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自作孽,不可活 相互猜忌
从相爱到分手,需要多久?
或许数年,或许一天。
从推心置腹到相互猜忌,需要多久?
或许天长日久,或许一天足够。
某种程度而言,官场如同情场,有亲密无间时,也有分崩离析日。
现在,杨国忠和哥舒翰便走到了翻脸的十字路口,究其主要原因,是身边传话的人太多了。
众所周知,杨国忠与安禄山一直不和,安禄山起兵打出的口号就是“诛杀杨国忠”。本来“诛杀杨国忠”只是安禄山拉大旗扯虎皮,没想到杨国忠的人缘太差了,这句口号居然得到了多数人的响应,其中便包括哥舒翰的手下、兵马使王思礼。
王思礼是懂历史典故的人,他知道汉朝“七王之乱”时,汉景帝杀掉晁错让“七王之乱”失去了冠冕堂皇的理由。既然汉景帝能杀晁错解围,那么本朝为什么不能杀杨国忠呢?况且那个杨国忠确实该杀。杀了杨国忠,安禄山一伙不就没有冠冕堂皇的借口了吗?
王思礼在心中起了杀机。
为了杀掉杨国忠,王思礼制定了两套方案,一套文杀,一套武杀。
文杀,必须通过哥舒翰,他现在说话最有分量。
王思礼找到哥舒翰,给哥舒翰提了一个建议:上疏李隆基,恳请李隆基诛杀杨国忠。
哥舒翰听完,使劲摇了摇头,诛杀杨国忠?还让我上疏?怎么可能!
文杀方案被哥舒翰否决,王思礼马上启动第二套方案:武杀。
王思礼说:“你不上疏也行,那就给我三十名骑兵,我去长安把他劫到潼关,就在潼关把他杀了!”
如果这个方案得以执行,该多好!
决定权交到哥舒翰手中,如果他同意,杨国忠的命挺不过当晚。
哥舒翰摇摇头,说:“如果这样做的话,那就是哥舒翰造反,不是安禄山造反了!”
文杀、武杀两套方案就这样无疾而终,哥舒翰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居然过不去。
不久,就有人到杨国忠的耳边传话了,传话人没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姑且就叫无名氏吧。
无名氏对杨国忠说:“如今朝廷重兵都在哥舒翰手中,如果哥舒翰挥旗西指,宰相大人您不就危险了吗?”
杨国忠顿时出了一身冷汗,哥舒翰算计安思顺的手法他已经见识过了,他知道这个人的手有多黑。
如果那样,恐怕……
杨国忠感觉身上有些发冷。
以杨国忠与哥舒翰的关系,原本不至于到翻脸的地步,只是两人身边传话的人太多了,传着传着便走样了。
同样一句话,经过瞎传,可能完全变样,这一点在冯巩、郭冬临的小品《得寸进尺》中有过一针见血的体现:
冯:郭大腕儿,您可千万别着急。有什么事儿你跟我说,我给您转达。要不然非打起来不可呀。
郭:其实咱不想走,咱想演戏。咱是演员呀!
冯(传话给导演):他说了,要演戏,得加钱呀。
导演:加钱?你问问他,加多少?
冯(传话给郭冬临):她说了,你不演,就拉倒。
郭:我不演……我不跟她一般见识。这个导演太年轻。
冯(传话给导演):他说你是狐狸精。
导演:这种演员,这种演员太猖狂。
冯(传话给郭冬临):她说你是黄鼠狼。
郭:这个女人招人烦。
冯(传话给导演):他说你吃了摇头丸。
导演:这种男人真要命。
冯(传话给郭冬临):他说你得了疯牛病啊!
郭:我不演了我。
看看,好好的话,一搅和,全变味了。
现在杨国忠和哥舒翰的关系就被搅和紧张了,杨国忠意识到,必须行动起来,给自己装一道防火墙。
杨国忠对李隆基说:“潼关大军虽然军力强盛,但在其背后却没有常规军做后援,万一失利,京城就危险了。不如从皇宫所属士兵中挑选出三千人,就在宫中训练,以保安全。”
李隆基一想,不无道理,重兵都在潼关,长安却空了,充实一下长安防务实在是应该。
三千士兵就这样被抽调了出来,杨国忠任命自己的亲信李福德等人率领,这是杨国忠为自己装的第一道防火墙。
有了第一道防火墙,杨国忠觉得还是不踏实,有必要再装第二道。
不久,杨国忠又招募了一万人,他把这一万人交给亲信杜乾运率领,这一万人驻扎灞上,名义上防贼,实际上却是防火防盗防哥舒翰。
杨国忠完成两道防火墙的安装,以为这下安全了,没想到,安全没有随之而来,哥舒翰的猜忌却加深了。
两道防火墙扎眼地矗立在那里,哥舒翰如鲠在喉,他知道,这是杨国忠用来对付自己的,看来这个人想要对自己不利。
哥舒翰决定行动,动手拆防火墙。
拆除灞上防火墙,哥舒翰用了两步。
第一步,哥舒翰给李隆基上了一道奏疏,建议统一潼关和灞上军队的指挥权,灞上军队交由他统一指挥。
李隆基表示同意。
第二步,哥舒翰给灞上守将杜乾运发了一个通知:到潼关议事。
这次议事,杜乾运有去无回。
哥舒翰随便找了一个借口,将杜乾运斩首。
灞上防火墙拆除完毕。
这时,杨国忠彻底怕了,再这么下去,哥舒翰对自己下死手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