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当个大官不容易 摆正位置再叫板
刘墉这个人在他们家族的历史上,考中进士、开始为官应该说是比较晚的。他比他的爷爷和爸爸考中进士、开始为官的时间都要晚一些,刘墉的祖父刘棨是顺治十四年(1657年)出生的,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中进士为官的时候是28岁;刘墉的父亲刘统勋生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为官时候是26岁;刘墉出生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为官的时候是32岁。他比他的侄子考中进士、开始为官的时间也要晚一些,他的侄子是27岁考中进士、开始为官的。
刘墉这个人的历史比较怪,我们能考证出来的第一件事是,他是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出生的。第二件事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他参加科举考试,那年他32岁。咱们前面讲了,从1652年到1814年,在这162年间,他们家出了11个进士,35个举人,在这11个进士当中,多一半考中进士的年龄都比他年轻。论谁考中得早,他比他的祖辈比不过,比他的孙辈也比不过。
乾隆十六年(1751年),诸位记着这年,和珅刚一岁,刘墉这个人已经考了进士,而且一下子就考上了,直接就到乾隆皇帝面前了,直接点状元、榜眼、探花去了。当时有很多人给乾隆皇帝提建议,建议什么呢?建议点刘墉为状元。
当时,有两个人表示反对,第一个人就是刘墉的父亲刘统勋;第二个人就是乾隆皇帝。乾隆皇帝觉得,这样做不行,别说他是状元了,探花都不行,刘墉这张试卷得定在十名开外。
既然有人说他的卷子是很好的,应该说他的文章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即使点不上状元,点探花应该没问题,但是为什么刘墉的父亲和乾隆皇帝两个人都反对呢?他们其实有他们自己的考虑。
刘墉的父亲刘统勋他是怎么考虑的呢?
他想,我这个人今天弹劾这个,明天收拾那个,在朝中所有的汉大臣里面,我是最高的,在我之前汉大臣没有一个当军机大臣的,我是唯一的一个,何止唯一的一个,所有的军机处的官员都归我一个汉族人管。这样,我得招多大的记恨,把我儿子点成状元,得惹多少事?点成状元,将来留在北京当官,人家不看着我,人家就天天盯着我的儿子,他哪件事办得不好,哪件事办得有问题,天天借着我儿子弹劾我。得了,不行,你啊,也别做状元,也别做榜眼,也别做探花,你就做一个普通进士,普通进士没有留京资格啊,这样你就到外地当官去了。第一,到外地,天高皇帝远,谁也管不着;第二,谁不知道我啊,我儿子跟你那儿当官,你敢惹吗?你也不打听打听我是谁?
乾隆皇帝也不同意,他是为什么呢?他的出发点也是与刘统勋是差不多的。他想,我这么重用一个汉人,我再重用他儿子,知道的人觉得,他儿子很有本事,文采很好、字很好、文章很好,不知道的就认为这是走后门啊!我再给他留京,他再照顾他儿子,将来更不利于他忠心耿耿地为我工作了。不行,这个人第一不能点上状元、榜眼、探花;第二,有他爹在这儿一天,他就不能在北京工作。
结果呢,刘墉自然是被发到了外地。当然了,也不是直接就发出去,他还在北京锻炼了几年。所以,刘墉这个人在乾隆十六年考中进士之后就直接进了翰林院了。不进翰林院将来怎么被封为“文”字啊,谥号怎么有“文”字啊?刘墉的谥号是“文清”,“文清”就是在翰林院待过的。他先进翰林院,从最小的庶吉士开始,从当翰林院的小秘书开始,逐渐地往上熬。结果呢,他的父亲有一件事没办好,后来借故就把刘墉给发出去了,发出去后从此就一直在外地为官了。
我们直接说说他从外地回到北京以后。回到北京来这个时候,已经到了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以后了。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以后,刘墉先在北京干了两年,结果乾隆皇帝又让他出去了一次,真正长时间地住在北京是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以后。
回到北京,刘墉就能遇见和珅了,和珅在北京啊!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刘墉和和珅待在一块儿,就是你寒碜我、我寒碜你。
从历史上来讲,刘墉回到北京以后,他还真的与和珅开过玩笑、逗过闷子,还真给和珅出过丑。出出难题,寒碜寒碜和珅,这种事刘墉敢做。有很多史书上都记载着刘墉寒碜和珅的一件事。
说有一年的大年初一,这一年甭说了,也得在什么时间呢?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以后了,就是和珅的儿子与乾隆皇帝的女儿定亲了以后。说有一年,刘墉心想,到大年初一了,和珅准定得去拜见皇上,得给皇上磕头去,给皇上拜年去。他给皇上拜年去,准定得从我们家门口儿过——您想啊,和珅那阵儿他就住到现在咱们所说的恭王府了。所以刘墉就想,他从我们家门口儿过,我得难为难为他。
大年三十刚下的雪,雪半化不化,路上很泥泞。刘墉一想,找人在门前泼几盆脏水,这一泼几盆水,这个道就越来越泥泞了。待会儿等和中堂来的时候告诉我一声,大声喊“和中堂给您拜年来了”,我跟里头待着,等着这一声。然后中堂就来了,坐着轿就来了。家里人赶紧就喊:“和中堂好,和中堂给咱们拜年来了,主人还不赶紧出来!”出来一瞅,好家伙,刘墉穿着一身破破烂烂的衣裳。出来以后,刘墉见到和珅的面,立马就给跪那儿了,跪下就磕头,您和珅承受得起吗?刘墉可比和珅大31岁啊!和珅一想,咱们同朝为官,就说我比你官大点儿也不至于这样,您跪那儿我也跪那儿吧,就地还礼。人家刘墉穿了一身破衣服,人家是有意的,您和珅那身衣服是见皇上去的。所以,此时的和珅衣服被弄得很脏了,和珅怎么办呢?只能先回家去换衣服,洗洗涮涮换衣服,这回再给皇上拜年就不是早年了,就比别的官员都晚了。皇上就得问了,每年你都抢着第一个来,今年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和珅说了:“您还说呢,还不是那刘墉,您也不收拾收拾他。”当时乾隆皇帝回答:“刘墉那个人开玩笑惯了,他跟谁不开玩笑,我处置他处置不过来,他爱跟谁闹跟谁闹,你看着办吧。”
刚才咱们说的这件事,不见得是真的,但是刘墉与和珅之间如果发生这种事,一点儿都不奇怪,应该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历史上就记载,刘墉这个人,极好跟人家开玩笑,是极诙谐的一个人。
不过,两个人真刀真枪地对着干,这种事应该没有发生。为什么没有发生?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就是刘墉他们家给他留下来的是一个家业,刘墉有守成思想,这就造成什么呢?造成刘墉这个人在为官上,年轻的时候很正直,岁数越大就越变得油滑了。他这个人做官不如他的爷爷刘棨,也不如他的父亲刘统勋,在正直这方面他不如前辈。有证据吗?有啊,最简单的一个证据就是刘墉八十几岁以后死了,皇上和大臣给他议论的谥号,死了以后得册封他俩字,这两个字不是“罗锅”,是“文清”。“清”是什么?大清朝的“清”是什么?清官,清廉。那意味着我没贪污,我做到了出污泥而不染,但并不意味着人家出现了贪污这种事我会弹劾别人。刘墉死后这个谥号就是他本人不如他的父祖做官正直的一个证据。
此外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从官位上讲,刘墉的官位自始至终都从来没有超过和珅,他一直比和珅的官职低,真刀真枪地干不过和珅。
我们找几个特定的时间来比较一下。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这一年美国建国,我们看看我们关心的刘墉在这一年当的什么官——内阁学士。注意,不是那个大学士,是内阁学士。内阁就是一个办公机关,内阁学士就是一个工作人员。刘墉还兼南书房上行走。南书房上行走是什么官儿啊?这个官儿是一个二品的官。内阁学士咱们介绍了,咱们还得介绍一下南书房。南书房是一个房间的名字,它不归内阁管,也不归六部管,归皇上直接自己管。南书房在哪儿呢?在紫禁城里面,离乾清宫的西南角不远。南书房谁盖的呢?康熙皇帝命令人盖的。康熙皇帝让人家盖这个南书房干吗使呢?康熙皇帝比较喜欢写字,吟个诗啊,画个画啊,写个字啊,康熙皇帝特别喜欢干这种事。所以他就觉得盖一个房子吧,在这儿我写点儿字,然后还能够让大臣来一起写,自己一个人写字多没劲啊!所以他就在紫禁城里盖了这么几间房子,平常他喜欢的大臣们就跟这儿陪他练字。但是你练字的过程当中,不能老练字,逐渐就演变成什么样儿呢?变成很多政令,康熙皇帝不经过六部、不经过内阁、不经过八旗,谁都不经过,直接就在这儿,说着说着就拟旨,就拿出去执行了。所以南书房从康熙年间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一跃就成为置于内阁和六部之上的最高的行政机构了,所以在这儿当官的,他的权力就很大。咱们再说行走,行走是什么意思?行走就是说可以自由在南书房出入,一天24小时随时可以去。可以随时去紫禁城里的人应该是皇上很欣赏的人吧?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刘墉这个官不小,皇帝很信任刘墉。
虽然乾隆皇帝信任刘墉,但他更信任和珅。咱们看看这一年和珅当的是什么官呢,和珅这一年有三个官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官职叫军机大臣,另一个官职叫内务府的总管大臣,还有一个呢是一个户部的右侍郎,相当于财政部的副部长。这三个官职有两个是二品的,有一个是一品的。
说起这个官职的品位,中国的官职从汉以后,一直比较流行的是“九品十八阶”。官员分成九品:一品、二品、三品,一直到九品,每一品又分成正和从。“从”就是“副”的意思。这样以来,九品一劈两半,分成了十八个等级,叫“十八阶”。
刚才咱们讲的南书房行走就是一个从二品的官。而这一年,和珅当的官职——军机大臣和内务府总管大臣,官就要大多了。内务府总管大臣是从一品的官,两个人差着整整一个品,两个级呢。这个官管着所有皇帝的亲戚,皇帝家族的这些人都归他管。军机大臣这个品位很低,但是品位很低,职权很高。这个军机大臣是军机处的一个官职,军机处是哪年建立的呢?不知道,说不准。一个说是在1730年前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雍正八年前后设立的,这个官职的设立,目的是为了对西北的叛乱分子用兵,镇压西北叛乱。这是雍正设立的,但是到乾隆年间,这西北的叛乱平定了,没事了,那这个机构就应该被撤销了。这本来是一个临时官职,但是呢,乾隆皇帝不想把它撤了。这个军机处在哪儿办公呢?也在紫禁城里,在隆宗门那儿有一个小房子,特小,特简陋的房子,是个西房,朝向都特别不好。那个军机处只设两个官职,一个叫军机大臣,一个叫军机章京,每个官职有那么三两个人。这个军机处的权力很大,自从有了军机处,南书房的地位就下降了,雍正和乾隆一般有事都去军机处。军机处办事有三个特点:一个是人少,第二个就是办事效率很高,第三是颇得皇帝的重视,跟皇帝的关系是别的机构都远远不能比的。皇帝在军机处和军机大臣办公的时候,谁来站岗啊?诸位肯定想的是太监吧?错了,太监不得在军机处,得离这儿100米开外待着。谁来在这儿站岗呢?那就是刘墉担任的那个官职,左、右都御史中的左都御史。您知道了吧?当人家和珅、比您年轻31岁的和珅在与皇帝密谋一些事情的时候,您刘墉就只能在门儿外站岗放哨。您说,皇帝他器重谁啊?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珅在这一年担任了户部尚书、御前大臣兼都统,这三个都是从一品的官。同年,皇帝又把他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许配给了和珅之子丰绅殷德,两个人成了通家之好;而这一年,刘墉也担任了好多官,但都是二品官,直到这一年的年末才担任了我们刚才说的从一品的都察院左都御史。
再过几年,到了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以后,和珅担任了很多官职,都是一品官,这些官我们就不说了,我们就说他的爵位。和珅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被册封为一等男爵,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被册封为忠襄伯爵,然后乾隆六十年(1795年)又被册封为公爵。中国古代对于大臣最高的封号有五种,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其中的公爵和侯爵都是超一品的官员,和珅四十多岁的时候,就享受了这个爵位了。刘墉呢?刘墉在此以后担任了很多很多年的从一品的官职,直到嘉庆二年(1797年),他才担任体仁阁大学士,终于转成正一品了,但是终刘墉之世他都没有能够得到爵位,终刘墉之世,他都没有能够进入军机处。所以我们说,刘墉与和珅叫板,与和珅斗智斗勇,似乎还不够那个格。问题出现了,难道刘墉这个世代忠良,这个我们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就真的没有与和珅斗过智、斗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