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中古时期的欧洲 王位争夺引发的大战——英法百年战争
英国和法国这两个隔海相望的邻邦在1337—1453年发生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这场战争起因十分复杂,包括王位继承问题、领土争端以及对佛兰德尔的争夺等问题。
长期以来,英国王室一直和法国贵族通婚,英国的诺曼王朝(1066—1154年)和安如王朝(1154—1399年)都由法国封建主创立,因此英王室在法国法国境内北部沿海一带拥有大片领地。后来一些领地相继被法王收回,但这时南部的阿基坦和加斯科尼仍在英国手中。于是英国想扩大领土,法国想完成统一,双方经常发生冲突,甚至干戈相向。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去世,因为他没有男性继承人,加佩王朝绝嗣。法国三级会议推举查理四世的堂弟——瓦罗亚家族的腓力继位,是为腓力六世(1328—1350在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之母是腓力四世之妹,他以法王外孙资格要求继承法国王位,但法国以女子无继承权为由加以拒绝。爱德华三世不甘失败,伺机报复。
另外,法国北部的佛兰德尔毛纺织业发达,物富民殷。而当地又是英国羊毛最重要的销售地区,羊毛输出是英王的重要财源。在王位争夺战中失败的爱德华三世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以对法国施加压力,腓力六世则下令没收英王在法国的领地。两国关系日益恶化。火上浇油的是,佛兰德尔地区虽然在政治上隶属法国,但在经济上却和英国关系更为密切。为了保持纺织原料来源,佛兰德尔支持英国的反法政策,承认爱德华三世为法国国王和佛兰德尔的最高领主,使英法两国矛盾进一步加深。1337年英法两国互相宣战,战争爆发。1340年,英国海军战胜法国舰队,控制英吉利海峡,一场百年战争从此在法国的领土上展开。
1346年英法两军在法国北部克勒西小镇进行了第一次大战,双方国王均亲自上阵。英军以步兵和弓箭手作为主力,骑兵则分布在两翼。而法军则以骑士为主力,从热那亚雇来一批椅披弓箭手配合作战,兵阵杂乱无章,如同乌合之众。结果英军以3名骑士和大约40名步兵的损失,打死了1500名法国骑士。
克勒西战役后,由于英吉利海峡沿岸黑死病盛行,导致大量人口死亡,英法双方被迫休战。到了1356年,两国军队又打响了普瓦提埃战役。英国王子爱德华以7000人对新即位的法王约翰二世率领的近20000人的大军。爱德华将长弓手呈V型排列于两翼,其余骑兵全部下马排为3个防御队。英军左翼首先挑战,随后在正面发动了3波步兵冲击。法军主力在法王约翰二世亲自率领下发动冲击。关键时刻,隐藏在英军背后的树林中的精锐骑兵突然出动,绕过法军侧翼从背后攻击法军。毫无防备的法军立时崩溃,英军把法王约翰二世和许多贵族都俘虏过去,然后向法国索取大宗赎金。
这时的法国经济因战争而陷于完全破坏状态,人民生活极端困苦,于是掀起了一场又一场起义,其中著名的有马赛领导的巴黎起义(1357—1358年)和扎克雷起义(1358年)。法国被迫于1360年与英国在布勒丁尼签订和约,割让大片领土给英国,并交纳巨额赎金换回约翰二世。
约翰二世于1364年病逝。王子查理即位,是为查理五世(1364—1380年)。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励精图治。一方面整顿税收,增强财政实力;另一方面加强军队的建设和训练,建立海军,加强陆军,组建炮兵,重建防御工事,起用杰出将领。经过十多年的奋斗和苦战,军事形势明显好转,除沿海少数城市外,法军收复了大部分失地。
1380年,查理五世去世,由未成年的查理六世继位(1380—1422年)。由于他成年后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大权落在封建贵族手里,他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当时,形成了以勃艮第公爵为首的一派和以奥尔良公爵为首的另一派,这两派封建贵族明争暗斗,互相倾轧,而英王亨利利用法国封建主的内讧之机,于1415年发动了侵法战争。由于勃艮第派与英国结盟,奥尔良派仓促应战,法军惨败,很快失去了巴黎及法国北部地区。1428年,英军围攻通往法国南部的要塞奥尔良,该城是军事重镇,据有该地,英军就可以长驱南下。深重的苦难唤醒了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在法国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东北边境一个村庄里,农家姑娘贞德挺身而出。她克服重重困难,见到了在南方执政的王太子查理,说服了他,得到一支军队。贞德身披戎装,手执军旗,带着军队向奥尔良猛进。法军士气大振。1429年5月,法国军民以高涨的爱国热情击退了包围奥尔良的英军,乘胜收复了许多城市。贞德成了人民爱国热情的象征,被称为奥尔良姑娘。但是法国封建主对她的声望和影响感到不安,蓄意谋害这位英雄。在巴黎东北贡比涅附近的一次战斗中,封建主故意关闭城门,截断她的归路。贞德不幸被勃艮第公爵以高价出卖给英国人,最后被英国人组织的宗教法庭以“妖术惑众”的罪名处以火刑,活活烧死在鲁昂的广场上。但是贞德的牺牲更加激发了法国军民的爱国热情。他们奋勇杀敌,取得节节胜利,1453年7月,英军被逐出法国,只有加莱港仍在英军手中。百年战争最终以法国收复失地和国家的统一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