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中原之乱 三、身死国灭
由于中原战乱频仍,到处都是屠杀,百姓四处奔逃,寻找没有战乱的地方。蒲洪的部队驻扎在今天河南省黄河北部的部分地区,大约相当于今天的鹤壁市和安阳市。这个地方是离战乱最近,却最安全的地方。于是百姓纷纷投奔,蒲洪趁机征召军队,很快拥有三十万士兵。蒲洪觉得自己已经有足够的势力与其他军阀抗衡了,便自称三秦王,宣布独立。在称王之前,蒲洪算了一卦,卦象说要改姓为“苻”,才能做王做得长久。于是蒲洪便改做了苻洪,蒲姓这一宗族的全族也都改称苻姓。
这时候赵国的王朗和麻秋在洛阳发生火拼,两个人本来是战友,但冉闵颁布“杀胡令”后,王朗为胡,麻秋为汉。麻秋支持冉闵,把王朗的军队痛打了一顿,杀了八千羯胡士兵。王朗带着残部逃到襄国,投奔了石祗。麻秋则去投奔冉闵。但兵过枋头的时候遭到苻洪的伏击,麻秋不敌,只得投降。苻洪欣赏麻秋的军事才干,任命他为军师,并且时常对麻秋提到他一统天下的大志。麻秋本来心在冉魏,并不是真心降秦,表面上奉承苻洪,暗地里却利用一次请苻洪吃饭的机会,下毒毒死了苻洪。
苻洪死后,他的第三个儿子苻健秘不举哀,亲率五千精兵去袭麻秋。麻秋已经准备好起义,就等苻洪的死讯了,左等右等都没有苻洪是死是活的消息,突然苻健杀到,直入中军,麻秋不防,束手被擒。苻健在苻洪灵前杀麻秋为父祭灵,为父发丧。因为符洪临死前留下遗言说,谋取中原的英雄太多,秦国要平定中原不太可能,应当向西入关到陕西发展根据地。所以丧事之后,大家都请求向西入关。苻健却道:“从今不得再言入关之事,有再言者斩!”人们都很惊讶,不知道苻健打的是什么主意。苻健又把三秦王的王号去掉,只自称将军,并在枋头修起宫室,招集老百姓种田发展生产,大有在豫北长住下去的意思。
雍州刺史杜洪早就知道苻洪有入关之心,派重兵把守潼关及黄河各处渡口和险要。苻健继位后,杜洪仍是十分紧张,但听说苻健在豫北有扎根之势,也觉得有些奇怪,便派使者去试探苻健说:“你们的老家本来就在陕甘,我愿意把三秦之地让给你。”苻健说,我不去,那里太穷了。又领着使者到处逛了一圈说,你看我这里多富饶,吃得好穿得好,我干吗要去关中受苦。虽然我们苻家的老家在关西,可是离开那里很久了,我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了。这样吧,咱们结个互不侵犯条约,和平共处,岂不更好?
使者回去后,说苻健在豫北玩得很开心,吃好的喝好的,每天跳舞唱歌玩游戏,还要和咱们签互不侵犯条约,看来没打算回关中。杜洪很高兴,对苻健也就不提防了。
到了来年八月,苻健收了粮食,立刻派弟弟苻雄和大哥的儿子苻菁分别带兵,迅速从潼关和轵关入秦。因为速度太快,苻菁渡过蒲阪津,直插到潼关的后方,杜洪竟然也没有发觉,只是发现了苻雄的军队,并派司马张琚在潼关迎敌。张琚与苻雄交战,却不防被苻菁抄了后路,大败而归。二军合兵一处,向长安进发。苻健也亲率一支部队赶来。
三军共有部队十余万,来到长安城下。杜洪也亲率十万大军出城迎敌,双方互攻了三天,苻健大胜,乘势杀入长安。杜洪与张琚率败兵逃奔司竹(今西安市周至县司竹镇)。
苻健进入长安后,立刻废除后赵的一切乱七八糟的刑法,免去一切重税和徭役,重新制定法令,并且搜罗人才,提倡节俭,三秦风气为之一变,百姓的负担比以前也大大减少,国力渐渐得到恢复。苻健遂于晋永和七年(351)正月丙辰称天王,国号为大秦,史称前秦。第二年,张琚杀杜洪自立。苻健又令苻雄攻破司竹,斩杀张琚。
中原这边,仍是赵、魏、燕、晋四国攻来攻去,打成一团。
公元350年十一月,冉闵派十万大军进攻襄国。石祗和石琨坚守城池。魏军猛攻四个多月不能破城,冉闵干脆绕着襄国城筑了一圈石墙,然后在石墙外开垦农田,盖起房子,准备长期住下去了。
石祗一看魏军这么干,害了怕,毕竟城里面种粮不像城外那么方便,一困三年五载的还不都饿死?于是把自己的皇帝号去掉,改称赵王,派太尉张举去蓟城向燕国请求援兵,并且答应事成之后送传国玉玺,尊燕王为帝;又命令中军将军张春去滠头,请姚弋仲来援。
两边的求援都很顺利。姚弋仲念石虎旧情,派世子姚襄率三万铁骑来救。燕王慕容俊听说只要和后赵联兵灭了冉魏,后赵就向自己称藩做臣,也派御难将军悦绾,率精兵五万去救襄国。
冉闵听说两路援军向自己杀过来,知道硬打的话恐怕胜负难料,于是也实行外交策略,派从事中郎常炜去燕国求和。
常炜求和的理由是燕赵两国是世仇,打了几十年仗了,如今冉魏替燕国灭赵国,燕国何必要救这个昔日的仇人。
燕王直接打开天窗说亮话:“人家赵国去帝号献玉玺,尊我为帝,愿为臣藩;你冉魏已经自称皇帝,摆明了是打算一统天下。我将来还得向你称臣,你说我能帮谁?”
常炜说:“你想想邺城才是赵国首都,玉玺明明是在我们邺城呢,怎么会在襄城?再说了,商汤可以放逐夏桀,武王可以讨伐商纣,曹孟德可以代汉自立,建立曹魏。我们主公当皇上惹着谁了?为什么不能当皇帝?”说得燕王哑口无言。
常炜虽然给魏国长了面子,但并没达到使燕国罢兵的目的。燕军和姚军一齐去攻魏军,赵国的军队也出城里应外合,魏军大败,十万人只剩下一两万,狼狈逃回邺城。
姚襄完成了任务带兵回到滠头,悦绾则还有一个任务没完成,就是向石祗要传国玉玺。石祗装糊涂道:“我说过给你们燕国玉玺么?应当没有吧。玉玺又不在我们这里,在邺城呢,我如何给你?这么办吧,你们自己去邺城取吧。”
悦绾回报燕王,燕王才知受骗,那个赵国使臣张举还在燕国当人质呢,当然立刻就被砍了祭旗,然后把常炜放了。
石祗打了大胜仗,又派大将刘显率八万大军反过来攻打邺城。冉闵刚刚打了败仗,手里头也没多少兵了,遂把城中所有的将士两万余人集合起来,冉闵登高悲壮地说道:“我们刚打了败仗,羯兵又来紧逼。生死存亡,在此一战。如若不胜,我汉人将在中原亡种。”
众将军群情激奋,振臂高呼:“愿死战!愿死战!”声音直达九霄。
冉闵遂带所有军队出城,派大将军董闰率三千弓弩手埋伏于左翼,车骑将军张温率三千弓弩手伏于右翼,自率三千骑兵为敢死队,其余军队布于阵后。
刘显带八万军来到后,见魏军并不守城,而是出城列阵,又没有多少兵,笑冉闵自己出来找死,带八万大军鼓噪而进。魏军既不退也不进,一直等到赵军攻到百步的时候,突然梆子响成一片,董闰、张温各率弓弩手奔出来齐射,箭如飞蝗骤雨一般,登时射倒刘显前军数千人,刘显的前军便往后退,后军却往前拥,人挤人,人撞人,乱成一锅粥。冉闵立刻率三千敢死骑兵冲入敌阵,左杀右砍,以一当十。刘显的军队被杀得哭爹喊娘,如潮水一般向北退去。魏军两万兵马一路追杀,刘显一败再败,被冉闵逼得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投降。冉闵命刘显继续带着残兵,假装败回襄国,然后发动兵变。
刘显依计回襄国,兵变杀死石祗及太宰赵庶等大臣。石琨则带着全家逃走。东晋永和七年四月,后赵灭亡。后赵虽亡,各州郡的将帅还都统率着军马,这些人大多为羯族,当然不能投降见胡人就杀的冉闵,所以北边的就投奔燕国,西边的就投降大秦,南边的则归附东晋。其中姚弋仲投降东晋,于第二年病亡,其子带着父亲的棺椁弃山东之地来到东晋。石琨也携妻儿家小投奔了东晋,可他忘了石家和晋国有着天大的仇恨,石勒和石虎就是灭亡西晋的元凶祸首。东晋如何能容得下他,遂把石琨全家杀死。石虎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真正做到了断子绝孙。
本来冉魏可以有迅速壮大的机会,却由于他的民族政策,失去了大批本来可以依附于他的人,自己打得头破血流,损失殆尽,最终的结果却是壮大了周围的割据势力。同时冉魏的称帝政策也很不得人心,东晋讨厌他,前燕防备他,前秦也没有把他当朋友。冉魏虽然几乎总是在打胜仗,但无论从内部实力上,还是外交手段上,他都是失败者,结果是越打越少,越胜越弱。
刘显杀了石祗,却不肯再降冉闵,自己搞起割据。冉闵亲自率兵攻打刘显,刘显手下大将军曹伏驹投降献城。冉闵攻入城中,杀刘显及百官,暂时平定了中原。但中原攘乱已久,很多地方百里无人烟,没人种粮,到处饥荒。冉闵于是带兵去常山(今河北省石家庄市北三十里处,太行山脚下王定县)和中山(今河北省西部太行山脚下平山县)一带筹粮。
燕王见冉闵只带一万步兵弃险外出筹粮,便以慕容恪为帅,慕容评、慕容军、慕舆根、鲜于亮、高开等为将,选精兵十万南下,意图包围冉闵军队,一战而得中原。
冉闵手下人都劝他回去守城。但冉闵坚持出战,准备趁慕容恪的大部队未到,前锋立足未稳的时候,打慕容恪一个措手不及。董闰、张温、刘茂、刘群等人再三劝阻,冉闵不听。刘茂着急了,大骂道:“你算是英雄么?简直是匹夫!连当前形势都看不清,别说是争天下了,此战你就将有去无回。”说完就自杀了。
冉闵被刘茂这一招给镇住了,再加上底下人苦劝不止,他决定不去迎击而是调转军队回去守城。冉闵先退到安喜(今河北定州市),慕容恪随后追到;冉闵弃城再退向常山,慕容恪又追到;冉闵再退到魏昌(今河北无极县),慕容恪也丝毫没有停步的意思,继续攻城略地一直杀到魏昌。
冉闵本来就憋了一肚子气,终于忍不住了,回军去战。冉闵打仗是这样:派盾牌手在最前面,后面埋伏弓弩手,再后是骑兵。对方冲过来时,盾牌手护住己方不受对方弓箭的袭击,等对方杀到一定距离时,用急弩猛射。弩虽然不如箭射得远,但比箭频率高,速度快,准确度高。对方往往被弩射得乱了阵脚。然后盾牌手和弩箭手往两边一闪,骑兵从阵中杀出,直入对方中军。如果对方有生力军来援,再回阵固守,然后等对方再进攻时,重复刚才的打法。所以燕军和魏军打了几仗,并没有讨到什么便宜,反而伤损了不少士兵。
这种战法让慕容恪很苦恼,后来他也想出一个办法。就是从军中选出五千大力射手,人马都披上重铠甲,每五十骑一排,每排用铁锁连环。第一排是弓弩,第二排是长枪,以此类推,一共是一百排,列成方阵,号称“连环马”。连环马阵杀向魏军,魏军的弩便不起作用了。远处时双方用箭互攻,倒是魏军先吃了亏,等到了近前,那使长枪的士兵直挺挺地把枪撞来。魏军根本抵挡不住,被刺死踩死。后边的骑兵看厉害也赶紧让开。
但魏军训练有素,等这排连环马过去,又重新回到原地,继续列阵。后面冲来的燕军又遇到了以前的打法,先被狂射一阵,然后又被骑兵冲破。燕军因为刚才见到自己的连环马厉害,以为没事了,所以冲得更前,反被射死射伤得更多。而那些连环马因为笨重,又锁在一起,冲过去后就转不过弯来了,结果燕军又一次大败。燕将高开战死,慕舆根败退。冉闵在燕兵中左冲右杀,正杀到慕容恪的中军,于是直奔慕容恪杀去。慕容恪急忙走避,并放号炮召众将士来攻。毕竟燕军是魏军的五倍,虽然败了却不溃散,整军回来把魏军团团围住。魏军寡不敌众,整整杀了一天,直杀到半夜,几乎全部战死,无一人投降。刘群、董闰、张温和冉闵都被生擒。
慕容恪把冉闵送到蓟城,燕王见了他骂道:“你不过是石虎的一个奴仆,你也敢妄自称帝?”
冉闵昂然道:“如今天下大乱,像你们这些夷狄丑物、人面兽心之辈,都想称王称帝,我是中原英雄,大汉后人,为何不能称帝?”
这句话把燕王给气坏了,让人先抽冉闵三百鞭子,押往龙城,送到遏陉山(今辽宁省朝阳县境内)斩首。冉闵死后,遏陉山及周围恰好遇到旱灾,而且一旱就是三年,并且出现大面积蝗灾。燕王以为是冉闵的在天之灵作祟,便追谥他为武悼天王,并派专人长期为他祭祀。
慕容恪回蓟城辅政,命慕容评率精骑一万,去攻邺城。这时冉魏太子冉智还没来得及为父亲举行丧礼和自己登基继位,听说燕国来攻急忙集合了所有兵力约一万余人派大将蒋干领兵去战。蒋干出城和慕容评打了一仗,打不过慕容评败回城中,闭城坚守。慕容评围城猛攻,冉智眼看支持不住,问蒋干怎么办。蒋干道:“事到如今,只好向晋朝投降,请晋兵来援了。”于是派侍中缪嵩和詹事刘猗去江东献降表,同时向谢尚求救。
谢尚是东晋豫州刺史。前文说过,中原大乱,四国相争,东晋也是其中一个。东晋任命谢尚为安西将军,派兵北进,一直攻到黄河北岸,占了枋头,就是苻洪和苻健原来待过的地方。缪嵩、刘猗来到枋头向谢请兵,谢尚问:“既然是投降,那玉玺带来没有?”
两个人说,这世道,兵荒马乱的,那么重要的东西怕路上被抢了,所以没带。
“噢,没带呀。那你们两个留下,我派人去拿玉玺。”
缪嵩、刘猗面面相觑,但也没有办法。谢尚遂派部将戴施带了五百人赶到邺城。蒋干一看晋军只带了五百人来援,心想:“晋军不会是开玩笑吧。五百人也算是援兵?”却听戴施道:“其实我是来取玉玺的,我把玉玺交给皇上,皇上肯定会派重兵来救。”
蒋干道:“你别不会是蒙我吧。你要是把玉玺拿走了,也不发兵,然后留我在这里空等,岂不是我什么都没有了?”
戴施说:“那这样吧,你把玉玺交给我保管,就算是献给晋国了。我呢,并不出城,和你待在一块儿。然后派人回报晋朝说拿到玉玺了,皇上也能派兵。”
蒋干说这个主意还行,于是把玉玺小心交给戴施,千叮咛万嘱咐,别碰坏了,别弄脏了。戴施一口答应,到了晚上,找了块石头放到原来放玉玺的匣子里,另把玉玺交给副将何融,让他化装成百姓悄悄离开邺城,混出城回到枋头,把玉玺交给谢尚。谢尚得了玉玺,立刻派一千精骑,日夜兼程,护玉玺到建康。
这个玉玺,就是鼎鼎有名的和氏璧。春秋时,卞和三次献宝,失去两足方把此宝献给楚王。后为秦国所得,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统治天下的象征。后来王莽篡位时,王寻、苏献逼着汉孝元皇太后交出玉玺,皇太后拿玉玺砸二人,玉玺落在地上砸坏了一角,王莽后用黄金镶补。此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正面刻有八字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东晋诸臣看了都忍不住落泪,皆叹玉玺重归晋朝,是晋朝将要复兴的好兆头。
这边东晋君臣弹冠相庆,那边慕容评已经兵临邺城之下,很快攻破了邺城,太子冉智被擒。戴施则带着蒋干出城逃奔仓垣(今河南开封西北处),回了东晋。时东晋永和八年(352)八月庾午,冉魏立国三年后灭亡。
慕容评率军凯旋。燕王听说玉玺已归了东晋,不由遗憾,但又心有不甘,悄悄派人告诉冉智的母亲原魏后董氏,让她献了一块假玉玺,然后声称玉玺到手,封董氏为“奉玺君”,遂于永和八年十一月戊辰称帝,国号“大燕”。
这时,不去救魏,眼睁睁看着魏国被燕国吞并的东晋派使臣去蓟城封赏燕王。慕容俊对晋使道:“你去告诉你们主子,朕现在是皇帝不是燕王。如果还想跟朕好好交往的话,以后不要再拿什么命诏来烦朕。”
东晋使者仓皇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