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春在溪头荠菜花——花部篇 第一节 花雅之争
清代戏曲有“花”“雅”之分。对此,李斗《扬州画舫录》说得很清楚:“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可见,花部指昆曲以外的所有声腔剧种,包括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
花部地方戏兴起于民间,有些剧种早在传奇和昆曲还相当繁荣的时候便已形成。但是,由于昆曲唱腔委婉,曲牌丰富,细腻动人,又有传奇、杂剧作为雄厚的文学基础,因而赢得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的普遍爱好,形成自宫廷官府至市井庙宇广泛流传的局面。清廷更是竭力扶持雅部,明令禁演花部,使昆曲一直居于剧坛盟主地位,影响遍及全国。花部地方戏一直处于附庸和陪衬的地位,未能形成气候。
乾隆以后,昆曲和传奇开始衰落。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清朝国家的统一,政权的稳固,清统治者不断加强思想上的控制,整个封建文化进入整理总结期。官方动用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几千年来浩如烟海的典籍和文物进行搜集、钩沉、订正、考辨和编纂。于是,考据学(朴学)大兴。在森严的文网下,本来就有不少剧作家望风觇〔chan搀〕景,畏避三分;考据学的兴盛可以说为他们提供了一条逃避现实、远祸全身的出路。清代传奇的数量虽然不少,但多是案头曲子,不适宜搬演,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日益空疏、淡薄。
传奇和昆曲从明到清兴盛了将近400年,形式也越来越凝固、僵化,规范日益繁缛严密。全本戏篇幅过长,不易演完。选择折子戏片断演出,又使外行观众不知首尾,难窥全貌。传奇采用曲牌联套音乐结构,在曲牌联缀方法、声腔艺术处理、音乐乐理和歌唱方法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达到精妙绝伦的程度,但同时也日渐暴露出许多弊病。如曲牌节奏四平八稳,难以表达热烈奔放的情感。长短句填词,格律限制太严,不易掌握。曲辞艰深,难看难懂。越是到后期,这些弊病就越严重,远离了生活和观众。
传奇和昆曲的衰落,迫使戏曲艺术不断地进行变革以求得生存和发展,“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于是,花部地方戏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似群芳野卉热烈绽放,形成继元杂剧、明清传奇之后的第三个高潮,揭开了中国戏曲史上极为灿烂的篇章。
花部起初大都流行于乡村野店,在庙会、草台上演出,内容浅显,行当简单,多系“二小”或“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往往不被重视,称为“土戏”或“杂戏”。待到它们逐渐成熟、站稳脚跟之后,便沿着商路、水路、官路流入城镇。乾隆年间,形成北京、扬州两大戏剧中心。特别是北京,由于乾隆皇帝是个戏迷,不断举行大规模庆寿活动,各地名伶荟萃京师,使得北京剧坛无腔不备,无戏不有,争奇斗妍。当时,有所谓“南昆、北弋、东柳、西梆”之说。
充满活力不断壮大的花部与颇具实力但日益衰颓的雅部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花部不断给雅部以冲击,同时又从雅部那里吸收借鉴艺术营养以壮大自己,最后取而代之。“花雅之争”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回合:
首先是弋阳腔与昆曲的争衡,弋阳腔早在明万历年间便流播到京师并进入宫廷。由于弋阳腔也是曲牌联套,而且大多数曲牌与昆曲无异,所以为昆曲创作的剧本略作改动,有时几乎不必改动,就可以用弋阳腔演唱。于是,宫中所演历史大戏渐渐从全部演昆曲,逐渐过渡到昆弋相间、昆弋并举。这样,弋阳腔便由被清廷限制禁止的花部中分化出来,变成皇家御用腔调之一,成为与昆曲并称的“雅部”,不在禁演之列了。弋腔逐渐京化、雅化、规范化、程式化,被人称为“京腔”。乾隆年间出现了贺世魁绘制的“京腔十三绝”,轰动一时。京腔与昆曲竞争的结果,只不过削弱了昆曲的势力,取得平起平坐的地位,并为秦腔、皮黄的发展铺平道路,但它并不能取昆曲而代之,升为剧坛盟主,反不及弋阳腔和从它衍化出来的各种高腔广泛流行。昆曲虽不能再独霸剧坛,但由于它历史悠久,家底丰厚,官僚士大夫深深喜好,始终在京师剧坛占有一席之地,并继续对各地方剧种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昆曲在与各地语言合流中产生的各种流派昆曲仍在流传。
继弋阳腔之后,与昆曲抗衡的是秦腔。秦腔轰动北京是从秦腔表演艺术家魏长生进京开始的。魏长生于乾隆末年数次进京献艺,轰动一时,大有压倒昆、弋两腔之势。由于清廷屡出告示,扶持雅部,强迫魏长生等秦腔艺人改习昆弋,魏长生被迫南下,但在扬州、苏州等地同样产生了巨大影响。
“花雅之争”的第三个回合在徽班与昆弋腔之间展开。魏长生离开北京后不久,适逢乾隆弘历80大寿。兴起于安庆、活跃于扬州的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个著名的徽班陆续来北京演出。三庆擅长演出故事曲折的大轴子戏,四喜擅长演唱曲子,和春的武把子令人叫绝,春台的孩子演员十分出色,真是争奇斗妍,各有绝活。四大徽班技艺精绝,又荟萃了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等著名演员,因而深受北京观众欢迎。道光年间,徽班艺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以徽调中的二黄和汉调中的西皮为基础,并不断吸收京腔、昆腔、秦腔及其他地方小戏和民间曲调的营养,熔铸成皮黄为主的京剧。京剧的形成标志着“花雅之争”的结束,花部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京剧在清朝最高统治者慈禧的大力扶持下,博得群众的爱好,扎下很深的根基,造成作家层出,剧目猛增的盛况,夺取剧坛的王冠,继“盛世元音”昆曲之后,成为流布四方的“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