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楚国之亡 瞎子领路
最后说不明大势。
除了政治腐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导致了楚国的灭亡,而这个原因是当时六国所犯的一个通病,就是不明大势。
所谓不明大势,就是不懂得战国发展的大趋势。这个时代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由春秋时期的争霸发展到兼并统一。
楚国历代国君对此都没有清醒的认识。表现之一是不知变法图强、统一天下,只知醉生梦死。表现之二是不知道天下大势是趋于一统,如果楚国不能统一天下,天下最终必然被其他诸侯国统一。
何以见得呢?我们前面讲过的邯郸之战带来了两大结果:
一是合纵成功。赵、魏、楚三国联军大败秦军的现实,显示了山东六国合纵的巨大威力,同时,也给山东六国的合纵提供了新的机遇。如果山东六国能够抓住这一机遇,加强合纵,削弱秦国,这将是秦国统一六国的严重挑战。但是,山东六国无一国有此战略眼光。前面讲过,燕国认为赵国壮年士兵都死于长平之战,于是发动了对赵国的战争。楚国呢?楚国乘机灭掉了鲁国。秦国的压迫稍一减弱,六国之间就展开了相互攻伐。
二是秦国受挫。秦国兵败邯郸,是秦国统一战争中的一次重大挫折,由于这次挫折,秦国暂时中止了对六国的蚕食。此事发生在秦昭襄王时期,而楚国君王对天下统一的大势毫无认识。
我们再举一例。
《史记·春申君列传》记载了春申君给秦昭襄王的一封上书。这封上书被司马迁全文引用,可见,司马迁非常重视这封信。但是,现代史学家认为此书非春申君所写,事情也非秦昭襄王时期所发生。
这封所谓春申君给秦昭襄王的上书中心有三点:一是“伐楚”不如“善楚”;二是攻楚不如攻韩、魏;三是攻占齐国部分土地,切断燕、赵和齐、楚的联系。
这封给秦王的信虽然使楚国暂时避免了亡国之难,但是,对秦国兼并六国却是一个极有战略意义的建议。它和范雎后来“远交近攻”的方略完全一致。所以,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个对楚国极为不利的方案。
这封上书与“通天大计”中韩非的上书有异曲同工之妙,即嫁祸于人。
我们可以不相信这是春申君对秦昭襄王的说辞,但是,我们应当相信这是楚国使者对秦国国君的说辞。这个说辞的前提是秦并天下已成大趋势。由于这个大趋势已成定局,所以,韩非要存韩灭赵,楚国要存楚而灭韩、魏。
不论是韩非还是这位写奏书给秦昭襄王的楚国大臣,都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忽略或者是已经顾及不到母国的长远利益了。
楚国最终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灭亡了。秦王赵政的灭楚意味着他发动的统一战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对于仅存的齐国,赵政又将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将其消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