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 收复台湾,枕戈泣血十六年 第十六章 东海誓师

东海岸边,誓师台上,郑成功高举尚方宝剑宣誓道:

我郑成功,率全体将士向苍天起誓——

发夕至,收复台湾;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两万五千将士高举刀枪,齐声高呼,誓言像山呼海啸般向台湾岛传去……

北京,紫禁城皇宫,董鄂妃染天花而死,顺治帝哭得死去活来,要撞床殉情,被侍从们紧紧抱住。

孝庄太后见状生气地派人把他看住。

“你们可把皇帝侍候好了,否则要你们的命。”

“是。”

爱妃死后,心如死灰的顺治帝,对权力彻底丧失了兴趣,竟剃发皈依了佛门。孝庄无奈假称皇帝驾崩,让年仅八岁的康熙即位。

这一天,皇宫太和殿举行幼帝登基仪式,鳌拜、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四辅佐大臣立在群臣前面。在鼓乐声中,年幼的康熙缓缓登上太和殿,在龙椅上就座,孝庄太皇太后和太后分坐两旁,群臣高呼: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金色的海滩上,坐着十一岁的阿月,她望着绽蓝的大海唱起了歌:

美丽的台湾岛,

那里有我的家。

前面是茫茫的大海,

后面有阿里山。

……

美丽的阿里山,

那里有我的家。

高高的桧树下,

是宁静的海湾。

……

美丽的日月潭,

那里有我的家。

日光和月色相彰,

彩霞满湖荡。

郑成功检阅水师操练后返航归来,在甲板上站着的郑成功听见女儿的歌声,高兴地向海岩望去……

舰船上的兵将们都出神地听着,家在台湾的老兵听了,不禁落下泪来……

郑成功下了舰船,阿月奔了过去。

“阿爸……”

“月儿,阿爸就要收复台湾了,等阿爸胜利了,阿爸就把你接去台湾。”

“阿爸,那您快点收复台湾吧,月儿想念英子姑姑了。”

郑成功说:“快了,我的好女儿。”

郑成功拿出一个美丽的珊瑚递给月儿:“月儿,你看,这是阿爸给你在水底采来的。”

“阿爸又潜水了。”

“阿爸要身先士卒嘛。”

海天一色,波涛滚滚,水面上鼓角嘹亮,旌旗飘扬,郑成功水师正在做攻岛演习。

郑成功把舰队分为三队,马信、朱尧带领左右两队,郑成功率领中队,三支舰队英勇登陆,呐喊声震得海鸟高飞、鱼儿沉底……

郑成功的舰队首先登陆,郑成功兴奋地指挥将士们冲上海滩,接着朱尧邗马信的舰队也相继赶来,将士们都登上了海滩,准时冲到了目标地。

郑成功站在鼓浪屿水师操练阅台上高声说:“三军将士们辛苦了,大家都准时到达了目标地,很好地完成了演习任务,说明我水师的实力非常强大。”

将士们高呼:“国姓爷,大将军!!”

这时,下属来报:“大将军,清朝皇帝死了,八岁的康熙即位。”

“啊!好消息,太好了。”

郑成功宣布:“演习到此结束,高级将领到将军帐开会。”

郑成功两眼放着光,他看了看大家,兴奋地说:“我们苦等多年的机会终于到来了,这是千载难逢的时机。现在年少的新皇帝刚刚即位,清朝还处在发丧期间,无暇顾及与我们交战,所以现在是收复台湾的大好时机。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左提督朱尧第一个发表意见:“我非常同意大将军的意见,这的确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万万不能错过了。”

将军吴豪却说:“收复台湾的确是一个千年壮举,然而荷夷的防线十分坚固,水路鹿耳门天险又很难通过,所以末将以为复台的条件暂时尚未具备。”

右提督马信则大力拥护郑成功,他说:“收复台湾是大将军多年的宿愿,也是我们郑家军的宿愿,现在确是时机来到了。再说,如果我们不去占领台湾,那我们也将陷入困境,清朝的‘禁海令’、‘迁界令’都是对我们实行封锁的毒计,我们如果再不摆脱困境是不行的。现在清朝正处在新老皇帝交替之际,无暇顾及我们,所以的确是收复台湾的大好时机,我们决不能错过这一历史机遇,我誓同犬将军一起把台湾收回。”

马信又说:“蜀有高山峻岭,尚可攀藤而上,卷毡而下;吴有铁缆横江,尚可用火烧断,无论敌人防守有何周密,炮火有多厉害,我们有大将军的带领,就一定能打败红毛鬼子。”

郑成功赞赏地看了一下马信,心想:真不愧是我的生死战友。

前提督周全斌也表示拥护,他说:“我完全同意大将军的意见,是到了收复台湾的时候了,我一定冲锋在前。”

老将军洪旭也说:“我同意。”

郑成功十分振奋,就问前提督黄廷:“黄老将军,你的意见呢?”

年逾花甲的老将军黄廷回道:“我们的水师虽然厉害,但把握不大,荷兰人据鹿耳门险要扼守,这条惟一的航道暗礁太多,很容易触礁。”

郑成功说:“何廷斌已送来地图。上面标有详细的鹿耳门航道图及荷兰人的火力分布图。”

黄廷听了,说:“有图,那就太好了,那我也有信心了。因为那条航道不仅暗礁多,而且水不深易搁浅,不过我们可以选择涨潮时渡过。”

郑成功说:“我准备派朱尧将军到台湾去与何廷斌及高山族首领联络,并对河礁再作调查。”

朱尧忙点头说:“末将愿往。”

郑成功又说:“让阿阳跟你一块去。”

朱尧说:“好。”

“好,大家还有何良策?”

参军陈永华说:“末将的意见可能跟大家有悖,不知当说不说。”

郑成功说:“都是一家人,不必客气,请畅所欲言。”

陈永华说:“我以为台湾太远,又是海战,与其打台湾不如再次北伐,把福州拿下,然后把福建夺回来,那才是长远之计。再说了,我们远渡海峡去打台湾,万一清兵攻打厦门怎么办?”

郑成功说:“你说的也有一定道理,抗清复明,夺回福建一直是我的心愿,但是如果我们北上攻打福州,清贼肯定会派兵大举南下,而我们收复台湾,他则力不从心,毕竟清朝的优势是骑兵而我们的优势是水师。所以我们当扬长避短,不要放过现在的好机会,先把台湾拿下来,我们有了后盾,自然要北伐要抗清复明。”

陈永华听了,说:“大将军分析得在理,末将听从大将军。”

“好。那我们收复台湾的决定,就不再改变了。”

郑成功顿了顿又说:“至于守卫厦门,当然很重要,我们将留重兵把守,必须要做到无后顾之忧才行。”

董夫人也参加了军事会议,郑成功问她:“你和郑经留守金门、厦门,你说说你的办法。”

董夫人说:“接受上次你们南下勤王厦门失守的教训,这一次,我们要全民防守,军民联防,妇女我也要把她们组织起来,成立巡逻队。”

陈永华笑道:“董夫入出任巡逻队长。”

董夫人笑道:“那就请陈参谋封我吧!”

郑成功说:“军民联防,这是个好主意,你们要组织好,可再不能出现上次让清兵逃走的事了。”

董夫人说:“嘿,别说让他们逃走,连岛都不能让清兵上来半步。”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郑成功又对郑泰说:“郑泰将军,你负责后方供给,主要是军粮,不得有误。”

“是。”

看大家意见已经说完,郑成功就一击案,站了起来说:“那好,我们收复台湾的决议就这么定了,大家就分头去准备吧!”

“另外,留守金门、厦门的将军们留下,我们再议一议防守问题。”

晚上,郑府灵堂,郑家正在进行征前祭祖。

灵堂里,灵桌上供着郑家列祖列宗及母亲翁氏的灵牌,桌上香炉里燃着灵香。

郑成功一家都跪在灵桌前。郑成功燃敬三炷香后,把敬酒洒在地上。

郑成功率家人叩拜道:“郑家列祖列宗先灵在上,小辈成功率全家在此处祭叩。列祖列宗:小辈父亲已被清兵打人死牢,但他收复台湾,驱走荷夷的宿愿就要实现了,小辈已决定率兵东征,夺回台湾,解救被红夷欺凌了三十多年的台湾同胞。收复台湾后我们再抗清复明,收复河山,为国雪耻,为母亲报仇。小辈祈望先祖的在天之灵垂佑我们,垂佑小辈此大业能获成功。”

董夫人和郑经站到了灵桌前,齐声道:

“在先祖列宗、祖母的灵牌前,我们母子受命留守厦门,我们向先祖起誓,我们母子将誓死保卫厦门,人在厦门在。”

言罢母子俩又跪下叩头。

全家又跪下向祖宗的灵牌叩头。

郑成功立在英烈祠里泪如雨下,他哽咽着说:“为抗清复明壮烈牺牲的英烈们,郑成功又来祭奠你们了。不过今天,是要告诉你们盼望已久的消息,我们将要打台湾了,这是一场激战,望英烈们在天之灵保佑我军获胜。”

郑成功用手抹了一把眼泪,走到甘晖的灵牌前默立着,泣不成声地说:“甘晖啊,我的好兄弟,我的好战友,我们在一起出生人死,经历了多少场战斗,我们虽非兄弟却胜似手足,你曾说要和我一起抗清复明,还要助我收复台湾。可是,现在要收复台湾了,你却已经远在天界了……甘晖啊,你让为兄如何不伤悲……”

说着又大哭起来。

这时只听身后传出了哭声,郑成功转过头去,只见马信、陈永华、朱尧、黄廷、洪旭站在身后抹眼泪……郑成功心里大恸:“我的好兄弟们啊!我离不开他们啊!”

马信说:“将军莫伤心,甘将军去了,可是还有我们,我们誓死与将军在一起,生死相依,存亡与共……”

“我的好兄弟呀……”

五位将军扑通一声跪在郑成功的足下,泣道:

“大将军,我们五人愿与将军生死相依,荣辱与共,誓与国姓爷一起收复台湾。”

郑成功双手扶起了他们,哽咽着道:“谢谢你们的忠心,成功我不收复台湾死不瞑目,就让我们一起盟誓吧。”

“好,我们盟誓!”

“来人!”郑成功吩咐家人,“准备盟誓。”

“是。”

家人拿来了酒坛及碗,倒好了六碗酒,各人便用刀划开自己的手臂,将血滴人酒碗中,六人的热血和酒融在一起……

郑成功说:“来,在北伐中死去的英烈面前,让我们盟誓,不收复台湾,决不收兵。”

于是六人都端起了一碗誓酒,一饮而尽。

正是:

风雨同舟年十余,生死与共未相疑;

虽非兄弟胜手足,复台复国再霹雳。

入夜,郑成功安排完毕往卧室走去,他见窗户里的灯还在亮着,知道妻子还在等他,随着年龄的增大,他感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她了。伺候自己不能没有她,教育子女离不开她,不仅如此,她还是我的军事参谋……刚想到这,窗内传来了悲怆的琴声,郑成功知道这是妻子在弹琴。

董琴经常在夜晚弹琴,郑成功已经习惯了,但今天的琴声实在是太悲怆了。郑成功听了感到有些凄凉,便加快脚步,越过庭院推门进屋,只见董琴在含泪拨弹,便走过去,凝望着妻子的泪眼站了下来,问:“阿琴,今天的琴声为何如此悲凉?”

董琴停下弹琴,站了起来,走到窗前,掀开窗帘见月儿如晦,感叹地说:“二十年前,我俩结婚时,你搂着我,看窗外的明月是多么的皎洁,而今却晦而无光,心里伤感,所以滴泪……”

郑成功走过来,抚摸着她的肩膀,把她的头转过来,用手轻轻擦去她流在面颊上的泪,问:“你是不是预感到我们的出征会有什么不利吗?”

“啊,不,不,不是,并非有什么不祥之感而是我不愿意离开你,我只是怕以后见不着你了……”

“傻话,我收复了台湾还要回厦门,还要抗清复明,怎么会见不着了。要不,你跟我一起随军出征吧!”

“啊,不,夫君,从大局出发,我还是协助经儿镇守厦门吧,经儿还不到十九岁,他还是个孩子,他更需要我。我只是不愿离开你而已。”

郑成功见董琴依然穿着布衣裙钗,想起她曾经说过的话:

夫君,不收复台湾,阿琴就永远布衣裙钗,便动情地把堇琴揽在怀里,他们久久地依偎着,半天没有分开……

正是:

你我夫妻二十载,生死与共难忘怀;

不求朝夕长相守,但愿两心永相连。

郑成功和马信站在军港上遥望。

郑成功说:“马信,朱尧去台湾找何廷斌该回来了吧。”

马信说:“应该快了,大将军莫虑,朱尧这人十分可靠,办事很认真,不会出什么事的。”

郑成功说:“出师就等他们了,只要他们把水路情况核实了,我们的胜利就有把握了。”

两人正说着,只见不远处来了一只船,郑成功兴奋地说:

“啊,是朱尧他们来了吧,快,派人去接。”

原来是一艘商船,马信说:“大将军,回府去吧,朱尧不会误事的。”

“好。”

晚上,郑成功和马信、陈永华正在灯下商议渡海时可能碰到的情况。

郑成功说:“碰到顺风最好,朝发夕至,傍晚就可到台湾,碰到顶风就麻烦了。永华,你去造船处,多调一些新船过来。你要认真检查一下,凡是经不住风浪的船都要换新的。”

“永华明白。”

马言说:“如果遇到顶风,就只有上澎湖岛去避一避了。”

郑成功说:“尽量不上岛,少打扰村民。”

马信说:“大将军真是既爱护将士,又体恤百姓。”

正说着,下属来报:“大将军,朱尧回来了。”

朱尧进来了,他激动地说:“大将军,你看,我还给您带来了两高手。”

郑成功一看何廷斌及阿海大爷也来了,便高兴地跟他们握手,“太好了,何大伯,阿海大伯,有了你们,收复台湾更有保证了。”

郑成功又说:“跟阿海大伯分别了十几年了,您的身体还这么硬朗。”

阿海大伯说:“老啦,海上人嘛,风里来雨里去的,哪有不老的。”

何廷斌说:“英子跟阿雄首领、阿鹿寨主、阿山长老、阿康大爷及阿阳、阿云夫妇都准备好了,只要复台大军一到,他们就合力内应。”

郑成功听了,两眼放光,响亮地说:“好,只要海峡两岸都团结一致,收复台湾必能成功。”

拂晓,东海天际,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闪着金波的大海与彤彤红云交相辉映,愈加显得金光灿灿。这一天是公元一六六一年(清顺治十八年)三月二十三日,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日子。

金门军港旌旗高展,鼓乐阵阵,港口内浩浩荡荡、齐齐整整地排列着数百艘即将出征的战船。

料罗湾军港场子上,人山人海,面对大海肃立着即将出征的征台大军,四周有许多为出征将士送行的老百姓。

吉时到,奏响了军乐,敲起了军鼓,身着帅服,一身铠甲的郑成功从两排将士中间走出,沿着红地毯登土了临时搭起的祭海台。

祭台上高悬着征讨大将军旗帜。郑成功向东海单腿跪下,台下的将士们也一齐跪了下去。

叩拜毕,郑成功起身手按佩剑,祈念道——

苍天在上,东海作证: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本土,海峡两岸人民在那里建立了家园。然而却被荷兰红夷侵占了长达三十七年之久,台湾民众饱受凌辱。今天,我征讨大将军郑成功将率复台大军东征,坚决赶走荷夷,收复台湾,让中国河山恢复完整,让两岸同胞骨肉得以团聚。

郑成功高举尚方宝剑誓道——

我郑成功,率全体将士向苍天起誓:

朝发夕至,收复台湾;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两万五千将士高举刀枪起誓:

朝发夕至,收复台湾;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誓言像山呼海啸般向东海传去……

围在四周的老百姓感动得热泪盈眶。

誓毕,郑成功走下台阶向排列在右侧的留守将士走去。

他对站在前列的洪旭、王秀奇、郑泰等将军说:“厦门、金门是我们的命根子,我们出征将士的家属都在这里,决不能丢失,千万不要像当年郑芝莞弃城而逃。英勇卫城的必有重奖,贪生怕死的,惩处他,决不手软。”

将士们齐声道:“请大将军放心,我等誓死保卫金门、厦门,人在城在,誓与金门、厦门共存亡。”

士兵们也振臂高呼:

“誓死保卫金门、厦门,人在城池在!”

郑成功走过来对洪旭说:“洪老将军,拜托了。”

洪旭说:“请大将军放心,洪旭决不负重托。”

吗郑成功又对身着铠甲的郑经说:“郑经,你可要经得住考验啊!”

郑经单腿向郑成功跪下,说:“请父帅放心,末将起誓,决心与守城共存亡。”

郑成功满意地笑了笑,又向董夫人及她身后的妇女兵走圆去。

一身戎装的董夫人向郑成功敬了个军礼,说:“启禀大将军,守城巾帼兵向您起誓,誓死保卫城池及父老乡亲。”

齐整整地站着,背着刀枪,昂首挺胸的女兵们,齐声高呼:

“巾帼在,城池在!”

“巾帼在,父老在!”

郑成功放心地笑了,高声道:

“英勇昀姐妹们,你们不愧是巾帼英雄,你们守好城池,等着我们胜利的好消息。”

女兵们高呼:“收复台湾,还我家园!”

场将士们振臂高呼:

“成功!”

“成功!”

郑成功微笑着向大家招手,炮声三响,正当郑成功准备率部登舰时,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被亲人扶着走了过来,说道:

“大将军,等一等。”

“陈大爷。”

“大将军,老汉我当年和你父亲郑大帅一起渡海到了台湾,结识了那儿的高山族首领阿雄。后来红毛鬼子侵占了台湾,我烧了他们的弹药库出逃,阿雄送我到海边,临别他送我这只海螺,他说危难时一吹海螺,高山族人就会来帮助你……”

老人把海螺呈给郑成功,郑成功双手接过,向老人拜了下去,被老人一把扶起。

“谢陈大爷相助。”

“哎,收复台湾是我们海峡两岸共同的事。我的老兄弟还在那儿等着与我团聚,我们还有多少亲人在等着我们,等大将军收回台湾后,我还要回岛上去祭我老妻的亡灵,哎……她是我逃走以后哭死的……”

“陈大爷,我们一定要为你及千千万万的受红毛鬼子欺侮的老百姓报仇。”

“祝你们旗开得胜。”

“谢谢陈大爷。”

郑成功刚要登舰,又听见:“大将军,等一等。”前面驶来了一支船队。

郑成功站住了脚,用单筒望远镜朝船队望去,见挂着郑字,郑成功认出是郑鸿逵的船,便示意让舰进港。

不一会儿,就见郑鸿逵、郑芝燕兄弟坐快艇过来,上了岸。

郑成功迎了上去,道:“侄儿拜见两位叔父。”

白发苍苍的郑鸿逵说:“贤侄快快请起,得知你要出征收复台湾,特地赶来为你们壮行。收复台湾是我三十八年的心愿,现在我侄儿要为我们老一辈实现宿愿了。唉,我不是在做梦吧……”老人声音哽咽了……

“叔父……”郑成功给老人手帕,帮他擦了滚滚而下的泪珠。

“贤侄,叔父真没想到,今天竟然梦想成真了。真是感慨万千啊,当年,我还年轻时,就和你父亲我的兄长去开拓台湾,我们用船渡去了成千上万的福州、厦门民众到台湾去开拓,那里还有我的家园,我的家业,要不是红毛鬼子侵占了台清,那我也不会离开我们的家园。我的产业,还等着我去收复哪!贤侄,我现在老了,不能亲自去,但我运来了粮食、武器和火药支援你们。”

郑成功激动地握住郑鸿逵的手说:“谢谢叔父!”

郑鸿逵又说:“你叔父老了,打仗不行,就让你四叔跟你去吧,让他帮帮你的忙。”

“谢谢四叔。”郑成功握住郑芝燕的手。

郑鸿逵又说:“贤侄,叔父不能跟你去征战,就支援你一点粮食及财物。”郑鸿逵指了指他的船。

郑成功感激地说:“感谢叔父,感谢郑氏家族老一辈的支持。成功这次一定要获全胜,不收复台湾,决不回来见你们。”

“好,我早就看出贤侄是郑氏家族最有作为的人,你要为列祖列宗争光。”

“叔父,那侄儿就出征了。”

“祝你们马到成功。”

郑成功率部将在军鼓乐声中威严地登上了主舰,站在甲板上,将士们也都在舰船上各就各位。

郑成功威严地一挥尚方宝剑,炮声三响后,郑成功发出“起锚”的命令,三百艘战船载着二万五千将士就向东海挺进……战船上的红旗迎着东方的红日,就像一团火龙向东海跃去……

郑成功和左右站在帅舰甲板上,望着前方想到终于出征东海了,回想国破家亡,急下南洋,枕戈十六年,才有了收复台湾的这一天时,心里感慨万千……不禁吟出:

誓收还!

(满江红)

山河破碎,鞑虏狂,国破家亡。誓不降,投笔从戎,急下南洋。斗转星移似电闪,日出日落太短暂。

男子汉,不去救国难,何以堪!

隔海望,同胞难。阿里山,在呼唤。国人怎能忘,半壁江山。枕戈泣血十六载,英雄何惧洋夷蛮。

挥泪执剑、跪别父老,誓收还!

站在海滩上的郑经和董琴他们还在目送着已经远去的舰队,年仅十九岁的郑经暗暗发誓:父亲,放心吧,我和母亲一定会守好金门、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