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混账与混战 一、小人多难

公元前33年,六月二十二日,刘骜顺利即位。两个月前,刘骜能保住太子,石显是出过力、参过股的。然而现在按股份分红,收益最大的是王政君。石显也想分红,可是有一个人跳出来吼道:坚决不分石显一份。

跳出来吼这声的人,是宰相匡衡。他能吼出这声来,多么的不容易啊!他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今天,现在终于把内心的苦闷吐出来了。

以前,在汉朝中央,没人不认为匡衡和石显是一伙的。怎的刘奭刚走,这茶就凉了呢?事实上,外人有所不知,匡衡和石显根本不是一伙的,匡衡迫于石显淫威,不得不低头装乖卖傻。

怎么会是一伙呢?要知道,石显是宦官,知识水平很低,稍有点骨气的,都耻于跟这些被阉的人为伍。然而情势压迫人,自从御史大夫被石显整死后,不要说匡衡,就是匡衡的前任丞相,也都不得不向石显做服帖状。

也就是说,一直以来,石显都是真小人,而匡衡不过是假小人。在他的内心深处,生存固然重要,政治信仰一样不可或缺。

看来,石显这个真小人做人就是难啊!

在中国古代政坛上,有两类人最容易生存,那就是假君子、假小人;另外两类人最不易活下来,那就是真君子、真小人。真君子,一出来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所以威风凛凛,无所畏惧。然而树大招风,暗箭难防,最后难免被人拿下。

真君子即使死了,也有块碑。命好的,没过多久就会被平反。然而真小人不一样,一踏上这条船,就是一去不复返。生前防明枪暗箭,死后难逃被挖坟洒骨之苦,那种滋味的确不是常人所能知道的。

所谓小人,在利益面前,自己的是自己的,别人的也是自己的。石显从一出道,就是这样明码标价,从不敢跟道德有染。所以,他也混得特别辛苦。他不但得保住既得利益,还要防止四面八方的英雄豪杰对他进行人身攻击。

然而,在汉朝这政坛上,石显功力早成,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在整个刘奭时代,简直就是东方不败,谁都不怕,魔来杀魔,佛来杀佛。

可以粗略地列一个名单,来看看石显的可怕程度。几乎独步汉朝的萧望之,首先倒下;接着联合刘向对石显发起攻击的,还有张骞的孙子张猛、贾谊的曾孙贾捐之。这些人全都死在石显的魔爪之下。

大师顶不住,大师的后裔也玩不过,怕死的谁还敢跟石显玩?所以匡衡当了宰相后做缩头乌龟也是不难理解的。然而,风水轮流转,现在该是出手收拾石显的时候了。

石显以前不可一世,张牙舞爪,那是因为有强大的靠山刘奭。现在,匡衡之所以敢站出来要收拾石显,那是因为他曾经是刘骜的老师。你没靠山了,咱有新靠山,为什么不搞你?不搞那不是浪费社会资源吗?

匡衡说搞,而且一搞就要搞定。于是乎,他联合新任的御史大夫一起给皇帝上奏书。匡衡那奏书,把石显骂得狗血淋头,他逐条罗列出石显的罪状,最后就是弹劾。

匡衡整的不是一个,而是一窝,他连石显的朋党也一起告了。以组织拔组织,这招不可谓不狠。

这时,刘骜刚刚上任,做事积极性特高,所以工作效率极高。很快的,奏书就被批下来了,石显朋党全部被革职,石显及妻儿老小全部被逐回故乡。

事实上,早在一年前,石显就知道他会有这一天。一年前,石显被刘骜从中书令任上调任长信中太仆,他就感觉事情不妙了。但是,当灾难真正降临时,他还是无法接受。

怎么能够接受?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曾经吃香喝辣,想骂谁就骂谁,想杀谁就杀谁,现在怎么就没这等好事了呢?

人生如梦,人生如戏,梦碎了,戏完了,难道现在就是该滚蛋的时候了?一想到这,石显难抑胸中悲愤,竟然吃不下饭。于是乎,一路抑郁归乡,半路就撒手离去了。

石显的事,总算解决了。接下来就得解决匡衡的事了。我们知道,匡衡曾经是个苦孩子,小时候连读书都要凿壁偷光,所以他能从最底层爬到金字塔顶,没有天才般的智慧和毅力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个以学《诗经》步入仕途的人,在政治生涯上却留下了诸多污点。他最大的错误就是,听石显调遣,联手打击盖世英雄陈汤和甘延寿。

这是一笔孽债。这债还要不要算?如果要算,怎么算?会是谁来跟他算?答案很快就出来了。有人主动说,匡衡那笔帐,必须算狠点,本金利息一起算。

要找匡衡算账的人,是一个猛人,一个很猛的人。他的名字就叫——王尊。

王尊,字子赣,涿州高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王尊的人生经历,跟匡衡有一拼,都是一部少见的人生史诗。他少年丧父,依靠叔伯度日,却被打发去放羊,忙里偷闲,悄悄通读了史书。

王尊十三岁开始出门打工,到地方监狱谋得一小吏的工作。几年后,又到太守那儿应聘。太守亲自面试他,发现这小子特有才,于是提拔上来。就这样,这么多年以来,他一步一个脚印,经历种种挫折失败,坐上了今天这个位置——司隶校尉(京畿总卫戍司令)。

尽管人生困顿,然而王尊意志坚定,刚正不阿,天不怕地不怕。不像匡衡,像个软体动物,碰到猛一点的就缩头明哲保身。为什么说王尊猛?主要是因为他手腕强悍,做过几件惊动长安的事。

他在地方当县官的时候,有一妇人状告儿子不孝,经常抽打她。王尊了解情况后抓儿子审问,供认不讳。王尊却让人把不孝子吊到树上,叫五个手下同时放箭,活活把他射死在树上。

后来他当太守时,抓盗贼就像猛蛇追老鼠,吃得毛都不吐一根。于是落了个残杀不义之名,被免职回家。再后来,被重新起用,当了东平王的国相。

东平王就是王政君的父亲。当时东平王年轻气盛,可王尊一样不把他放在眼里,结果双方还当面抽刀,准备要干起来。于是乎,又被免职回家。

最后,王政君的老弟王凤出手相助,王尊又回了中央做官。

王凤是一个划时代的牛人,后面再慢慢讲他。说到这里,必须要讲清的是,王尊和匡衡,向来都是各走各的路,远近无仇。然而,王尊要弹劾匡衡,不为别的,只为他实在看不顺眼这个假君子兼假小人。假了就罢了,还得志,太欠揍了。

王尊上书,像匡衡弹劾石显那样,也写得洋洋洒洒,逐条列举匡衡的罪状。更可怕的是,王尊不是只端匡衡一个,而是要端一窝。

王尊数落匡衡本人的罪状很多,最重要的一条是:以前石显胡作非为时,作为丞相的匡衡,不但不制止,反而狼狈为奸,是为大逆不道。同时,所有对石显睁只眼闭只眼的政府高官,都得伏罪。

不能不说,王尊这一棍实在太猛了。

在石显得意之时,上到宰相,下到基层干部,谁敢对石显公开表示不满?跟石显打来斗去的,还不是萧望之和刘向那帮人!其他人好像不是围观的,就是打酱油路过的。

按王尊这一说法,那不等于让刘骜将政府解散,重新大换血?你说,这棍猛不猛?

应该说,搞学术,匡衡是大师,搞政治斗争,匡衡只能算是一个本科生,跟博士后级别的石显比起来,还差得远。所以,事情发展到这里,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让他意外的是,竟然有人要跟他过不去;更意外的是,不是王尊一个人弹劾他,在他背后,站着一大拨人。那同样是一堆神秘人物,不可轻视啊!

所以,面对王尊的弹劾书,匡衡很不安。于是,他当机立断,上书辞职,请削食邑。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应该辞职。不辞职,他内心不安。然而,匡衡的辞职报告被刘骜退回来了。同时,刘骜还给他的匡衡老师打气说:“你就尽管放心做你的事,别的事,我替你摆平。”

果然,刘骜将王尊打发出长安,到高陵任县长。匡衡以及连同被王尊弹劾的其他高官,都保持原职,继续为皇帝服务。

有靠山,就是好办事。我想,这应该是匡衡的心里话。

事实上,匡衡靠着刘骜这座山,身心总觉得不安全。说真的,他是怕了,他很了解自己,撑得过一时,撑不过一辈子。

隐隐之中,他感觉好像要发生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