年拥立有功,而且没有李辅国那么跋扈。还是网开一面吧!

公元763年十一月二日,李豫下诏,解除程元振所有官职,遣送回老家(今陕西省三原县)安置。

到这一步,程元振就该安静地走开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程元振并不甘心,遣送回老家后,他又闹出了一段插曲。

在听说李豫重返长安后,程元振乔装打扮,男扮女装,悄悄地从三原溜进了长安城。按照他的设想,他准备在皇宫上下活动一番,争取复出,为皇室继续发挥余热。

程元振以为自己做得很隐秘,不料还是被京兆府察觉了,一心准备复出的程元振又被抓了起来,等待李豫的进一步处理。

李豫得知消息,有些恼火,便下令将程元振永远流放溱州(今重庆市綦江县)。

然而,李豫终究念及程元振有拥立之功,不久,再次下诏,将程元振贬到江陵安置。

到此时,程元振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行继续在那个舞台上表演,而他,彻底沦为一个有心无力的看客。

如果能跑到时间的前面,他的继任者应该羡慕程元振,因为继任者的人生结局还远不如程元振呢!

只是当局者迷,他们看不到未来,只看得到现在。

接替程元振的是个熟人,宦官鱼朝恩。

在程元振接替李辅国时,我的评价是“乌鸦换岗”;现在鱼朝恩接替程元振,评价延续,依旧是乌鸦换岗。

鱼朝恩之所以能顺利接替程元振,还得感谢李豫的仓皇东巡。

李豫从长安仓皇逃出后,先到了华州(今陕西省华县),在华州,李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随行官员一哄而散,没有一个官员来照顾李豫的饮食起居;随行的士兵即便勉强在岗,也是一个个强忍饥饿,面露不满。

经历过七年前的逃难,李豫知道自己正处在危险的边缘,一旦禁军中有人趁机作乱,他这个皇帝随时可能发生危险。

李豫不敢多想,只能乞求一路平平安安,顺利抵达陕州。

就在李豫饥寒交迫、心惊胆战时,鱼朝恩出现了,他率领神策军前来接驾。鱼朝恩的出现,一下子帮李豫解了围,李豫当晚便入住鱼朝恩的神策军大营,心中不由得对鱼朝恩产生了好感。

关键时刻,一句顶一万句;关键时刻,一件好事顶一万件。

鱼朝恩凭借迎驾这一件“大功”赢得了李豫的绝对信任,在程元振落马后,李豫将鱼朝恩扶上了马,出任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掌管皇家禁军。鱼朝恩一跃成为皇宫之中最红的宦官,超过了李辅国,也超过了程元振。

自古以来,皇帝就是如此悲哀,他们最信得过的只有宦官,当对一个宦官失去信任,他们只能去寻找下一个,如同黑瞎子掰玉米一样,一个接着一个。

重返长安的李豫以为自此会与好运相伴,然而,这只是一厢情愿。

不久,战事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