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名垂千古 二十三、皇帝赐序
玄奘抬头看时竟怔住了,这僧人身材魁梧,眉目清秀,一双眼睛顾盼生神,酷似自己年轻时的长相。
……
这天上午,天气晴朗,灿烂的阳光透过竹林照进了禅房,屋子显得亮亮的。玄奘心情很好,早上打坐后,正在几案前翻开经文,准备翻译《瑜伽师地论》。
忽然侍从引来了一个年轻僧人,僧人自我介绍说:
“法师,我是会昌寺僧人辨机,应征前来翻译佛经。”
玄奘抬头看时,竟怔住了,这僧人身材魁梧,眉目清秀,一双眼睛顾盼生神,酷似自己年轻时的长相。
他早已听说会昌寺有个年轻僧人,相貌与玄奘酷似,不但才思敏捷而且文才颇佳。今日见了果然聪慧异常,心里十分欢喜,便问道:“多大了。”
“二十五岁。”
“好啊,年轻有为,愿意长期在这儿译经吗?”
年轻僧人扑闪着一双机灵的大眼,答道:
“辨机愿意,辨机还恳请法师收后僧为弟子。”说罢便合十向玄奘跪了下去。
玄奘大喜,当即便收了辨机为弟子。玄奘一生孤独,能收这样一个颇有才华的年轻僧人为弟子,心里十分高兴。辨机也为拜了这样一位名扬四海的高僧为师而洋洋自得。
玄奘回到长安后,便着手准备翻译佛经工作。他上表给西京留守左宰相房玄龄,要求调各寺高僧集中于弘福寺,房玄龄立即派使者快速去禀报皇上。是时,唐太宗已北上至定州,接到宰相奏文后,唐太宗当即批示:准办,并注明:所需供给,务必周全。
于是,弘福寺很快成为大唐时期的译经中心。在很短的时间内八方佛寺的高僧都丢集到该寺来了。
从此,中国佛教史上一场历时十九年的翻译佛经卷的壮举开始了……
来译经场的高僧越集越多,阵营十分强大。其中有十二位名气比较大的、熟悉大小乘经论的证义高僧,包括长安弘福寺的灵润、文备以及罗汉寺慧贵,实际寺明琰,宝昌寺法祥等。
今天又来了九位缀文高僧,他们是长安普光寺僧栖玄,弘福寺僧明璇等。斋饭后,玄奘正在指挥着搬运佛经、纸卷的僧人们,弟子辨机来报:
“法师,京城大兴善寺玄谟来到。”
这时一位年长的高僧向玄奘礼拜:
“法师,贫僧玄谟愿与您一起译经。”
玄奘高兴地合十还礼:
“长老请起,玄奘欢迎您和我一起为国翻译佛经。”
寒暄罢,玄奘又说:“早闻高僧精通梵文,玄奘特邀您做证梵语梵文一事。”
“玄谟遵从。”
玄奘大喜,然后便携玄谟到特地给他安排好的禅房住下。
玄奘刚转回译经禅堂,又有僧人来报:
“法师,京学高僧玄应来到。”
玄奘忙出堂迎接。
“玄奘欢迎京城大总持玄应法师。”
“谢大法师亲迎。”
玄奘把玄应法师刚送走,又来了几位缀文高僧,终南山寺僧道宣等,玄奘都一一亲自给他们的住宿做了安顿。
其余,担任译经的笔受、书手早已就任,官府承办的物品也都备齐。
一个弟子问:“法师,《瑜伽师地论》是谁写的?”
玄奘亲切地看了提问题的弟子一眼,说道:“瑜伽论为弥勒菩萨所创,后由无著及世亲所录。说起无著、世亲两位兄弟菩萨之间还有一段十分感人的故事呢!”
“法师快讲。”
“这两位菩萨是著讲《瑜伽师地论》的佛圣。开始弟弟世亲受小乘佛教的一切有部影响,常攻击大乘佛教,后来听了兄长无著说教《十地经》后,终于醒悟。他悔恨过去犯了诽谤罪,便痛恨自己的舌头而想用刀割掉它。哥哥无著开导他说:‘何必自残呢?过去你用舌头诽谤大乘,今天用舌头赞扬大乘,将功抵过不是很好嘛!’
“于是,世亲听取了无著的教诲,取消了断舌的念头,刻苦攻读大乘,结果成为精通大乘的人,并写出了百部著作,包括著名的《瑜伽师地论》。”
弟子们听了都甚为感动。
又一个弟子问:“法师,《瑜伽师地论》的核心理论是什么?”
玄奘慈祥地看了看这些围站在身旁、好学的弟子们说:
“噢,这部经典的精髓是唯识,唯讽就是万法唯识。”
玄奘顿了顿又继续说:
“万法唯识就是佛家认为一切产生于心识,心识是种子,是最宝贵的。这就是《瑜伽师地论》的核心所在。明天讲经时,我还要给你们详细讲解。”
“谢法师。”
一个弟子问:“法师,印度的婆罗门教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玄奘对他微笑着点了点头,答道:“婆罗门认为万物、包括人都是梵天所创造,所以他们把人的种姓分了等级,其中婆罗门是最高贵的。而佛学是不分等级贵贱的……”
围过来听的人越来越多,玄奘也越讲越起劲……直至寺院的钟声响了,他们才赶快各回各院……
弘福寺霎时间成了大唐时期全国佛学研究的中心。译经工作一切准备就绪。从此,玄奘开始了长达十九年的翻译佛经生涯。
因东征不顺利,唐太宗心里不太愉快。归来后,便暂住玉华宫消夏调整。
太宗得知玄奘已译完《瑜伽地师论》,便下旨宣他入宫。
这天,玄奘携带着他刚译好的《瑜伽地师论》的一部分,并带着弟子辨机前往玉华宫。辨机指着前面说:
“师父,看,玉华宫快到了。”
玄奘一路上只顾考虑如何请皇帝题序一事,未及顾上欣赏景色,被辨机一叫,才从思虑中转过神来。他看了看景色,赞道:
“果然是一绝景。”
玉华宫是大唐皇帝的行宫,建在景色绮丽的玉华山川上,包括凤凰谷、珊谷、兰艺谷三个绝景。玉华宫有五宫九殿,院内青松翠竹,琼花玉叶;官外古木参天,森林浓郁。远看万顷苍翠,有飞瀑从石崖泻下;近望野花遍地、溪水潺潺,拾级而上,小径石阶,令人神往。
又行了一段,在绿树浓林中,金碧辉煌的玉华五宫已隐约可见……
在正官玉华殿里,太宗接见了玄奘,太子李治也在一旁侍陪。辨机捧着译本,侍立在玄奘坐位后。
可能因为战争劳累,太宗显得很憔悴,且明显苍老,已非玄奘在洛阳时觐见的模样。玄奘吃了一惊,但没有表现出来。
太宗说:“朕东征回来后,感到十分疲乏,京城又热,所以到这山里来。这儿山清水秀,泉石清凉,现精神稍好,能在这儿处理一些政事。但很挂念法师,所以派人迎请,路上辛苦。”
玄奘忙说:“不累、不累,能得皇上召见,真乃玄奘大幸。”
太宗十分高兴,又问:
“法师带来了什么经的译卷?”
玄奘忙说:“是《瑜伽师地论》。”并叫辨机打开,辨机忙打开,双手向太宗呈上。
太宗这才注意到面前这个长相极似玄奘的僧人,便问玄奘是谁,玄奘忙禀道:
“他是贫僧新收的弟子辨机。”
辨机忙向太宗跪下禀道:
“小僧曾是普光寺派来给法师缀文的僧人,祈皇上万岁、万万岁。”
太宗见他长的机灵俊秀,便高兴地说:
“贤僧免礼,起来吧!”
“谢陛下。”
玄奘夸他说:“辨机不仅文才好,而且极为聪慧敏悟。《大唐西域记》便是我口述,由他笔录的。”
太宗听了十分高兴,又问:
“《大唐西域记》何时能完书,朕急于要读呢?”
玄奘忙说:“快了,陛下,现在《瑜伽师地论》译完,我将全力以赴完成《大唐西域记》。”
太宗说:“很好,越快越好。”
“玄奘遵旨。”
太宗拿起《瑜伽师地论》译卷,看了一下,觉得译得很好,便问道:“法师为什么特别关注此论?”
玄奘恭答道:“哦,回皇上,因为这是弥勒菩萨所写,核心法义是阐述大乘有宗的观点,天竺国那烂陀寺戒贤法师对此论极为精通,曾给我讲了三篇。”
太宗频频点着头,玄奘又说道:“我之所以冒死西行就是为了进一步求法此经,而《瑜伽师地论》在我国只译了很少的一部分并且还不准确,所以我才花了极大的精力翻译此经。”
“哦,是这样。”
太宗又接着翻开了几卷,看了一阵,面现悦色,说道:
“译得太好了,真可谓词义宏远、前所未闻啊!”
玄奘听了,心想,请皇上赐序的机会终于来到了,便说:
“玄奘恳望陛下在百忙中给此经作序。”
大宗说:“好吧!把经本放在这儿,让我看几天再写不迟。”
“玄奘遵旨。”
太宗又问:“欲树功德,何最有益?”
玄奘对道:“弘法由人,度僧为最。”
太宗明白玄奘是要他支持弘佛,于是便传旨:
“传我的旨意,京城及天下诸州寺宜各度五人,弘福寺宜度五十人,计海内寺三千七百一十六所,计度僧尼一万八千五百余人。”
玄奘听了忙跪下谢恩,说道:
“贫僧代佛界感谢皇上隆恩。”
唐太宗高兴地说:“法师免礼、平身。”
晚夏,酷热稍减,窗外竹叶间偶有一丝凉风拂来,把淡淡的茉莉花香轻送禅房。
正在伏案审阅译文的玄奘放下笔,他抬起了头,望着西天,佛花茉莉的清馨把他一下子带到了天竺……
尊敬的戒贤大师,您老还健在吗?弟子在遥远的东土祈愿您永远安康。
觉贤师兄,您身体如何?
还有胜军大师,弟子多思念你们啊!
威武的戒日王、鸠摩罗王、陀吒王,你们好,还有公主……
玄奘与你们虽非一国人,但佛学是不分国界的,玄奘永远感激你们。威武的戒日王,您曾说过您最向往大唐,您最尊敬大唐天子,您最爱听《秦王破阵乐》。您还说过要访问中国,要派使臣到大唐建立邦交……
玄奘正想着,忽听:
“法师,皇上派人来请您进宫。”
玄奘和两个弟子急忙进宫,打听到是印度戒日王派使者来了,玄奘激动得小跑起来,两个弟子紧跟在后。到了玉华官正殿内,唐太宗正在和印度使者交谈,玄奘及弟子来了,对皇帝行了礼后,又对使者合十礼拜。
唐太宗高兴地说:“这是印度第一次派使者到中国来,朕也要派中国使者到印度去。法师,你为中印两国建立邦交立了大功了。”
玄奘忙说:“皇上圣明,这不是玄奘的功劳,是皇上英名的感召。贫僧初次见到戒日王时,大王就说要到中国来,想见皇上您呢!戒日王还特别命令演奏《秦王破阵乐》呢。”
唐太宗高兴地说:“好,晚上招待宴会就演《秦王破阵乐》。”
“多谢皇帝。”印度使者合掌谢过。
玄奘又向使者问了戒日王的安,又得知戒贤大师还安在,只是身体比以前差多了。
“噢,愿大师的光辉永远普照印度、普照佛界。”
玄奘叉问了觉贤、胜军等大师的状况,使者都一一作了回答。
次日傍晚,唐太宗在宫里举行盛大的欢迎宴会,印度使者和玄奘立在左侧首席,太子及长孙无忌等大臣依次站在右侧。
一阵鼓乐响起,大唐天子唐太宗笑容满面地走进大殿,坐上龙椅。
“皇上万岁、万万岁。”文武大臣皆离席向皇帝跪拜。
“众爱卿免礼、平身。”
待大家都坐定后,唐太宗兴奋地说:
“天竺,也就是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上所称的印度。印度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西域大国,也是一个佛教大国,威武的戒日王统一了五印度,成为了令人尊敬的英主。”
唐太宗又看了看头上包着白丝巾、额顶蓝宝石闪闪发亮的天竺使者说:“戒日王派来了使者,我们也要派大唐使者去,这是中印两国首次互派使节。朕谨望大唐和天竺永远安邦,永远友好。”
众臣发出了震天动地的喊声:
“吾皇万岁、万万岁。”
玄奘离席向太宗拜道:“皇上圣明。”
天竺使者也离席合掌躬身拜道:“谢大唐天子。”
宴会开始,太监们穿着崭新的礼服,托着菜盘列队而入。
一会儿,佳肴美味、水果点心便摆满了宴桌。因为印度是佛教大国,又有玄奘及其弟子高僧在,所以都是素斋佳肴。
歌舞表演开始了,武士们开始表演《秦王破阵乐》,歌颂唐太宗年轻时打江山的英姿。
一阵雷鸣闪电般的鼓乐响起,大殿内烛灯齐亮,只见一百二十名手执利剑、身着戎装的武士扮成几对车骑及步兵在如狂风暴雨般的鼓乐声中变换着队形,他们忽而排成两行互相厮杀,忽而又围成两个圆圈左右奔跑。但见刀光闪闪,车骑纵横,令人目不暇接。
当他们合着铿锵的金鼓及奔放的弦管唱起了雄壮的歌词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歌词是:
受律辞元首,
相将讨叛臣。
咸歌破阵乐,
共赏太平人。
尤其当扮演秦王的演员身披铠甲,乘着战车出场时,全场起立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于是扮演的秦王在前率领排成八字的两列武士单腿向唐太宗行跪拜礼。鼓乐又起,武士们及群臣都高唱起了破阵歌。唐太宗起立展开两臂兴奋地向武士们及群臣还礼、致谢,演出气氛达到了高潮。
唐太宗十分激动,在高亢的乐曲声中,他仿佛又骑上马冲向硝烟滚滚的战场……
天竺使者被这场面感染了,他们也激动地和大家一起跟着乐拍歌唱。大殿内外高歌回荡,情绪鼎沸。
今天,除了大唐的歌舞之外,还邀请了一些西域的国家及民族表演。
其中,一个姑娘表演了飞天乐舞。她身若大唐服装,却融入了许多西域舞姿,显得十分仙韵飘逸,迎得了众臣啧啧称赞。
舞毕,唐太宗十分高兴,给了她不少赏赐。
当她近殿前领奖之时,认出了玄奘。
“法师。”她激动地走到玄奘面前跪拜下去,说道,“拜谢法师救命之恩。”
玄奘一愣,再细看,认出是在敦煌所救的波斯女艺人,忙起身扶她起来。
原来,这女艺人被玄奘救回国后,又随丝路商队来唐学习大唐舞技,因为不忘玄奘所救,又对佛学感了兴趣,所以她的舞技融合了中西特色又渗入了佛的艺术,从而不但有西域情调的婆娑,还有东方宫廷舞的婀娜,加之有佛仙的飘逸,所以跳得十分出色,博得了大家的赞扬。
玄奘向唐太宗讲了认识这女艺人的经过后,唐太宗非常同情她,又传旨要好好关照她。
女艺人拜谢后退下。
玉华宫内。夜深了,唐太宗的寝官窗帘内还透出了烛光……唐太宗正在灯下看玄奘新翻译的《瑜伽师地论》。
“翻译得太好了!”唐太宗不由得击案叹道。
武才人端了参汤进来,说道:
“皇上请喝参汤。”
唐太宗接过来喝了,对武才人说:
“你看,这经翻译得多好啊!”
也许是因为唐太宗喜爱佛学的关系,武才人对佛学也很感兴趣,她接过看了几行赞道:“确实翻得好,文笔也不错。”
唐太宗还想再看,武才人将书合上劝说:
“皇上,夜太深了,您的身体……”
“好吧,听你的,就寝。”
唐太宗认真看了玄奘奉上的《瑜伽师地论》译文后,觉得佛道确实高深渊博,便敕令把《瑜伽师地论》译文抄成九部,交付九州官府浏览阅读,让众官都了解玄奘冒死求来的佛义。
唐太宗并为之写序,名日《大唐三藏圣教序》,共七百八十一字,太宗亲自书写,并下令置于众经之首。
皇宫庆福殿。
这一天,玄奘兴奋地来到了庆福殿,因为他接到圣旨,皇上今天将公布给他佛经译本作的序文。得到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将有利于该书的颁布。
文武百官都到齐了,随着一声“皇上驾到”的呼声,唐太宗在御位升座。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免礼。”
君臣礼仪行完后,唐太宗令弘文馆学士上官仪向酉官宣读御制序文。
唐太宗亲笔《大唐三藏圣教序》。
《大唐三藏圣教序》
(唐太宗)
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宏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有元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
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
……是以翘心净土,往游西域,乘危远迈,杖策孤征。
……周游西宇,十有七年,穷历道邦,询求正教。
……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一乘五律之道,驰骤于心田;八藏三箧之文,波涛于口海。爰自所历之国,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胜业。……方冀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
玄奘听了心里十分高兴,其中:
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宏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
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
方冀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
这些字句都足以表明圣上对佛学的无上推崇,以及对译文的高度肯定。
玄奘听了,上前向唐太宗双手合十道:
“玄奘代表佛界谢皇上隆恩。”
唐太宗听了十分高兴。
玄奘心里踏实了,看来皇上对译经工作是会支持下去的。
太子李治听了很感动,也写了一篇《述圣记》。
夫显扬正教,非智无以广其文;崇阐微言,非贤莫能定其旨。盖真如圣教者,诸法之元宗,众经之轨躅也。综括宏远,奥旨遐深,极空有之精微,体生灭之机要……
元奘法师者,夙怀聪令,立志夷简……以中华之无质,寻印度之真文,远涉恒河,终期满字。频登雪岭,更获半珠。问道往还,十有七载,备通释典,利物为心。以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奉敕于弘福寺翻译圣教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引大海之法流,洗尘劳而不竭,传智灯之长焰,皎幽暗而恒明,自非久植胜缘,何以显扬斯旨。,伏见御制众经论序,照古腾今,理含金石之声,文抱凤云之润。治辄以轻尘足岳,坠露添流,略举大纲,以为斯记。
太子文中甚赞玄奘推崇的大乘真如佛教:
“盖真如圣教者,诸法之元宗,众经之轨躅也。”
太子文中并肯定了玄奘的译经是皇帝所敕,如:“以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奉敕于弘福寺翻译圣教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
这是对玄奘为国译经的鼓舞。所以玄奘心里感到无上欣慰。当然对唐太宗把他高度赞扬为“法门之领袖”,玄奘也在心里深为感激,并发誓一定要把经译好。
从此,随着唐太宗及太子对玄奘的推崇,佛学在大唐时期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位。
唐太宗对中国佛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太宗似乎一天也离不开玄奘了。他回驾长安后,在宫城北面紫微殿西边专门为玄奘建了一座弘法院。白天让玄奘陪侍于左右,并与他聊谈,夜晚才让玄奘回院译经。
这天晚上,唐太宗在寝宫和玄奘闲聊。唐太宗说:“法师,请给朕讲几个佛家故事,朕想从中获益。”
玄奘想了想,便说:“那贫僧就给皇上讲一段舍身饲虎的故事吧!”
太宗说:“好,请讲。”
玄奘便说:“远古时候,有位名大车的国王,他有三个儿子。一天,他带着三个儿子到深山里去练习射狩,在一个岩洞中发现了一只饿得奄奄一息的母虎,旁边有七只小虎崽,小虎崽吸干了母奶,连哼哼的气都没有了。其中的三王子顿生悲悯,待二位哥哥走后,他便脱了衣服,爬在母虎嘴旁,想用自己的肉体喂母虎。但那母虎已经饿得连咬他的力气都没有了,于是他便用剑刺破了自己的脖颈,将血流进老虎口里。老虎吮了他的血后,慢慢有了力气,便一口一口地把王子撕吃了,没多会儿,三王子便成了一堆白骨。老虎吃饱后开始有了奶水,于是七只小虎崽被救了。
“国王及城里人得知三王子舍身饲虎的事迹后,都感动得哭了。他们把三王子的遗骨火化后,取出舍利供于宝塔让世人赞颂,让地人不忘大慈大悲、舍身救人的三王子。”
太宗听了叹道:“舍身饲虎,太了不起啦!”
玄奘补充说:“舍身饲虎,还真有其事呢,我在天竺国还参观了饲虎的地方。”
“法师快讲。”
于是玄奘说:“我们参观了摩诃萨堙王子舍身饲虎的地方,故事讲王子路过这个地方时,见到一只饿得快死的老虎,为救这只虎,王子用竹片割破自己的血管,让老虎吸吮自己的鲜血,又割下自己身上的肉喂虎,但老虎救活后,竟把他吃了。于是这片地就变成了殷红色,走在这片连草都变红的土地上,无论信还是不信的人都感到万分悲怆,仿佛芒刺在背一样……”
唐太宗叹道:“太悲怆了,再讲一个。”
“是。”
武才人端着药杯走了进来,她把药杯递给皇上,说:“皇上,请喝药。”
太宗接过,喝了。把杯子递给她,武才人接过药杯,站在唐太宗旁也听了起来。
唐太宗喝完药,玄奘又讲了起来:“一天,一只九色鹿在河畔啃草,忽然河里有一个人抱着一截木头忽出忽没地挣扎,九色鹿见了,忙奔跑过去纵身跳人河中把落水人救了上来。落水人感激地向九色鹿跪誓:‘神鹿啊!您救了我的命,我愿为奴仆供您使唤以报救命之恩。’
“九色鹿说:‘我怎么会要你的报答,我只希望你不要对人提起,否则有贪婪的人会来加害我。’
“‘好,我向您起誓,决不告诉任何人。’于是落水者千恩万谢地走了。后来王后生怪病,要食九色鹿煮的汤,便悬巨赏捉拿九色鹿。落水人看了布告后,脸现异彩,心想发财的机会到了,便跑去揭榜领赏,至于九色鹿救他的恩情,早已忘到九霄云外。国王便派人跟他去捉九色鹿。九色鹿正在山洞里睡觉,被捉后,便问:‘是谁告的密?’士兵们指了指落水人,九色鹿万没想到害它的竟是它救活的人……九色鹿不禁泪流满面地问落水者:‘我救了你的命,为什么还要加害于我?’落水者羞愧地低下了头。国王得知后,下令放了九色鹿。并布告天下禁杀九色鹿。原来,九色鹿是佛祖化生的,从此,这个国家无灾难。”
太宗听了叹道:“这个落水人太忘恩负义了,怎么佛祖没有给他惩罚?”
玄奘说:“佛祖心广如天空,哪里会与一个小人计较。”
太宗又叹道:“佛陀真是太善良了。请法师再讲,朕洗耳恭听。”
玄奘想了想说:“……那我就讲一个在劫难逃的故事吧!”
太宗很感兴趣:“在劫难逃?好故事,法师快讲。”
玄奘便讲道:“从前有三兄弟同日梦见他们的命限至期,次日三人都惶惶不可终日,三人商议了一下,决定去求佛陀化灾,佛陀说:你们只要去行善便可化灾免难。三人不听,决定出逃。于是耄大逃,到天边,老二逃到海角,老三逃到地洞,结果,三人都死了,这就是在劫难逃的故事。”
太宗点了点头:“看来,为人为君都要多积德行善方能免遭劫难。法师请继续讲。”
玄奘便说:“那就讲一个佛家著名的以肉贸鸽的故事吧!”
太宗欣然同意说:“请讲。”
玄奘便讲了起来:“从前有一个国家,国王叫尸毗。一天,他在宫廷院里散步,忽然一只鸽子被老鹰追击而来,鸽子躲到国王的腋下要求国王保护它。国王悲悯鸽子便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愿以自身肉代替鸽死,老鹰却恶狠狠地说:除非你割下的肉与鸽子等重。于是国王就命人取来一杆秤,然后把鸽子放在一盘中,另一盘中放置自己身上割下的肉,正当国王剧痛得快昏过去时,天空忽然出现五彩缤纷,紧接着一声细乐响起,帝释天王及毗首天子降于人间赞道:你已修得善根,可以证得佛道。顷刻,国王的皮肉完好复原,并得以了却他证得佛道的心愿。”
唐太宗听了赞道:“这就是善有善报。法师请再讲。”
于是玄奘又道:“还有一个国王,他征讨了一个国家,不但杀死了国王大臣,而且连无辜百姓也不放过,那个国家的人全被他斩尽杀绝,然而他凯旋后不到一年就死了。当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这个国王被坠人地狱中轮回去了。佛叹遒:枉杀无辜,毁灭佛法,恶有恶报呀!”
唐太宗叹道:“的确是他罪有应得。请法师再讲。”
玄奘说:“那……皇上,贫僧就再讲一个恶毒蛇的故事吧!
“一次,佛祖和阿难在田间赶路,忽见低处有一伏藏,佛便对阿难说:‘这是大毒蛇啊!’阿难看了看点头道:‘佛祖说的是,真是一堆大毒蛇。’在旁边耕作的一农夫听了便走过去看看是一堆什么毒蛇,未料到却是一堆闪光的金子。农夫大喜,看看四周无人便把金子拿回家里,从此农夫便富了起来。农夫的暴富引起了人们的怀疑,于是官吏便把他抓了起来拷打勒索,农夫非但倾家荡产还险些丧了性命。这农夫悔叹道:世尊阿难啊!都怪我不听你们的劝告,贪婪不义之财,以致落得如此下场!那堆金子的确是大毒蛇啊!”
太宗听了感叹道:“这就是报应啊!谁让他贪图不义之财呢。”
夜已深了,武才人劝道:“皇上,龙体要紧,请休息吧,明日再听好吗?”
唐太宗这才站了起来,打了个哈欠,伸了伸懒腰说:“今天听法师说法,获益匪浅啊!以后请法师多给朕说法。”
玄奘起身合掌说道:“贫僧遵旨。”又说,“夜已深了,皇上该休息了,贫僧告退。”
唐太宗说:“法师免礼。”又说,“请法师加速写《大唐西域记》。”
法师忙说:“贫僧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