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宗法礼仪 清代的太监
中国从有封建社会开始,就有太监存在。封建帝王为了自己的威严,也为了后宫的名声,所以用太监来作皇宫内的奴仆。而太监的生理缺陷也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有了心理上的缺陷。他们是“奴才”,是很受苦难的一群人,但同时又由于最接近皇帝,很容易掌大权,而太监掌权往往是朝政混乱的产物和直接原因。汉代的十常侍、明代的刘瑾、魏忠贤都是很好的例子。
清朝皇帝在吸取了明朝灭亡的教训后,对太监的管束还是比较严的,顺治皇帝曾经在交泰殿立铁牌不许太监干政,康熙皇帝即位后,也采取了严禁太监赌博、酗酒、斗殴、结党的措施。还专门设立了管理太监的机构——敬事房
康熙朝定敬事房总管为五品,雍正朝定大总管为四品,乾隆朝规定太监不能加一、二、三品的头衔,这些都是防止太监专政的一项措施。但到了清朝晚期,慈禧太后独断专行,完全不顾祖训,硬是赏大总管李莲英二品顶戴,李莲英也成为了清朝最有势力,最风光的太监,他的成功也预示着大清王朝已经走上了明朝的老路,最后终将灭亡。
敬事房下设太监机构120多处,每处都规定人员与职责,管理非常严格,乾隆时期,太监总数2600人左右,虽然现在看来制造这么多生理有缺陷的人服务于皇帝一人,似乎太过铺张,但总比明朝的宦官逾万人要强得多。咸丰以后,由于圆明园被烧,太监降至2000人左右。
那么,太监的来源是哪里呢?清朝的太监大多数是来自河北的贫苦农民,有些是作为俘虏或是罪臣的后代,被充入后宫为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