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琴棋书画 蔡文姬与胡笳十八拍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大名士,因事死于狱中,蔡邕膝下无子,只有文姬一个女儿。文姬,名琰,自幼聪颖过人,博学多才,尤其在文学和音律方面更是出众,是个出了名的才女。父亲死于狱中,文姬孤苦无靠,只好跟着难民到处逃亡。有一天文姬在逃难中正好碰上匈奴兵,被其掠去。从此,她流落匈奴,成了左贤王的夫人。

左贤王很宠爱文姬,夫妻感情很好。蔡文姬在南匈奴一住十二年,生有两个孩子。但是仍然十分思念故乡。其靠着自己的音乐天赋,创作了《胡笳十八拍》,经常演奏,借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曹操派朝臣周近出使南匈奴,赎迎文姬。文姬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洒泪与左贤王和两个孩子告别,踏上了归乡的道路。经过长途跋涉,数月之后,终于回到了曹操的大本营邺城。

这就是文姬归汉的故事。

那么,胡笳是什么乐器呢?

笳,出于西北民族地区,汉时传入中原,“鸣笳以和箫声”,最初是“卷芦叶为笳,吹之以乐”,后在形制上有所变化,将芦叶制成的哨插入管中,就成了管制的双簧乐器。它的形似筚篥,是汉代鼓乐中的主要乐器。

笳有相当的表现力,“刚柔待用,五音迭进”。胡笳就是胡地的笳,在汉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游牧民族中,善于表现凄怆,哀怨的情感,富有悠远的穿透力,很符合那些边远游牧民族英勇强悍的个性及牧马吹奏的特色。

在汉魏历史上流传有不少运用笳声作战的故事。历史上也有不少有关笳的文章,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更为笳添加了一种感伤而诱人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