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其他史学名著举例 第二节 历史地理巨著——《水经注》
《水经注》原书40卷,100万字,现存约30万字。
作者郦道元,字善长(约公元465年或公元472—527年),北魏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曾做过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等。雍州刺史萧宝寅准备叛魏,朝廷却命郦道元出任关右大使,结果被萧杀害。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爱读奇书,知识渊博,很有才气,是我国有名的地理学家。除撰有《水经注》外,还写有《本志》、《七聘》等,可惜已经失传。
我国古代有一部关于水道的地理著作《水经》,但内容太简单,又有不少错误。郦道元以《水经》为纲,参照汇集了《山海经》、《禹贡》、《汉书·地理志》等400余种前代著作中的有关文献资料,其中仅古代地理书籍就有90多种,大多是《隋书·经籍志》未见著录的,后来人们是从《水经注》中才知道的,所以从文献角度看,《水经注》可以称为南北朝时期地理的集大成之作。郦道元还很注重实践,亲自踏察了北方各地,到处探求采访,书中记载的300多块碑石,多是他亲自探求询访的。他亲临过长江三峡、黄河龙门,写出了生动的篇章。他写的《水经注》,实际是一部新的综合性历史地理巨著。书中记下的水道有1200多条,比《水经》多了八倍多,文字几乎是《水经》的20倍。从江河到溪流,尽收书中。他不仅记下河流的源头、流向,还记下了以前的故道,水流源头的伏流及各水道的水文变化等情况,至今还有科学参考价值。有关水道流域的水利设施、山岳、城市、物产,甚至民间传说、碑刻、方言、民谣等都做了记载,这些史料非常珍贵。比如有关高梁水的记载,高梁水是北京附近的重要水道,过去记载非常简单。而《水经注》引用了晋惠帝时立的刘靖碑的碑文,使我们了解到曹魏时这里的人民曾修筑水堨〔e饿〕,开渠道。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又修车箱渠,引水灌田,渠从蓟西北经昌平,东到渔阳潞县,长三四百里,灌田万余顷。这样翔实而具体的材料,至今对我们研究北京附近的河流变化、地形变化仍有现实参考价值。《水经注》还纠正了《水经》和《汉书·地理志》中的失误。比如泗水的源头,两书都记载错了,郦道元亲自考察,找到了它的真正源头。郦道元生活在北魏,但《水经注》不以北魏疆域为限,而是放眼全国,以所谓的“禹域”为限,这是他的远见卓识。当然,郦道元没能到南方亲自踏察,所以南方的有些资料不大准确,存在北详南略的缺点,这是客观历史条件造成的,不能苛求古人。
《水经注》的文笔极好,在文学史上有很高地位。对后代散文、游记影响深远。《水经注》既是地理著作,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又是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熔历史地理与文学于一炉,真是千古“奇书”。千百年来人们读它像读散文、游记一样,其中一些篇章尤为脍炙人口,如对700里三峡幽深险峭、重峦叠嶂景色的描写,简洁明快,极为精妙,被誉为写景散文之绝品。
《水经注》自问世以来,为历代学者所重视,比如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时,就引用了不少《水经注》的史料。但《水经注》在流传中命运不佳,传抄舛误,经、注混淆,部分佚失,很少善本。这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研究《水经注》的学者很多。著名的成果有清全祖望的《水经注校正》,赵一清的《水经注释》,戴震的《水经注校》、杨守敬、熊会贞的《水经注疏》,近代王国维的《水经注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