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晚年之祸 第三十一章 日落西山

茫茫大海,水天一色,只有点点渔舟,司马迁和任安两人站在海边望洋兴叹……

泰山脚下,旌旗蔽日,鼓角震天,武帝率文武百官准备登山。武帝问:“司马迁,你感觉如何?”

司马迁兴奋地说:“皇上,臣一定要把这壮观的场面写入史册。”

武帝兴奋地说:“好,一定要写进档案,存于金匮。”

“司马迁,朕就要泰山封禅了,朕要胜过秦始皇。秦始皇登泰山并无瑞祥呈现,反而还碰上大风暴雨,朕至少还出了宝鼎,天已了瑞祥,朕登山苍天必助朕也。”

司马迁兴奋地回道:“皇上,秦始皇泰山封禅威震四方,是因为他统一了六国。当今皇上文治武功,四海一统,九州神威,如此太平盛世理应封禅,所以不论有无瑞祥下降,都会得天下的拥戴。”

“好。朕的封禅也一定能威震八方。”

武帝率文武百官及大队人马从泰山南麓开始登山了,武帝走在最前面。

武帝兴致勃勃地登山,爬了一段,有点累了,身材高大的杨得意和另一个内侍便搀扶着武帝,几乎是架着往上登去。后面的大臣们气喘吁吁地跟随着。到了五棵松处,紧跟在武帝身后的司马迁说:“皇上,这就是秦始皇登山避雨的五棵松处,始皇命名为五大夫松。”

武帝便命停下,走到松树下观赏了起来,然后笑道:“肤今天登山,晴空万里,难道不是好兆头吗?”

“托圣上的福,今天实是艳阳高照,长空明净呀。”丞相说。

“哈哈……”武帝笑了。

登到泰山之巅,已是中午,大家进餐后,小憩片刻便开始举行封禅大典。

参加封禅的文武官员已围在祭坛周围恭候。

司马迁抬头见祭坛高九尺,长一丈二尺,是由五色土堆砌的。

高台四周插着祭旗,台前两旁的香炉上烟雾缭绕,坛前祭桌上供着三个红绸托着的血淋淋的牛头。前面摆着血酒。鼓乐手站立在两排。

“皇上驾到。”

武帝威严地走了过来。

文武百官齐跪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封禅大典开始,鼓乐齐鸣。

已升为协律都尉的李延年指挥着九九八十一名乐手,跳起了他们精心排练的封禅乐舞。音乐庄严肃穆,乐师们边唱着祭祀歌,边跳着舞,气氛隆重而热烈,场面十分宏大。歌曰:

皇天冥冥,地神苍苍;

祈愿天恩,沐降吉祥。

泽被大汉,天禄新彰;

保我万民,佑我社稷。

喜出宝鼎,国运日昌;

泰山封禅,黎民福祥。

乐舞毕,武帝接过酒杯,双手高举过头,登上祭坛,三拜天后,洒在地上,然后转过头接过杨得意高举过头呈上来的托盘,取下用金银封固好的内藏祭言玉牒,口中默默念了一会儿,念毕,置于祭坛中央的牒室里,两名武士上来填土后退立两旁。

武帝又向苍天叩拜三次后转身向文武百官说:“我的臣民,乃因天降宝鼎,赐我瑞祥,有感君命受天,朕乃敢率大家来泰山封禅,祈愿天恩沐降,泽被大汉,保我万民,佑我社稷,愿我大汉王朝从此国运日昌,黎民福祥。”

众文武刷地又跪了下去高念:“国运日昌,黎民福祥。”

“国运日昌,黎民福祥。”

武帝又宣布:“朕受命于天,现规定,大赦天下。”

文武又欢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呼声如雷如电,震撼得山巅上千鸟高飞,山脚下万马齐嘶。其气势之磅礴,声威之壮大,真可谓前所未有。

武帝并且下令在泰山刻了石碑:

事天以礼,立身以义,事亲以孝,育民以仁。四守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成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蕃息,永得。

东海边,皇帝行宫外,任安和司马迁站在海边,凝望着茫茫大海,任安对司马迁说:“皇上听了方士的话,要到东海求仙,你怎么不劝说一下。”

司马迁说:“我是应该去劝说。”

在武帝的行宫里,武帝正在和方士们商议到东海找蓬莱求仙之事。

“皇上,司马迁求见。”杨得意进来说。

“让他进来。”

“臣给圣上请安。”

“什么事呀,爱卿。”

“皇上,千万别听这些方士的话,海上井无什么蓬莱仙人岛,都是骗人的。”

武帝听了脸色一沉,说:“司马迁,你还有什么事要禀朕吗?”

“我……我……”

“没有,就跪安吧。”

“是。”司马迁退后两步又上前一步,指着一个方士说,“皇上,千万别听他胡说,秦始皇就是听信了那些方士的话,终日在海上寻仙,终于导致国势日衰……”

“大胆,司马迁,你难道在影射朕吗?朕现在国势蒸蒸日上,何谈国衰!”

“皇上,现在大汉确实盛极,如果您听信方士的话,那就会导致盛极必衰啊!”

“放肆,给我下去。”

茫茫大海,水天一色,只有点点打渔舟,任安和司马迁两人站在海边望洋兴叹。

任安问:“皇上还是要去海上求仙?”

“是啊,我劝了几句,皇上还很不高兴。”

“唉,”司马迁叹道,“秦始皇晚年就是因为迷恋于海上求仙才亡了国,没想到武帝也想重蹈覆辙。”

武帝率文武百官、十八万大军从泰山沿东海一带北上,力图求到长生不老药。

司马迁跟随武帝乘着一艘大船,后面跟了四艘船,武帝站在船前不停地凝望着东方,眼睛一眨不眨。可是一连三天,寻遍天涯海角,也不见有蓬莱仙岛,武帝怒问旁边立着的方士:“你说东海有仙人,有长生不老药?何在?”

方士忙说:“圣上,神仙不是随便就能求到的。”

“那你说,要如何才能求到?”

“禀皇上,这不是一次就能求到的。而且心要虔诚。”方士忙说。

“一次不能求到,那朕就多来几次。”

“朕的旨意,返回长安。”

“是。”

美的吾委荏案享烂漫,景色如画,正在山中打猎的武帝,忽听一阵优美的山歌传来:

山花袭人

山花绽兮,芳袭人;

朵朵红兮,坠山崖。

摘一朵兮,心不忍。

朝露放兮,日落沉。

武帝顺着歌声寻去,随从们紧跟在后,歌声渐近,武帝用手拨开树枝,见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在采山花,她的手上拿着一大串山桃花、杏花、梨花……山风拂来,香气袭人……武帝看得呆了,禁不住一步步向姑娘走了过去。

姑娘见来了陌生人,便唤道:“父亲,父亲……”

武帝一个箭步蹿过去,用手捂住她的嘴:“姑娘,别叫唤,你长得太美啦,朕是皇帝,朕要带你回皇宫,封你为妃子。”

“不去,放开我!放开我,父亲……”

武帝一把将她抱起,放到马上就走。

“救命啊……父亲……”

“香儿……”姑娘的父亲在采药,听到喊声追了上来,可是武帝已走远了。

老汉回到家里,生病在床上的老妻听说爱女被抢走,当即晕了过去……老汉唤醒妻子后,两人抱头大哭。

“我们就这么一条命根子,她被抢了,我可怎么活呀!”

个山民说:“抢走你女儿的可能是垒帝,听说皇帝最近正在附近巡视呢。”

“天哪,那可完了。”老汉哭了起来。

邻居劝道:“大叔别急,快到衙门里去打听一下。”

武帝把少女抱在马上飞驰而去,侍卫们也紧紧尾随着。

“放开我,放开我。”少女拼命呼叫。

回到建章宫,武帝把少女放到千帷宫,才发现少女身体溢出香气,于是封为香妃,不让她穿衣服,只给她裹纱罗,因为怕衣服把她柔美的胴体压出痕迹。然后派宫女把她看了起来,因为香妃是武帝所有嫔妃中最桀骜不驯的一个。

老汉来到县衙门,县吏说:“大胆,竟敢诬蔑当今皇上,再说真是皇帝抢走的,那谁敢去问呀,脑袋不要啦?嘿,没准是好事呢,要真是皇上,你当上了皇帝的老岳丈,那我们还要求你呢。”

老汉急得无路可走,一个好心差役小声对他说:“听说郭解大侠最近在我们这一带,你去打听一下,他也许能帮你。”

“多谢官人。”

武帝刚下早朝,内侍来报:“皇上,不好啦,香妃被人劫走啦!”

“啊!还不快去追回来。”

武帝来到香妃宫,见帷帐之内,人已不在了,只有余香还存,武帝问内侍:“把情况说一下。”

几个内侍跪下呈道:“是一个个子不高的蒙面壮汉。”

廷尉说:“皇上,根据侍卫提供,那壮汉个子不高,行走如飞,虽然蒙面,但睁着一双似铜铃的大眼,以此看来,那劫者可能是大侠郭解。”

“郭解?他劫我的妃子干什么,传朕旨意,全国通缉,限期三天,不见活人要见死尸。”

“是。”

香妃被劫已成了皇宫内外的一大新闻,人们议论纷纷,没了香妃,武帝茶饭不思。

“司马迁,你曾经对朕说过,你漫游天下时,见过郭贼,你还夸他仗义,要为他写传,那他为何要劫香妃?”

司马迁放下笔说:“皇上,臣所到之处,听到的都是对郭侠士赞不绝口的话,至于他为何要劫香妃,臣想必有仗义之处。”

“哼,你从来都不为朕着想。”

“皇上,小臣只是实说。”

“行了,你退下吧,朕要休息了。”

“司马迁告退。”司马迁放下笔,起身退出。

却说郭侠士扛着香妃越出皇宫,到了长安城外的一片林中,他把自己的衣服扔给香妃说:“你快穿上衣服吧,我们要赶快走,否则只怕见不到你母亲最后一面了。”

香妃哭着说:“谢壮士救命之恩。”

郭解又扮成农村老汉,香妃女扮男装,他们昼伏夜行,翻山越岭终于来到了香妃的家。可是晚了,香妃的母亲已经咽了气。

“母亲……香儿回来了。”香妃一头扑在母亲身上。

香妃的父亲向郭解跪谢泣道:“多谢大侠士救回我女儿,自打香儿在山上被皇帝的兵抢走后,她母亲就一病不起……唉,万恶的皇帝啊,他已有三宫六院还要抢走我的女儿,唉……”

“哼,岂止兰宫六院,那狗皇帝曾说他可以三天不吃饭,不可一天无女人,这回还真要气死他了。”郭解恨恨地说。

“我帮您把老人掩埋了吧,以后你们父女俩就只好相依为命了。”

“多谢大侠相救。”香妃向郭解跪下。

“姑娘快快请起。”

“皇上,郭解被抓住了。”

“带上来。”

郭解被带了上来。

“跪下。”郭解不跪,只把头使劲一扭,两个武士死死地把他摁住逼他跪下。

“歹徒郭解,朕问你,为何劫走香妃?”

“皇上,我不是劫她,而是把她从被抢走的人手里夺回,归还原主,自从她被抢走后,她的母亲就一病不起,她的母亲临死前哭喊着要见她一面。”

“香妃,现在何处?”

“禀皇上,香妃已死。”

郭解为断武帝念只得如此谎称。

“啊,香妃已死,那朕不见活人,要见死尸。”

“皇上,你已有三宫六院、美女三千,难道还对一个女尸感兴趣,如果再把她的尸体抢来,那她的父亲也会气死的,皇上,你就少作点孽吧!”

“放肆,你竟敢指摘皇帝!”

“侠士不敢谁敢?”

“你敢,朕倒要看看你的胆有多大?”

“可以,纣王可以看比干的心,你也可以看我的胆。”

“大胆,你竟敢把朕比暴君。”

“如果皇上不悬崖勒马就有可能从一个英主沦为暴君。”

司马迁出列谏道:“皇上,郭解劫妃,虽然犯了死罪,但鉴子他舍身救人的侠肝义胆,臣斗胆请皇上看在侠士行义的举止上,赦免了他。再说郭侠士一贯行侠仗义,舍生忘死,而且深得人心,如果他施以酷刑,只恐民不服而失人心。”

“郭解,朕看在太史令的面上,免你死罪,来人,把他赶出长安,永远不得进京。”

“是。”

退朝后,司马迁说:“皇上,臣发现您确实是一位英主。”

武帝说:“司马迁你忘了朕还是一个善于悔过的皇帝。”

司马迁赞道:“皇上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