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风雨飘摇的金莲川幕府 叁

蒙哥汗六年(1256年),蒙哥派出他的亲信大臣阿兰答儿、刘太平等人前往关中地区“钩考”(审计)钱谷,阿兰答儿倚仗大汗声威,扬言除勋将史天泽以外,对汉地其他世侯及忽必烈委任的关中及河南官员都握有擅杀之权。忽必烈的处境岌岌可危。然而阿兰答儿并非头脑简单的莽撞之徒,他奉蒙哥汗圣旨,对于“钩考”官员虽有擅杀之权,可面对咄咄逼人的忽必烈,终究心存忌惮,不敢轻易下手。

“钩考”期间,阿兰答儿、刘太平罗织罪名,藩府官员多被下狱,但在定罪量刑时刘太平却虚与委蛇,不肯直接表明态度。无奈之下,阿兰答儿从狱中提出廉希宪、姚枢两人,夜闯开平府。

在昏暗的灯光下,忽必烈久久凝视着这两位因对自己和自己的事业忠心耿耿以致沦为阶下囚的心腹重臣,内心深处切实感受到一种无奈的愤怒和深刻的屈辱。

“殿下,这两个人在陕西滥用权限,恣意妄为,士绅商贾、王公贵族多有诉讼,我和刘太平这次奉命‘钩考’,意欲先拿他们俩开刀,整肃纲纪。”阿兰答儿先声夺人,声色俱厉。忽必烈早在征大理凯旋后不久,便任命廉希宪为留守京兆的宣抚使,姚枢扶病出任京兆宣抚司劝农使,以协助廉希宪共同治理关中地区,可以说这两个人是他的左膀右臂。

“你是蒙哥汗的顾命大臣,有擅杀特权。但是,阿兰答儿,你休要在我的王府胡言乱语!廉希宪、姚枢二人何罪之有!他们是蒙古帝国的功臣。你欲枉杀功臣,居心何其毒也!”忽必烈见阿兰答儿无中生有,不由勃然大怒,持剑在手厉声喝道,“廉希宪上任后摧强破奸,无所顾忌,有富商大贾和贵族王公贷款给老百姓,收息数倍,致使百姓卖儿卖女以还其债。希宪下令岁月虽久,只需还一本一息,暴利皆免,百姓感激涕零。希宪建议我颁诏书敕令,权豪不得买儒士为奴隶,藩府出资赎身,权豪反对,廉希宪依诏强制执行,将之全部释放为良民百姓。他兴办学校,广开言路,征聘大儒许衡为教授,保举为京兆提学。京兆地区大治,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显示了十三朝古都的魅力。”

忽必烈一口气发泄完憋在胸中近一年的郁闷之气,回手将剑插入剑鞘,继续为姚枢辩解:“姚枢不顾病魔缠身,身至八州诸县,谕上重农之旨。自金末丧乱以来,关中为战乱所残破,城郭萧条,不见人迹。经过两年的治理,政治、经济状况大为好转,儒学教育也得以迅速恢复。这些政绩有目共睹,难道偏你一无所知吗?”

“亲王殿下,我是奉旨行事,身不由己。目前在哈剌和林,弹劾你的奏章如雪片般飞往万安宫,何去何从,你自己拿主意吧。况且,如果不杀几个,我回去难以复命。经查实,陕西、河南经略司等机构的大小官员获罪一百四十二条,俟钩考结束,所有官员我都有权处死!”

“休想!”忽必烈怒极,“要杀就先杀我吧!”他抽剑掷于阿兰答儿面前,“我不日将北返哈剌和林,觐见蒙哥汗,亲自告诉他刘太平和你究竟干了些什么!”

阿兰答儿有所畏惧,态度已不似初时强硬。

毕竟,蒙哥汗与忽必烈是一奶同胞的兄弟,如果对忽必烈的幕僚杀戮太多,只怕还会引起诸王的猜忌和反对,到那时,即使蒙哥不追究,宗王也会以种种理由置他于死地。虑及于此,阿兰答儿忽觉身上冒出阵阵冷汗,同时也为自己夜闯开平府试探忽必烈虚实的决定感到庆幸。

好险啊!这是一步险棋,稍有疏忽,身家性命难保!阿兰答儿在心里说,刘太平,你这个狗娘养的,难怪你不肯发表意见,原来是留了一手。你想得倒好,好人你做,恶人我当?我才没那么傻呢。阿兰答儿此时颇恨刘太平,尽管他俩是奉蒙哥的令旨“钩考”的,然而,在陕西、河南他确实看到了民心所向和经济繁荣。为了切身利益,狡猾的阿兰答儿不得不像刘太平一样,为自己留出一条后路。

“殿下息怒,我这也是为帝国利益计,执行大汗的法令而已。”

“胡说!”忽必烈怒气不息,“你已经杀害了我的几名王府官吏,还想杀害我的亲近谋士,莫非你存心要将我的左膀右臂全都砍断不成!”

阿兰答儿理屈词穷,起身告辞道:“天色不早了,我先回馆驿歇息,明日正式钩考中原地区的钱谷。”

忽必烈也不客气:“随你的便,送客!”

阿兰答儿留下廉希宪、姚枢,带着一干随从灰溜溜地返回王府馆驿。

开平府外,月色如碧,旷野中凉风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