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盛世长歌 唐玄宗时代由盛转衰的原因是什么
唐玄宗时代由盛转衰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重点谈两个原因。第一,社会发展造成的制度不完善。唐玄宗时期是社会高度发展、变革特别激烈的时代,很多旧制度都失效了,替代它们的新制度正在形成。但是,任何一种新制度都需要长期磨合才能成熟。而在成熟之前,它必然存在缺陷,可能诱发危机。就拿给唐朝酿成大祸的节度使制度来说吧!它本来是为了解决府兵制既扰民、战斗力又差、还缺乏边防常备军的窘境而产生的,它的出现本来是好事,也解决了当时唐朝军事上的大难题。但是,这种制度也存在着缺陷。什么缺陷呢?它把兵权都集中到边将手里,形成所谓内轻外重的不稳定结构。一旦节度使的忠诚出现问题,危机就会应运而生。换言之,这本来就是一种还不成熟的制度。这就需要用人的智慧来驾驭、来补足了。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唐玄宗时代由盛转衰的第二个原因,恰恰就是人的层面也出问题了。
出现什么问题了呢?唐玄宗逐渐陶醉于开元盛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再也不肯克己复礼,而是变为骄奢淫逸了。开元年间,唐玄宗不是把宫里的奢侈品都搜出来烧了吗?但是,天宝年间,专为贵妃刺绣的女工就有七百人。开元年间,唐玄宗不是把宫女都放回家吗?但是到了天宝时代,他又开始到处访求美女了。而且,为了选美,唐玄宗还特地设置一个使职,叫花鸟使,由宦官担任,专门到民间挑选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妇。元稹有一首诗叫《上阳白发人》:“天宝年中花鸟使,撩花狎鸟含春思。满怀墨诏求嫔御,走上高楼半酣醉。醉酣直入卿士家,闺闱不得偷回避,良人顾妾心死别,小女呼爷血垂泪。十中有一得更衣,永配深宫作宫婢。”一位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活生生地拆散别人的家庭,这难道不是奢侈腐化、不是堕落吗?既然在精神上已经不再励精图治,政治上的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什么问题呢?
唐玄宗后期,在政治上有两大失误。第一是任相失误。第二就是拒绝纳谏。我们讲过,开元年间,唐玄宗一直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宰相人选。这些宰相,都能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也都能随时指正唐玄宗的失误,正是他们和玄宗一起缔造辉煌灿烂的开元盛世。但是,从开元后期开始,唐玄宗愈来愈懈怠朝政,也愈来愈喜欢柔顺能办事的李林甫了。李林甫不是一个有远见、能够把握政治方向的人。更要命的是,他也不是一个正人君子,平生最擅长嫉贤妒能、打击异己。自从他当了宰相,玄宗就再也听不到高瞻远瞩的真知灼见,社会问题也长期得不到解决,国家能不走下坡路吗?本来,如果宰相不行,还可以用纳谏制度来调整、来弥补。但是,到了天宝年间,不仅是李林甫、杨国忠他们不让唐玄宗听到不同意见,就是唐玄宗本人,也不愿意再听逆耳忠言。安史之乱爆发前,有人向玄宗汇报安禄山要谋反的事,他听也不听,就直接把人家送到安禄山那里去。这样拒绝批评、拒绝建议,能不天下大乱吗?唐玄宗为什么会犯这样大的错误呢?
有一句诗说得好:“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玄宗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其实就是他自己,就是他的骄奢之心。唐玄宗前前后后一共当了四十六年皇帝。在这四十六年中,他前期明智,后期昏聩,这基本已经成为历史的共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除了唐玄宗个人不能加强修养、善始善终之外,是不是也有皇帝制度的责任呢?我们讲过,皇帝本质上讲是没有退休制度的,只要不死,就只能一直做下去。可是,人的精力其实恰恰和年龄成反比,当政时间愈长,皇帝昏聩的可能性就愈大。号称千古一帝的唐太宗仅仅当政二十三年,就出现统治后期不如前期的问题,而唐玄宗的任期则整整是太宗的两倍。试想,如果唐玄宗也像太宗那样只当政二十三年的话,谁能说他不是最伟大也最完美的皇帝呢?但是,事实上是,无论他有多年迈、多懒惰、多昏聩,他这个皇帝都只能一直当下去,从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当到中年的志得意满,再当到老年的沉迷荒唐,这不也是一种悲哀吗?皇帝的悲哀最终造成大唐的悲剧。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的统治黯然结束,大唐盛世也一去不返了。
西元七六二年,唐玄宗走完自己毁誉交织的一生。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简称唐明皇。有一个叫郑丹的诗人在《明皇帝挽歌》里写到:“律历千年会,车书万里同。固期常戴日,岂意厌观风。地惨新疆理,城摧旧战功。山河万古壮,今夕尽归空。”这首诗写得豪迈,但是,也写得悲情。事实上,我想,无论是伟大还是渺小,人的肉体终将寂灭,但是,让每个人觉得安慰的是,山河不老,盛世的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