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琴棋书画 几近失传的“弦索十三套”

弦索是什么?

弦索是以弦乐器为主的管弦乐合奏的通称。

弦索十三套又是什么?

弦索十三套指的是弦索的一种合奏的音乐,共有十三套乐曲,故名弦索十三套。

早在明代时,北方就曾经流行过一种“弦索”,其乐器有提琴(与元代胡琴相似,二弦,用獾毛做的弓拉奏)、火不思、兔儿味瑟(与筝相似的弹拨乐器)、机(近似于轧筝的拉弦乐器)等等。当时也流行于北方汉族人民中,演奏曲有《梁州古调》等。同时还用作北京小曲等歌曲的伴奏。

这种弦索到了清代初年进一步发展,除了前述乐器,还添加了笙、管、笛、箫等吹奏乐器和云锣、拍板等打击乐器。这种器乐合奏在清代宫廷演奏时,称为“番部合奏”,共有十五人。

而弦索十三套则在清乾隆、嘉庆时代以前就已流行,后来,蒙古文人荣斋进收集整理,于1814年完成,取名《弦索备考》。

弦索十三套,以琵琶、三弦、胡琴、筝等弦乐器为主,曲有《十六板》、《琴音板》、《月儿高》、《海青》、《阳关三叠》、《清音串》、《平韵串》、《琴音月儿高》、《松青夜游》、《合欢令》、《将军令》、《普庵咒》、《舞名马》共十三套乐谱,其中以《十六板》最难。《合欢令》和《将军令》两套为筝谱,其余均为胡琴、琵琶、三弦和筝的合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