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重回一统 新旧更迭

处于巅峰的李辅国被错觉包围,他不知道李豫已经准备对他动手,更不知道他的亲密伙伴正在拆他的台。

拆台的人正是程元振,原本他是李辅国的亲密伙伴,在讨伐张皇后的战斗中他们亲密无间,并肩作战。大功告成后,李辅国也没忘记与程元振一起分享胜利果实。经他推荐,宦官程元振成为左监门卫将军,对于程元振而言,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飞跃。

李辅国以为这下满足了程元振的胃口,没想到程元振想要的更多,他想要的不是李辅国怜悯式的赏赐,而是李辅国手中的权力。

久在深宫,程元振察言观色的能力不比李辅国差,他很快看透了李豫,当李辅国还被李豫的恩宠蒙蔽时,程元振已经看出李豫眼神深处隐藏的杀机。

程元振迅速靠了上去,他要跟皇帝一起扳倒李辅国,然后取而代之。

程元振对李豫说:“李辅国的权势太大,陛下应该加以限制。”

李豫看了看程元振,他明白程元振的意思,再仔细一看,此人不正是代替李辅国的最佳人选吗?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公元762年六月十一日,李豫下诏,免去李辅国的元帅府行军司马及兵部尚书职务,其余职务保持不变。

李辅国一下惊呆了,他没想到,不久前还把他捧上天的皇帝,这么快就把他摔了下来。

看起来仅仅是解除行军司马以及兵部尚书职务,其实,这一下断了李辅国的脊梁,被剥夺了兵权的李辅国什么都不是,连一条癞皮狗都不如。

李辅国充满了怨恨,但又不敢发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程元振接替自己的职务,昨天还并肩作战,今天就苦苦相逼。

不是李辅国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得太快。

被夺兵权的李辅国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会有第二步、第三步。

第二步很快来了,李辅国在皇宫中的住房被收回,他只能出宫居住,再也不能享受宫中居住的福利。

李辅国知道第三步已不可避免,索性自己上疏:请求退休。

奏疏正中李豫下怀,李豫就坡下驴,迈出第三步:封李辅国为博陆王,解除中书令职务。

宦官封王,李辅国开了一个先河,然而此时的他已经破落到家了,连个看门的大头兵都能欺负他。

被免去中书令职务后,李辅国准备到中书省写一份奏疏,以表对皇帝恩准退休的感谢之情。

走到门口,李辅国被拦住了。

李辅国不解地看着看门士兵,拦我做什么?

看门士兵义正词严地说道:“尚父大人已经罢相,没有资格再进此门!”

李辅国的心情一下子跌到冰点,都说人走茶凉,现在人未走,茶已凉!

李辅国呆呆地站在原地,好长时间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不无悲愤地说道:“老奴有罪,侍奉不了郎君(指李豫)了,还是让老奴去陪伴先帝吧!”

话传到李豫的耳朵里,李豫不觉一声冷笑,陪伴先帝?那是自然!只不过不是现在!

很快,一纸诏书送到李辅国手里,诏书上,李豫把李辅国结结实实地安慰了一番,话写得很诚恳,很感人,很催人泪下。

可惜,都是假的!

四个月后,一位蒙面侠客进入李辅国家中,几声惨叫后,侠客从李辅国家中离开。

这时,李辅国的家人发现,曾经红极一时的李辅国大人倒在血泊之中,头不知去向,右手也一同消失。

消息传进皇宫,李豫怀着“悲痛”的心情下令全国通缉杀人嫌犯,同时派宦官到李辅国家中表示沉痛悼念和亲切慰问,并追赠李辅国为太傅,赐谥号——丑!

被卸除脑袋的李辅国随后被下葬,为了弥补失去脑袋的遗憾,家人用木头刻了一个头形,充当李辅国的脑袋。

无意之中,李辅国的一生成了一个巨大的讽刺,他总以为自己头脑灵光、智商超群,到盖棺定论时才发现,原来只是一块木头。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李静忠,李辅国,都是木头!都是木头!

——张艺谋《三枪拍案惊奇》

是谁杀死了李辅国?

一时没有定论!

多年后,梓州刺史杜济力排众议提拔一位武士当牙门将,众人疑惑不解,为什么?这位武士没有什么出众之处,为什么单单把他提拔为牙门将呢?

在众人的追问下,武士道出实情:我就是当年杀李辅国的那位侠客!

哦,原来如此!

在李辅国之后,程元振接替了李辅国的职位,二人的更迭,不意味着任何进步,只相当于两只乌鸦换岗。程元振不仅接替了李辅国的职位,也接替了李辅国的功能,在打压重臣名将的道路上,他与李辅国一脉相承。

程元振很快盯上了东山再起的郭子仪,他决心把郭子仪拉下马。

程元振开始打郭子仪的小报告,核心内容是郭子仪权势过大,需要加以防范,李豫不置可否,不说信,也不说不信。

时间一长,郭子仪听到了风言风语,他意识到自己又被猜忌了,不如主动请退,远离是非之地吧。郭子仪上疏李豫,请求解除天下兵马副元帅及各战区特遣部队元帅职务。

上疏很快得到回复,李豫对郭子仪大加安抚和勉励,末了来了一句:准予辞职!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李亨那样的小心眼父亲,就有李豫这样小心眼儿子。父子俩心眼小得如此类似,基本可以免予DNA亲子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