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节

等荣寿公主一走,两姊妹的心情又坏了,说不出是寂寥、抑郁、萧瑟,还是烦闷?

“咱们倒是该干些什么呢?”

瑾嫔无法回答她妹妹的话,因为她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身分?这天是谁的好日子?

“咱们就这么坐着?”珍嫔问道,“可等什么呢?”

是等着觐见皇太后吗?不是!连皇后都要到二月初二才能初觐慈宁宫。不知道是谁定下的规矩?大婚竟不似民间娶儿媳,入门先拜翁姑,要隔六天,皇后才见得着“婆婆”。位居西宫的妃嫔,自然更落在后面。

是等着皇帝临幸吗?只怕也不是。第一天当然得让皇后。

然则终身大事有着落的第一天,没有一个女孩子不重视的“洞房花烛”之夜,就这么糊糊涂涂地过去?瑾嫔叹口无声的气,起身回自己屋里去了。

珍嫔却没有她姐姐想得那么多,她只觉得拘束得慌。无处可走,无事可做,而且无人可谈,坐立不安而又不能不装出庄重的神态,端端正正坐在那里。这样下去,不要逼得人发疯吗?

不行!她对自己说,非得想法子排遣不可。至少也可以找人来问问话。这样一想,便向侍立在窗外的宫女,含着笑招一招手。

进来了两个宫女,双双请安,站起来垂手肃立,等她问话。

“你叫什么名字?”她问年长的那个。

“奴才叫珍儿。”

“你呢?”

“奴才叫福三。”年幼的宫女回答。

“你们在宫里几年了?”

“奴才进宫六年。”珍儿指着福三,“她是去年才挑进来的。”

“在宫里六年,懂得的事很多了。”珍嫔问道:“你们也常见皇上不?”

“不!”珍儿答说,“不传,不准到万岁爷跟前。”

“你本来就在翊坤宫?”

“不是。奴才本来在如意馆,这一次特地挑进来伺候主子。”珍儿接着请个安,“奴才手脚笨,嘴也笨,求主子包涵。”

“你别客气。”珍嫔高兴些了,“宫里的规矩,我不大懂,你们得教给我才好。”

就在这时候,珍嫔发觉院子里人影杂乱,奔走匆匆,仿佛有所警戒似的,心中一动,以为皇帝驾临,顿时一颗心往上一提,有些忸怩得不自在了。

她只猜对了一半,是有人来了,却不是皇帝,而是李莲英。“请主子出殿听宣,老佛爷有赏赐。”王得寿很殷勤地说,“特为派李总管来传旨,那可真是有面子的事。主子请快出去吧!”

珍嫔的心定了,不过她并不重视王得寿的话,心里在想:都说李莲英气焰熏天,连礼王在私底下都跟他称兄道弟的。大不了是个太监的头脑,有什么了不起的!

在这童心犹在的想法之下,她偏不理王得寿的话,慢条斯理地踏出道德堂,走进正殿,发觉景象一变,台阶下面东首,她姐姐瑾嫔领头肃立,以下是宫女太监,站成一排,鸦雀无声。台阶上面站着一个身材高大,三品服色的太监,微扬着脸,姿态不算倨傲,而看上去却令人有昂首天外之感。不言可知,这就是李莲英。

李莲英、瑾嫔,以及所有的人的视线,都投向珍嫔。很显然,只等她到,便可宣旨。这样的场面,原足以使人心怯,加上迟到的不安,更觉得受窘。可是珍嫔立刻想到,自己虽只有十三岁,但目前的身分仅次于皇后,在这里除了自己的姐姐,无须对任何人谦卑。凡事第一次最要紧,自己只守着礼制与身分,该怎么便怎么!不必迁就,免得让人小看了。

因此,她挺一挺腰,双眼平视着,不慌不忙地走近台阶,然后停了下来,将右臂一抬,眼睛微微向后看了一下。这个动作做得从容不迫,恰到好处,所以意思是很明显的:要人搀扶。

于是她身后的珍儿抢上一步,双手扶起她的右臂,眼看着地上,小心地扶她下了台阶,直到瑾嫔身边站定。

她这样端足了嫔妃的架子,倒让李莲英刮目相看了,垂下双手,先说一声:“奉懿旨。”然后停下来等瑾珍两嫔跪好,方始提高了声音说:“老佛爷面谕:赏瑾嫔、珍嫔喜膳一桌。

谢恩!”

在瑾嫔、珍嫔向北磕头时,李莲英已经下了台阶,站在西面,等她们姊妹一起身,随即便请了个双安。

“奴才李莲英,给两位主子磕贺大喜!”他起身向王得寿说,“给我一个拜垫!”

这是还要磕头道贺。瑾嫔不知道宫里的规矩,太监给主子磕头,是不是还要先找拜垫?

只觉得世家大族的规矩,尊其上、敬其下,李莲英既是慈禧太后面前得宠的人,就该格外客气。

“不敢当,不敢当。不用磕头了!”

“是!”李莲英原本无意给这一双姐妹行大礼,便即说道,“恭敬不如从命。”

“你等等!”瑾嫔娘家早就替她们姐妹备下了赏赐,最重的一份二百两银子,就是专为李莲英所预备的,此时已捧在宫女手里,她顺理成章地发了赏。

“两位主子赏得太多了。”李莲英又请了个安。

李莲英传宣懿旨的任务,到此告一段落,本可以就此辞去,而况在漱芳斋听戏的慈禧太后,亦已到了传晚膳的时刻,应该在那里伺候照料,也不容他在这里多作逗留。可是他居然抛开一切,留了下来,自告奋勇地执持侍膳的差使。

赏赐的喜膳是由位在养心殿以南,军机处以北的御膳房所备办。名为一桌,其实不止一桌,一共是大小七桌,另加十来个朱漆食盒,由一队穿戴整齐的太监抬着、捧着,从西二长街经崇禧门,入翊坤门,安设在翊坤宫正殿。李莲英套上白布袖头,亲自动手摆设菜肴,等一切妥帖,方始来请瑾嫔和珍嫔入座。

入殿一看,才领略到所谓“天家富贵”,说“食前方丈”,还是浅乎言之。摆设在两张大长方桌上的菜肴,起码也有五六十样,食具是一式朱红字细瓷的加盖海碗,或者直径近尺的大盘。盘碗中都有一块银牌,这是为了防毒而设,如果食物中下了毒,银牌一沾这些食物就会发黑。

除此以外,还有四张小膳桌,分别置放点心、小菜、火锅与粥膳。饭不准叫饭而叫“膳”,吃不准称吃而称“进”,所以吃饭叫“进膳”。

“请两位主子进用喜膳!”李莲英接着便喊:“打碗盖!”

于是由王得寿领头动手,四五个太监很快地将碗盖一起取下,放在一个大木盒中拿走。

瑾珍姊妹俩东西并坐,随即便有宫女递上沉甸甸金镶牙筷,同时视她们姊妹俩眼光所到之处,报着菜名。

这种吃饭的方式,在瑾珍姊妹是梦想不到的。尤其是珍嫔,在那么多人注视之下,真个举箸踌躇,食不下咽。而想到神庙上供的情形,又不免忍俊不禁,差一点笑出声来。

“老佛爷的赏赐,”谨慎持重的瑾嫔向她妹妹说,”多吃一点儿。”

这一来,珍嫔不得不努力加餐,只是膳食实在太丰富了,就算浅尝辄止,也尝不到三分之一,便觉得胀饱无比,而进膳的时间,却整整花了一个钟头。

等她们漱过口下座,李莲英才请安告辞,接着,宫门便下钥了。

“这么早就关门上锁,”珍嫔问王得寿,“晚上就不能到那里串串门子?”

“是!规矩这样。”王得寿答说,“宫里跟外面不一样,都是半夜里起身,所以歇得也早。”

“万一,万一有什么意外呢?”珍嫔问道:“譬如象上个月,太和门走火?”

“那……。”王得寿很老实,不知何以为答,迟疑了好半天才说了一句,“那时候,敬事房总管会来通知该怎么办!”

“敬事房总管是李莲英吗?”

“不是。可是他的权柄大,敬事房总管也得听他的。”

“喔,还有呢?”珍嫔问道,“还有那些人是掌权的?”

这“那些人”自是指太监而言,王得寿便屈着手指数道:“李莲英下来就得数崔玉贵,是二总管,再下来是硬刘……。”

“怎么叫硬刘?”

“他的脾气很硬,有时候连老佛爷都让他一两分,所以叫他硬刘,只有李莲英管他叫小刘。他年纪很轻,可是念过书,常常看《申报》,老佛爷有时候要跟人谈谈时事,只有硬刘能够对付得下来。”

“原来如此。”珍嫔又问:“皇上跟前呢?得宠的是谁?”

“万岁爷跟前,没有什么特别得宠的。不过,”王得寿回头看了一下,放低了声音,“有个人,主子可得稍微留点儿神。”

看他这种唯恐隔墙有耳的戒备神态,珍嫔倒吃了一惊,睁大了眼问:“谁啊?”

“是乾清宫的首领太监,姓王,名叫王香,大家都叫他香王。他是……。”

王得寿突然顿住,脸上的表情很奇怪,恐惧与失悔交杂,显然是发觉自己失言,不敢再往下说了。

珍嫔当然不肯默尔以息,“你怎么不说完?”她追问着。

“奴才是瞎说。”王得寿陪着笑,“主子别把奴才的话记在心上。”

“不要紧,你尽管说。”

“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奴才是胡言乱语,主子只当奴才什么都没有说。”

居然赖得干干净净!珍嫔有着被戏侮之感,心中十分不悦。但刚刚进宫,似乎不便真的拿出“主子”的派头,追究个水落石出。而就此不闻不问,却又于心不甘。那么,该怎么办呢?她这样自问着。

愣了一会,突生一计,随即冷笑一声,“你不说,随你!不过你要让我忘掉,那可是办不到的事。”她说,“过几天等我问王香自己就是。你下去吧!”

说完,珍嫔亦即起身,连正眼都不看王得寿,打算往后而去。这一下,王得寿可吓坏了,赶紧喊道:“主子,主子,奴才有下情。”

珍嫔站定了,回过脸来说:“我可不愿意听你吞吞吐吐的话。”

“奴才全说。不过,奴才说了,主子得包涵奴才。不然,奴才一条命就不保了。”

说得如此严重,珍嫔倒觉恻然,也谅解了他不敢轻易透露真情的苦衷,便放缓了声音说:“你是这里的人,我自然包涵你。可是,你也得拿真心出来才行。”

“是!奴才不敢欺主子。”王得寿低声说道:“主子当心王香,他是老佛爷派在万岁爷跟前的坐探。”

“坐探?”珍嫔困惑地问,“打探些什么呀?”

“那就不知道了。”王得寿很吃力地说,“反正主子将来要见了王香,留点神就是。”

“嗯,嗯!”珍嫔静静想了一会,弄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点点头说:“亏得你告诉我。

我会留神,也不会说破。你很忠实,很好!以后就要这样子,听见了什么有关系的话,要赶快来告诉我。”

“是!”王得寿觉得这位“主子”,年纪虽小,说话行事却很老练,便有了信心,也生出敬意,很诚恳地答道:“主子万安!奴才不帮着主子,可帮着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