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唐太宗撤军高句丽 穷马周升职中书令

李世民召来李勣:

“我们围城这么长时间,城中的烟火一天天变少,但今天不一样了!我听见里面有杀猪的声音,晚上要做好准备。”

“杀猪?”

“是的,杀鸡的也有。”

“怎么?”

李世民眼神中露出一丝光亮,看着李勣。

李勣顿悟,点了点头。

命令传下去,唐军一夜没有合眼,三更,安市城城墙上忽然有许多黑影活动。这是几百个高丽精锐,他们从城上被缒下来,准备搅扰唐军。早已恭候多时的唐兵,等着他们杀过来,立刻开始战斗,片刻之内,就击毙了几十人。

高丽兵见情况不妙,杀出重围,又撤了回去。

原本,梁万春是想用五百精锐扰乱唐军,再发动新一轮的进攻。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唐军连日来根本就没有懈怠,这夜更是一夜没有一个人合眼,愣是把他们给坑了一把。对梁万春来说,谨守安市之内,就是最好的办法。

缩在城内不肯出来的守军,让主攻的李道宗没了脾气。为了能让进攻更方便,他想了不少办法。最后他决定,在距离安市城城墙百米的地方堆土,活活给他盖出一座土山,和城墙连成一体。

根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体积=底面积×高×1/3

土山最起码要让军队冲锋上去,所以坡度最大在45°左右,我们约略可以计算出,这座土山至少需要一万立方米的料。然而实际情况并非这么简单,这座土山不仅要求有一定的宽度,有一定的坡度,还要求足够坚固,绝不能是豆腐渣工程,这给了李道宗不小的打击。

可是,高丽兵的反应,常常让原本进行得十分顺利的工程毁于一旦。

土山已经接近城墙高度,高丽兵忽然跟唐兵较劲,在城墙牙子上也开始大干起来,硬生生把城墙加高个十米。

太恶心了。

冒着枪林弹雨盖土山的唐兵差点没吐出来。

不过这也不妨碍进攻,完成土山主体后,士卒又在南侧继续填压,将土山一侧的坡度变得极小。就这样,冲车和抛石机被拉上了土山。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唐军把安市城刚垒起来的新墙砸坏,高丽兵便用很粗的木栅栏堵上。现场很容易出事故,因为生气,李道宗同志亲临指挥,一不小心,还一脚踩空,人连滚带爬地掉了下去。

坏消息是,李道宗的脚摔伤了。

好消息是,李道宗摔在了自己人手里。

费了近两个月的牛劲,土山即将建完。为了犒劳李道宗,李世民亲自给他针灸,把李道宗感动得不轻。几日后,这个用时六十天,用工五十万的土山终于完工。就是这座土山,能让唐军组织一场浩大的冲锋,将安市城攻陷。感谢土山,更感谢李道宗,丢人的事情即将发生。

李道宗摔伤后,他似乎没有安排人把守。

但据李道宗自己说,他的确安排了果毅都尉傅伏爱驻守,只不过傅伏爱同志贪玩儿,出大事那天正在其他营地唠嗑。真相已经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高高的土山,对高丽兵和唐兵来说,都是一样的好登。你唐兵能靠近城墙,城墙上的人就能靠近土山,而且居高临下,更加方便、快捷,从上往下冲锋,杀人酣畅淋漓,颇有情趣。

傅伏爱真的不在。

手下没有老大指挥,因为老大不喜欢旷日持久的攻坚战,他说他去溜达溜达。土山也不太喜欢有那么重的东西压在身上,双方拉锯中,人家忽然宣布不干,直接整个塌了下去,给傅伏爱和李道宗了个好看。

唐兵累死累活修筑好的土山,就这么不争气地塌了下去。

土山也是地球的一分子,它很讲究情分,拥抱大地是土们唯一的梦想。它塌的方向正好冲着城墙,突然崩塌的几千吨土料,气势磅礴地压塌了安市城的城墙。这是千载难逢的进攻机会,可惜被白白浪费了。守将不在,士卒拼死争夺,奈何城墙里头冲出的人越来越多,成功将他们逼退。

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而土山崩塌的消息愣是没人汇报。

半天后,唐军依然没有反应。

高丽兵忽然杀了出来,还轻而易举地将土山占据。事情到了这个时候,李世民才知道,大家盖了两个多月的工程就这么被人家给抢了。一怒之下,他宣布将傅伏爱斩首。李道宗也脱不了干系,李世民指着他说:“你罪当死,但朕念你有破盖牟、辽东的功劳,给你特赦,让你戴罪立功!”

说什么都晚了,高丽兵占据土山后,在山脚挖出丈把深的沟,将崩塌的地方全部围起来。

然后,他们往里头倒了许多类似地沟油的东西,又添了许多木炭和柴火,用熊熊大火阻断了唐军的进攻。

而此时,傅伏爱同志正在其他营地吹牛,几个侍卫把他拉到李世民面前,李世民数落其罪状,当场斩杀。

李道宗疯了,他利用所有器械,对安市城展开了疯狂的攻击。

可惜,梁万春的确是个很懂防守的人,连续几日,他都用十分聪明的办法保卫着安市的安全。

冬天来了,一切都该结束了。

这里不是长安,东北的冬天来得很早,今天还有些暖意,明天,气温就有可能骤降。其实唐军也早有计划,决不能将战事拖入冬季。高丽的冬天尤其冷,天气变化加剧,几天内,鲜草枯萎,河水冻结。唐军的粮食也快吃光了,人和马都没了吃的,此地不可久留。

贞观十九年九月十八日(公元645年10月13日),唐军班师回朝。

走的那天,李世民特别嘉奖了梁万春,赐给他百匹绢帛,为的是表彰他对自己城中百姓的保护,和对自己国君的忠诚。

梁万春也是英雄,他站在安市城墙,朝着李世民远远地作揖。唐军开拔以后,李世民先安排辽东和盖牟两城的百姓渡过辽河,在安市城下,唐军高亢的军歌响彻天地,安市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其他城池的早跑平壤去了)。

几日后,唐军渡过辽水,到达营州。

在辽东阵亡的将士尸首都被人运回了这里,这是李世民的主意。如今大军来到这里,他先让有司设太牢,自己则亲自写文祭奠。史书记载,李世民“临哭尽哀,其父母闻之,曰:‘吾儿死而天子哭之,死何所恨!’”。事情到了这里,本该结束,但集会在幽州的高丽四万四千人,却再一次让人感动。

车驾到了幽州,高丽百姓拜舞号呼,宛转于地,连绵数里,都是扬起来的尘埃。

李世民说,“这场战役,没有胜利者。”

从数据上来看,谁赢谁输,显而易见。

唐军先后拔取的城池有:

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

唐军迁徙移民的人数有:

徙辽、盖、岩三州户口七万人。

唐军在所有战斗中的损失:

战士死者近二千人,战马死者十之七八。

唐军在所有战斗中杀敌:

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斩首四万余级。

现在,是到了最后公布唐军人马数量的时候了。

唐军:海军四万人,陆军六万人。

所以,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李勣、李道宗、张亮所率领的人马,每次突击,人数都那么少。我们也终于明白,判断一场战争的好坏,关键要看战后,普通百姓的生活究竟进入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所以,到了幽州,四万余高丽族百姓山呼万岁,在这里重新开始了他们的生活。

……

人,一定要有尊严地活着。

李世民的是非功过

李世民最痛苦,他后悔得要死,在他看来,东征高丽是彻彻底底失败的战争。这的确是他说的,后悔到最后,他想起了一个人:

“如果他还在,朕怎么也不会出征高丽!”

说罢,令人骑着快马,昼夜兼程跑到长安,杀猪宰羊地祭祀死去的魏徵,用以表达自己的后悔之情。此外,他还把魏徵的妻子、儿女都叫来,让他们跑长途,跑到他的行宫,接受他的慰问和赏赐。李世民的举动,很快让朝中有识之士看透。当然,也有不少人在疑惑,李世民这是怎么了?

事情还要从先太子李承乾说起,魏徵死后,李承乾耐不住寂寞,和侯君集、杜正伦谋反。而侯君集、杜正伦,一个是很有能力的大将,一个是很有能力的文人。侯君集不用多说,这个杜正伦,也是很有来头的。整个隋朝举秀才的都不超过十个人,杜正伦和他的两个亲兄弟,杜正玄、杜正藏,三人竟然都擢第,一门三兄弟,把不到十个人的名额给占了三席。

于是,魏徵推荐他。

那个时候,有人告诉李世民,说魏徵背地里就是和侯君集、杜正伦结党营私,还经常拿着自己写好的谏书给同僚们看。

李世民震怒异常,结党营私先不去说,你拿着给我上谏的文书给别人看是什么意思?

这完全颠覆了李世民对魏徵的印象,联想到昔日魏徵的形象,暴怒的李世民下令毁掉曾经为他树立的丰碑。这里草木盘错,石碑已经有两年没人理了。

如今,无人规劝的李世民想起了魏徵。使者回到长安,便按照指示,树立起了两年前被砸毁的石碑。

马周同学的春天

原先满腹牢骚,也满腹经纶,曾经只是个监察御史的马周,被任命为正二品中书令。

因为办事能力出众,人心叹服,李世民回朝后,穷马周再一次被任命,除中书令外,还获得了吏部尚书的兼职。穷马周的春天到了,他再也不用因为闷骚,跑到新丰的客栈去喝一斗八升的酒了。马周为何能有如此战绩,这和监察御史的特色有莫大的关联,那个时候,人宁可去做八品的监察御史,也不要在五品普通官位上瞎混。

监察御史是连皇帝老子都怕的角色。

而中书令,到了贞观后期,权势已经压过了尚书省的仆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成功是有捷径的,但前提是你要足够强,找一合适的舞台,找一个识人的领导,为集体做出受人尊重的成绩,世界改变了你,你适应了世界,才可能改变世界,马周就是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