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美的使者 第四节 歌舞乐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周南·关雎》)钟鼓之乐,在商周时代是贵族们风度的体现。史前也有钟鼓之乐,虽然那时还没有真正的贵族。不仅有钟鼓之乐,也有歌有舞,史前艰难的生活中也充满了愉快,充满了欢乐。

歌、舞、乐是起源最早的美的艺术,尽管它们在出现时并不算是标准的艺术形式,没有观众,还不属表演艺术的范畴。原始歌舞很难留下什么痕迹,尤其是音乐,我们是无法听到远古的旋律了。但是我们却可以由先民们遗留下来的各种乐器,还有一些有关歌舞场面的远古岩画等,去推测史前乐舞发展的进程。甚至可以由先民们遗留下的各种乐器,去找回逝去的乐音;由先民们留下的绘画,去模仿凝固的舞姿。

原始乐舞是在劳动中起源的,实际上,乐舞最初往往是劳动进行过程中的固定内容,属于劳动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原始狩猎部族的猎手们,在出发前要预演狩猎的过程,进行一次模仿狩猎活动的操练,还有模仿狩猎对象的表演,这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化妆舞会。在广西左江、云南沧源、内蒙古阴山发现的早期岩画中,都有这种狩猎者舞蹈的壮观画面,这舞蹈寄托着舞者祈求丰产的愿望,它的本质是再现狩猎活动,激励猎手的勇猛精神,唤起人们的集体精神。从这个意义上看,史前舞蹈是一种实用艺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与这种狩猎前的舞蹈相联系的,是一类庆贺丰收的舞蹈,用于表达狩猎与生产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这舞蹈有时要重演获得丰收的艰辛过程,使用的道具都是实用的工具。当神灵观念笼罩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时,乐舞又被用于祭神、娱神,而且有了一些固定的程式和传统的内容,真正美的艺术作品由此诞生出来。乐舞逐渐脱离劳动而不再是劳动的附属品,最终成为一种表演艺术。乐舞最原始的社会功能即便在当代社会也能表现出来,但抒情与愉悦的作用显得更突出了。有些纯艺术的乐舞不一定都直接表现劳动者的情感,但同样能唤起人们内心的思索,引起观众的共鸣,这便是艺术魅力之所在。


图15 马家窑文化舞蹈图案彩陶盆

史前舞蹈的舞姿之美,可以从我们提到过的马家窑文化舞蹈纹彩陶盆上看得很真切,陶盆上描绘了一个集体舞蹈的场面,舞者手拉手,踏着一定的节奏,步伐整齐地边歌边舞,一幅史前风俗画跃然眼前(图15)。在各地岩画中,所描绘的舞蹈场景也很动人,有单人舞、双人舞,也有场面壮观的多人群舞,包括狩猎舞、假面舞、征战舞、祭祀舞、生殖巫舞等,有些作品是属于史前时代的,就是年代稍晚的作品,依然体现出史前舞蹈的风格,让人感觉到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图16)。


图16 内蒙古乌兰察布岩画中的舞人

史前乐舞出现以后,还被广泛运用到宗教、巫术、丧葬、誓师、祝捷等仪式上,由此越来越深入人心,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任何舞蹈,尤其是群舞,必得有一定的节奏,所以伴奏是不可缺少的。初期舞蹈的节奏,主要是舞者自身的拍打与呼号,有时借用一些现成的器具敲打,由此制出打击乐器,这是史前乐器的主体。声乐和器乐的产生与舞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形成歌、舞、乐一体的结构。

早期的节奏性打击乐器,多是取材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后来发展起来的旋律性乐器也大体符合这个规律。从这个意义说,乐器的诞生与史前社会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打击乐中最古老的乐器是鼓,考古发现过一些史前陶鼓,以陶土烧制为筒形,再蒙以兽皮。青海民和阳山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一件彩陶鼓,形如现代腰鼓,可悬挂起来敲击。古有“鼓缶而歌”之说,缶即是陶盆,史前人拍击陶盆而为节奏当是常见的事。石块也是常采用的打击乐器,大块的石片能发出清脆的乐音。龙山时期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一件大型石片,背钻一孔,可吊挂起来敲击,这就是后世所说的石磬。青铜时代的石磬磨制光滑,制作规范,成套的磬能奏出优美的完整乐章,它的祖型就是史前的打制石磬。此外,后来常见的钟和铃形乐器,在史前时代即已有了制作,龙山时代有陶钟与铜铃,不过发现的数量不是太多。

除打击乐外,史前的吹乐也很发达,明亮的音色,高亢的旋律,不须太高的演奏技巧,也无须高超的制作工艺,所以受到史前人的重视和喜爱。史前吹乐主要有哨、笛、埙〔xun熏〕、号等,都有实物出土。笛、哨均用动物肢骨制成,江苏吴江梅堰遗址、河姆渡遗址都有出土,数量多达100件。不久前河南舞阳县贾湖一座新石器时代墓中一次出土16件骨笛,年代测定为距今7500年以上。这些骨笛大多钻有七孔,通过实验测音,得知它们已具备七声音阶结构,发音准确,有的尚能吹奏出旋律。这是一种直握笛,墓主人可能是一位直笛演奏家,或者是一位乐器制作工匠。贾湖骨笛的出土,导致了音乐界对中国史前音乐发展水平的重新评价,过去一直认为“中国乐制只有五声音阶”、“先秦无七声音阶”,这样的结论显然没什么讨论的价值了。

中国古代的埙是很有特点的吹乐,系用黏土抟成,握在掌中即可吹奏。这种乐器的起源也可追溯到史前时期。河姆渡遗址出土过无音孔的陶埙,西安半坡遗址也出土过二件陶埙,外形如橄榄。其他地点发现过球状、鱼状、管状陶埙,有吹孔,也有音孔。埙音较为低沉圆润,适宜表现荒野情趣,可能在史前很流行这种吹乐。史前吹乐中还有一种陶质号角,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一件,形如牛角,可以吹奏出浑厚的乐声。可以想见,史前真牛角做成的号也是有的,只是目前还没有发现而已。

史前是否已有弦乐器,目前还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还没有找到可靠的证据。

乐舞作为美的享受,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早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早已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在史前时代的社会生活中,乐舞更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尽管那时已有了一些专家,但它从来都是大众参与的活动,人人都有这方面的天赋,言传身教保证了这传统代代相传,保证了这门艺术不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