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从汉字看中国古代行政区划 一、邦国封地

从古至今,植树都是泽被后世的好事,今天多从环保考虑,而古代,除了环保之外,植树还有划定疆界的作用呢!甲骨文“邦”字作“”,像在田上植树之形,表示以植树作为划定疆界的标志。古代诸侯国称作“邦”,“邦”是“疆界内的封地”,后来又增加表示人群聚居地方的“邑”(简化为右“阝”)构件。这种以植树定疆界的习俗也流传到了今天。现代农村,不同村庄的土地往往以成行的树木或沟渠为界限。除此之外,这种习俗在其他汉字上也有反映。比如“封”字,本义就是划定疆界,它的甲骨文字形作“”,像在土堆上植树之形,表示“堆土植树为界”,到西周时金文增加手形作“”。



“国”的甲骨文字形作“”,由“戈”和“囗”两个构件组成,“囗”表示一定的疆域,“戈”是武器,整个字形表示用武器守卫的疆域。后来,为了突出疆域特点,又在外边增加了一个“囗”构件,作“國”,简化为“国”。“国”在古代文言文中常用作“王、侯的封地”或“都城”,前者如“齐国”“鲁国”“诸侯国”,后者如范仲淹《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现代汉语中,国的意思是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治实体。


“家”的甲骨文字形作“”或“”,像房屋内有猪之形,以房屋和猪表示拥有一定的私有财产的血缘团体,即“家庭”。在中国古代,“国”指诸侯统治的地方和疆域,“家”指卿大夫统治的地方和疆域。后来两者通称成为“国家”,现代汉语中的“国家”一词主要指“国”。“国家”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定义。在古希腊,国家是指城邦的意思。现代国家,一般包括三要素,即人口(居民),领土(疆域),主权(权力)。而“家”在现代主要指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