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名山大川的由来 第二节 宗教与审美

汉代,中国产生了道教,传入了佛教。宗教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逐渐产生影响。道教认为名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教徒们上山修道,以求得道成仙。佛教则要求信徒彻底转变自己的世俗欲望,通过潜心苦修求得解脱。出于教义与修身养性的目的,他们把名山胜境作为超脱尘俗的“仙山佛国”,看成进行宗教活动的理想场所。道教、佛教与自然神崇拜的主要区别,前者是崇拜人神鬼神,后者是崇拜自然神。“天下名山僧占多”,教徒们占名山胜境,是进行宗教活动,而不是崇拜山神和水神。

魏晋南北朝时期,游览名山大川已成为士大夫、文人的新风尚,自然山水开始成为人们独立的游览审美对象。热爱名山大川、寄情山水的诗人、画家、士人、官宦、僧人和道士们常常集结于名山胜水之间,欣赏山水,清谈玄理,吟诗作画,建设寺观,参禅悟道,结成朋友。可见,中国名山风景的开发和建设,一开始便有许多有文化素养的人士参与,渗透了深厚的文化内容。优美的自然风景激发了他们的灵感,于是悟之于胸,发之于笔墨,开创了中国山水文化的新纪元。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山水诗,在中国绘画史上诞生了山水画派。山水诗和山水画,都是作者游览名山大川与自然山水神交情合的结果。如山水诗奠基人谢灵运即以纵情遨游名山大川而出名,山水画家宗炳,更是“栖丘饮谷”30多年,竟不知老之将至的人,由于他的心灵与山水融为一体,所以有深刻的审美体验,达到出神入化的畅神境界。使审美主体进入山水审美的自由王国,从而获得自然美的最大享受。

名山大川的功能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完成了从自然崇拜到宗教与审美的伟大转变,并产生了崭新的山水文化,包括:山水美学、山水诗、山水画、山水文学、山水园林、山水音乐、风景建筑、宗教文化、山水地理以及有关山水的哲学思想等。风景这一名词及概念也是从这一时期产生的。山水风景在人们,尤其在文人士大夫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唐宋时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宗教隆盛,文人学士游览名山大川,群众性的朝山进香和游览风景名胜活动相当盛行,这就大大促进了名山大川的建设,不仅有寺庙、宫观等宗教建筑,而且有许多书馆、书院、亭阁及摩崖石刻等文化景观点缀在自然山水之间。即便是寺庙、宫观,也无不渗透着山水文化的光彩。不少文人、名士、学者、官宦及旅行家,为追求自然山水之美而踏遍天下名山大川。他们情寄山水,触景生情,发之于笔墨,著之于文学,再现于书画,把山水文化推上了历史高峰,在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已不在宗教文化之下了。

“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以“一斗百篇逸兴豪,到处山水皆故宅”的豪情逸趣,浪迹天下,为名山大川写下大量不朽佳作。李白的诗因得灵于名山大川,显得博大瑰奇;壮丽的河山亦因李白的诗而更加绚丽多彩。苏东坡一生屡遭贬谪,飘游四方,但他热爱祖国山水,见到名山大川就兴高歌咏。他深得长江之壮美,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钟爱西湖之秀丽,写下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绝世佳作。苏东坡不仅热爱山水,在他做地方官时,还带领百姓先后疏浚建设过三个西湖,把水利工程与风景建设结合起来。今天杭州西湖的苏堤和广东惠阳西湖的苏公堤便是当年的杰作。

宋山水画家郭熙对真山水的观察欣赏非常深入,他在《山水训》中总结了一套观赏山水的理论和方法,如“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意思是远看把握山体的宏观形态,近看要仔细观察山石的本质特征。他还提出不同季节人与山水环境的感应关系,从而产生不同的美感和情感。在中国山水画论中,对山水风景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关系作了生动贴切的比喻,“山之体,石为骨,林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脉,云烟为神彩,岚霭为气象,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也”。这对我们在名山大川建设中处理自然与人文景观关系仍有借鉴作用。

唐盛世,也是宗教发展最隆盛的时代,尤其是佛教。佛寺遍及名山大川,宫观进入仙山洞天,大大促进了风景区的开发和建设。成千上万人朝山进香、游览山水,是古代较大规模的旅游方式。这种活动也培养了人们对名山大川的审美意识和保护、建设风景名胜的自觉性。

宋代盛行于名山大川办书院,为风景区增添了新的文化功能。著名的宋代“天下四大书院”,成了今日有名的历史文化景观。

唐宋时期出现了大批闻名全国的名山大川和游览胜地,不仅有传统的五岳、五镇、四渎及省、州、县的十景、八景等风景名胜系统,而且有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和佛教四大名山等多种系统的名山。此外,还有许多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如杭州、苏州、扬州、桂林等。现在我国84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市级风景区,绝大多数在唐宋时期就已成名了。

明清时期名山大川发展虽无重大突破,但在山水审美、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也在不断地深化和提高。例如明成祖朱棣时建设道教名山武当山是我国名山风景区建设史上最典型最成功的实例。用现代的话说,武当山是国家投资,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连续完成的。朱棣的目的是宣扬“君权神授”,借“玄岳治世”,来巩固自己统治地位。但武当山在风景建设上充分体现了我国山岳风景建设的传统特色,创造了以自然景观为主,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的完美景观。尤其是为保持自然山体的完美性,在设计施工时,朱棣还亲自下圣旨“其山本身分毫不要修动”。正是由于历代风景区建设严格遵循因山就势,不破坏地形,虽经历数千年岁月,我国的名山大川风景依然保持她那美丽的自然风貌,融入了得体的文化景观。这些宝贵的经验,仍然是指导我们今天建设中国山水风景区的重要原则。

我国名山大川中现存的大量历史文化景观基本上都是明清时期重建或重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