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古代其他棋戏 第七节 广象戏

“广象戏”是北宋晁补之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大象戏”进行改革而创制的一种古代棋戏。

关于“广象戏”的棋图、着法和实例,晁补之在所著《广象戏》谱中加以记述。尽管“广象戏”在创制出来以后并未流行,但在南宋时尚有《广象戏》谱留存。南宋以后,广象戏的棋图失传。但是,宋郑樵《通志》说有《广象戏格》一卷,马端临《文献通考》也说有《广象戏图》一卷,可见“广象戏”原本有图有例,只是后来失传。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广象戏·序》一篇,收入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杂艺术》中,从中可以知道广象戏创制的本意以及这种棋戏的形制和大概情况。

晁补之生于北宋仁宗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卒于徽宗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他自幼爱好象棋,常被那种“纵横出奇,愕然莫测”的象棋所吸引,长大成人后总觉得那种棋盘为纵横11路的“大象戏”还不够尽兴,于是就请了一些民间棋艺家,根据他的意图和兴趣,把棋局由纵横11路扩大到纵横19路,就是利用19路的围棋盘,同时把棋子由总数为32子扩大为98子,改名为“广象戏”。

广象戏的棋盘与七国象戏相同,都用围棋盘,纵横各19条直线,共361交叉点。棋子共98枚,即双方各49枚。但棋子的兵种以及双方开局以前棋子在棋盘上的摆法,因原谱失传而无法详知。据近人研究,棋子在棋盘上的摆法可能与七国象戏相类似。七国象戏里,每方各排依次是一、三、五、七子,最前方再加一排安置行人一子。广象戏里,开局以前的原始摆法可能是:靠近棋盘中央,每方最前一排各置一子,第二排各置三子,第三排各置五子,第四排各置七子,第五排各置九子,第六排各置11子,第七排也就是底线这一排各置13子。照这样摆法,棋盘中央区双方有缓冲地带为五个交叉点,每方底线左右两端各空出三个交叉点。各排棋子总数双方各为49子,但具体有那些兵种,在各排如何列阵,仍然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