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盗国之路 二、摄政的代价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刘箕子的葬礼办完后,王太后就下诏,召集汉朝高官开了一个大会,讨论新任皇帝人选问题。

在会上,汉朝众卿眯着眼睛,想了又想,都希望想出个合适人选来。可想了半天,他们突然发现,汉元帝刘奭这一脉的儿子孙子,全都死光了,竟然找不出一个苗种来。

于是只好往上想,想到刘病已的曾孙。众人发现,在刘病已的曾孙中,尚有五位亲王,十八位列侯。于是就将这些名单列好,给王莽递上去。

王莽一看这张名单,像嘴里飞进了一只苍蝇。

他眼前的这张皇帝侯选名单,人数虽多,但没有一个合他的胃口。很简单,这些人都已长大成人,不好控制,扶他们当皇帝,都等于将自己往火坑里推。

这么多人,王莽将怎么拒绝?

办法还是有的,王莽想起了刘骜曾经使用的一招。当年,刘骜不让兄弟刘兴当皇帝,刘兴脑袋不灵活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如果让刘兴当皇帝,那么刘骜死后,按汉朝规矩,兄弟俩是不能同时进入宗庙的。所以如果让刘兴继位,刘骜死后过年过节,都没人来供奉他,连个冷猪肉都没得啃,那他就亏大了。

按辈份,刘病已的那帮曾孙,与刘箕子是同辈人。于是,王莽就按刘骜的规矩,给有关部门下了一道命令,说道:“兄弟平辈之间,通通不能继位,新皇帝人选,只有从汉宣帝玄孙中选了。”

最后,王莽再加了一句:“新名单拟定后,必须把他们全部召到长安,接受我的审查。”

王莽说完,就将堂弟太保王舜召来,给他布置了一道高难度的作业。

作业的题目是:逼宫。逼谁?当然是王太后。王莽到底想干什么?他就想逼王太后退位,让他居摄政位。

或许别人会认为,王莽太急了。心急吃不到热豆腐,那样会出事的。然而王莽却不是这样看的。在他看来,时机已经成熟,他无需忸怩。但是,王舜用什么理由劝王老太婆退位呢?

其实,这个技术难题王莽早就想到了。只要王舜按他的步骤去做,王太后就一点办法都没有的。

有一天,北长安郡郡长上了一道奏,说了一件很神奇的事。意思大约是说,北长安属下某县县令挖井时挖到了一块白石头。石头上圆下方,上面写着几个朱红色的大字:告安汉公王莽当皇帝。

王莽这招,当年陈胜吴广起义时早就用过了,想骗王太后,那简直太儿戏了。

当然,王莽知道骗不了王太后,但他还是把王舜找来,对他说:“麻烦你把这奏书,交给王太后看,她就什么都明白了。”

王舜立即把奏书交给王太后。王太后一看,直接就顶了王舜道:“这等小伎俩,也想拿来骗我?”

“我就知道骗不过王太后您老人家。”王舜很老实地回话,“不过太后您想想,事情都到这地步了,我们还有办法阻止安汉公吗?老实说,我没能力阻止,您也没能力。”

王太后眼睛都直了,瞪着王舜,半天说不出话来。

所谓博弈,那是要靠实力的。在绝对实力面前,强者把荒谬当真理,弱者也无法扭转局势。想当年,赵高在秦朝一手遮天,为了拭探他的实力,竟然还发明了一个史无前列的指鹿为马的故事。今天,汉朝天下基本都是王莽的人,他就是说天意要让他当皇帝,您王太后又能怎么办?

王太后终于明白了,王莽就是想当皇帝,王舜今天就是来逼宫的,让她这个老太婆承认这个不可逆转的结局。

王舜看王太后不语,仿佛看透了她的心思。这时,他接着说道:“太后您别紧张,安汉公的野心还没到当皇帝那程度,他不过是想谋个摄政名义,仅此而已。”

摄政,通俗地说就是代理皇帝权力。再进一步地说,就是要王太后退休,彻底把汉朝拱手让给王莽打理。

原来,王莽是看我老了,不行了,想赶我走了。既然他要赶我走,我还能赖在那听政临朝的位上吗?

王太后沉默良久,才缓缓地对王舜说:“王莽想摄政,那就让给他吧!”

王莽就知道,王太后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这时,主管部门把刘病已所有的玄孙都如实报上来了,总共有二十三人。王莽很满意这张名单,因为这二十三人,全都是婴儿。无论选谁,都无所谓了。

王莽把名单交给王太后。王太后下诏,说:“新皇帝人选都还小,不能理政。安汉公王莽,辅政已有三世,经验丰富,所以让他辅政,大家都放心。”

公元6年,正月。王莽在长安南郊举行仪式,正式行使“假皇帝”权力。三月一日,王莽宣布,刘病已的玄孙刘婴为皇太子。

请注意,刘婴只是皇太子,而不是皇帝。所谓王莽之心路人皆知。长眼睛的都看出来了,王莽并非只想像向外宣称的那样学习周公辅佐周成王。

他的下一步动作,肯定就是废掉刘婴,自立为真皇帝。

王莽是很重视民意的,如果他想当真皇帝,那要看汉朝人民同不同意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很快的,汉朝人就纷纷站出来,准备跟王莽撕破脸皮干到底了。

首先站起来的,是刘氏宗室。安众侯刘崇跟封国宰相张绍密议,王莽最终是要夺刘氏政权的,但是凭借他们的力量是无法扳倒王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造反。而且他们很乐观的估计,天下哑然失语,是因为没有人当出头鸟。只要有人一反,天下肯定就会响应。

事实上,刘崇的想法是对的,但是路子没对。造反不仅是点火就完事,还要搬柴,柴多了火才会旺。但是,刘崇没出去找人,头脑一发热单枪匹马带着一百多号人去攻打宛县。结果,没过多久就被打败了。

刘崇失败后,有人很替他可惜。可惜的,不是他头脑发热,而是造反这等好事,怎么不将他喊上呢?

替刘崇惋惜的人,是东郡郡长翟义。你可以不知道翟义,但你不应该不知道丞相翟方进。翟方进是被刘骜逼死的,但是这一点都不影响儿子翟义做官。

翟义认为,王莽学周公是假的,想当皇帝才是真的。他之所以找了个婴儿来封太子,其实是探天下人口实。如果再没人敢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下一步,王莽肯定就要自立为帝了。为了国家社稷,死也要站出来拼一场。就算死了,也是一条永垂千古的好汉。

做人有想法是好的,还得有脑子。刘崇那条路,翟义是打死都不去走的。怎么走,要先把棋局布好。翟义认为,他捍卫的不是个人利益,而是皇家刘氏的地盘。所以,他首先想到的是刘姓兄弟。

于是,他就派人出去活动。很快的,刘姓几个侯爵回话说,愿意结盟,反王莽。

东郡是大郡,都尉也是皇家刘氏的,叫刘宇。愿意报名一起群殴王莽的,还有严乡侯刘信及刘信弟弟武平侯刘璜。他们开了会,讨论完毕,决定九月起兵造反。

九月秋高气爽,恰是读书好时光,更是造反的好时候。汉朝制度有规定,地方郡守训练民兵,定在九月。于是,就在九月检阅东郡武装的日子,翟义宣布起义,向王莽发起攻击。

这时,刘信的儿子东平王刘匡也加入战斗。要造反,不能只知道为什么造反,还要知道为了谁造反。于是,刘匡和翟义做了一笔交易,前者把封国军队交给后者,后者必须拥护前者老爹刘信当皇帝。

翟义同意了。接着,他自称汉朝大司马,向汉朝各郡发出通报,说明造反的目的:铲平王莽政权,还政于皇家刘氏宗族。

通报很管用,一发出,各郡纷纷响应。翟义信心十足,大踏步挥师西进,当大军抵达山阳郡(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昌邑镇)时,造反军队已有十余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