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雍正与外国 恰克图条约
中俄自从签订《尼布楚条约》之后,两国渡过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俄两国没有矛盾和冲突,军事上的冲突没有,但是在边界问题和通商问题上有许多不同意见。
在彼得大帝时期,沙俄实行扩张政策,屡次对外征战,军费高昂导致国库空虚。所以,沙俄急需和中国通商来赚钱。在康熙三十七年到康熙五十六年间,俄国官方和中国进行了十次贸易,每次俄国商队都超过了规定的二百人,有时甚至达到八百人。然而,沙俄就像一条贪婪的鲨鱼,一方面和中国通商,另一方面还寻思着蚕食中国土地,尤其对喀尔喀蒙古地区蚕食得特别严重。
除此之外,沙俄还经常引诱中国边民,教唆他们叛逃。沙俄种种不法的行为激起了康熙的愤怒,五十七年,康熙禁止俄国商队入境。
俄国是典型的欺软怕硬型国家,康熙一强硬,他们就软化。康熙五十八年,俄国派遣特使伊兹马伊洛夫出使中国,缓和中俄矛盾。伊兹马伊洛夫说好话后,康熙同意了俄国的通商请求。可惜,后来的事实证明,沙俄说好话不做好事。
康熙六十一年,得知俄国和准噶尔互通信使,立即召见俄国的驻京大使郎克,指责俄国政府违约。郎克狡猾地说,自己只是商业代表,这个问题不属于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郎克的话表面上是有道理的,当时他在北京的任务就是负责商业方面的事情。康熙很生气,立刻把郎克撵出中国,随后将俄国的商队全部扫地出门。可以说,中俄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俄国单方面的破坏。
雍正继位之后,继承了康熙的对俄政策,拒绝让俄国商队进入中国。这下,俄国政府没辙了,只能降低姿态跟雍正和好。雍正三年,沙俄派萨瓦伯爵率领代表团来华与清政府谈判。萨瓦临行前,俄国外交部授予他四十五条训令,商业部交给他二十条训令,另外,沙皇还给了他一些“锦囊”。
这些东西说白了就是他此行必须完成的任务,主要有:一、和中国缔结商业往来的条约,如果不能扩大商贸的话,至少要恢复中断了的商务往来;二、如果中国坚持要先解决边境问题,为了核心的商业利益,应该在边境问题上向中国作出一些让步;三、在和中国划定疆界时,不要把矿区、有价值的土地和战略要地划给中国;四、告诉中国,俄国已经决定引渡八十四名叛逃者;五、设法让卡尔奇特斯基主教秘密进入中国,然后设法为他争取在北京居住的权利,再设法让他拥有到全国各个郊区巡视和传教的权利,还必须设法让中国同意给主教一块地方建教堂;六、尽可能准确地探知中国的军事实力和资源。
这次谈判一共持续了两年,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谈判地点在北京,第二阶段的谈判地点在边境处布拉河。
第一阶段的谈判持续了半年多,俄国为了让中国尽快通商,收买了中国官员马齐。马齐向俄国代表团反映了中国方面的态度,由于沙俄急于和中国通商,中国也急于解决边境问题。经过三十轮谈判之后,双方达成了协议。两国互相引渡逃犯,每三年俄国商人可以自费到北京进行贸易,中国同意俄国在北京设立教堂,派遣留学生。
第二阶段的谈判在布拉河畔,清政府这次派出的首席谈判代表是隆科多,第二阶段的判断主要是确定边界。在边界问题上,隆科多寸步不让,从而让谈判陷入僵局。像隆科多这种强硬的态度最适合对付俄国人,可惜后来雍正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把他调了回来,接着便开始把隆科多往死里整。隆科多被调走后,策凌当上首席代表,从前面我们知道,策凌打仗非常勇猛,但谈判显然不太内行。
经过四十八轮谈判,策凌与俄方签订了《中俄布连斯奇界约》。俄方代表萨瓦签订这个条约后,立即向沙皇报喜,说又得到了大片领土,萨瓦直言不讳地说:“新的边界,对俄国极其有利,俄国领土实际扩展到蒙古境内好几天的里程,有些地段甚至有几个星期的里程。”
萨瓦洋洋得意地说,他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隆科多被调离,另外收买了一些中国官员,得到了一些情报。萨瓦甚至把新修建的堡垒的功劳也算上去,好像中国对这个新堡垒产生恐惧心理,才签订了条约。
雍正六年九月十八日(1728年11月1日),中俄正式在恰克图签订了《恰克图条约》。《恰克图条约》表面上对中国不利,俄国占了大便宜。但当时情况比较特殊,准噶尔问题让雍正至为头疼,所以他不得不作出一些让步,以便稳住俄国,好全力对付准噶尔。雍正签订这个不太平等的条约确实付出了不少的代价,像雍正这么精明的一个人,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是不愿付出这么大代价的。
当然,历史毕竟是历史,我们没有身临其境,就很难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