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唐、五代服饰 第六节 戎服

唐代武官戴武冠。服装当时有裤褶之制、裲裆之制、螣〔teng腾〕蛇之制。所谓裤褶之制,即上着褶(一种短衣)下缚裤,便于骑乘。这种装束,五品官以上,用细绫及罗制成,六品官以下,用小绫制成。三品官以上服紫色,五品官以上服绯色,七品官以上服绿色,九品官以上服碧色。裲裆之制:其一当胸,其一当背,短袖覆膊。螣蛇之制:以锦为表,中实为绵,犹如蛇形。

唐代的戎装,还有袍(将军、军士均用)。延载(公元694年)以后,在将帅袍服上绣有雄狮、猛虎、飞鹰等图纹,以示武将的勇猛气质。当时军队有一半以上配有铠甲。在“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边塞要地,“将军金甲夜不脱”(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塞外疆场,“都护铁衣冷犹著”(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可见,边防线上的官兵日夜铠甲不离身,他们为守护疆土而长备不懈。铠甲的种类多达十几种。据《唐六典》记载,最著名的是明光铠。它以十字形甲带系结在胸前,左右各有一块圆护和肩缀披膊。腰下部左右各有一块“膝裙”,小腿各加一只“吊腿”。有的在铠甲前身左右两片上,各在胸口处装有圆形护镜,铠甲背部连成一片。前后两甲在肩部用带扣相连。两肩披膊作两重,上层作虎头状,烘托出猛虎般威风的气势。中宗时,甲的形制又有变化,披膊作龙头状,以示为君王效忠的决心。还有绢布甲,是用绢帛之类的纺织品制成的,结构轻巧,造型美观,但不具有防御能力,多为武将、侍卫平时服饰,以显示皇家军队的威严。

唐代也实行佩剑制。当时佩剑有金装剑、苍玉剑等,有只佩、双佩等品级规定。皇帝佩鹿卢玉具剑,皇太子、侍臣佩剑也相当普遍。朝廷上百官走动,佩剑摆动作响,威风凛凛。还有一种剑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威,即上方(也作尚方)宝剑。它是皇帝御用宝剑,亲信大臣得到它,有权先斩后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