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历法 第三节 傣历
2000多年以前,傣族就与中原地区的汉族发生交往,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史书中称之为“永昌徼外掸国”、“日南徼外掸国”。同时傣族又受到印度传来的小乘佛教的影响,吸收了印度历法的某些内容,使傣族历法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
傣历纪元定于公元638年3月22日。平年12个月,单月30日,双月29日,共354日。八月是双月,应为29日,但隔几年就会加一日,成为大月。傣历规定朔望月为29.530583日,八月变大月的做法实质上是以闰日来调整月长,使其接近朔望月。傣历不但有闰日,也有闰月。闰月固定为30日,故闰年有384天或385天。置闰周期采用19年七闰法,闰月规定设在九月后,叫“闰九月”。因此,傣历是一种阴阳历。
图24 傣历年历表及九曜位置表
傣族习惯上把每个月分成上下两部分,上半月15天,下半月14或15天。上半月从第一天开始,称为月出一日,月出二日,直到月出14日,上半月的最后一天为月出15日。下半月从第一天开始,称为月下一日,月下二日,直到月下14日,月末那天叫做月黑之日。由于傣历重望不重朔,又使用平朔,使傣历初一与汉历初一往往并不重合。
傣历在划分天区上,二十七宿和十二宫并用。计算日月行星位置时,以黄道坐标系表示,黄道一周为360°,1°等于60′。傣历中行星的恒星周期很精确,其中金星、水星的数值与现代理论值一致。
过去,天文历法知识只能由傣族中的佛教徒掌握,编印历书是佛寺的特权(见图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