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明清民间杂技的发展 第二节 明清之际行香走会杂技表演
明清之际的行香走会,又被人们称作庙会,是一种民间的又带有一定宗教色彩的群众活动。
在行香走会活动中,最受群众欢迎的是杂技表演,而宗教性的活动也往往靠这些演出招引观众,借此扩大影响。参加这种演出活动的,大多数是农民,并不是专业的杂技艺人。这些农民在田地里辛辛苦苦耕作了一年,在农闲的时间里,就凭着自己会的一手杂技艺术,到外地去做短期的演出活动,这样不仅能够调剂一下自己平日单调的乏味的生活,还能够挣到一些钱,以贴补家庭之需用。因此每逢庙会时,他们便自动或应人邀请凑集在一起,举行联合演出活动。他们敲锣打鼓,踏着高跷,有的还化装扮演历史上和传说中的人物,在走会的队伍里大显身手。这情况正如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所说的“杂耍之技,来自四方,集于堤上”。
图33 《豫园把戏图》(见《吴友如画宝》)
在行香走会中表演的杂技,大多数为武术性和体育性的节目,如飞叉、狮子舞、耍龙灯、舞流星、飞钹、高跷、扛子、中幡、花砖、花坛、石担、石锁等,清末吴友如绘的《豫园把戏图》,就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当年上海城隍庙庙会演出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