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警卫工作中的情思 国庆游园回溯

1971年国庆节前的17天,我国突然发生了惊心动魄的“林彪事件”。事件发生后,我国改变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五一”、“十一”登临天安门城楼检阅游行队伍的庆贺方式,变为在北京几大公园游园联欢的方式庆祝国际劳动节和国庆节的到来。

1971年国庆节是首次实施游园联欢的第一年。国庆节前,“林彪事件”还没有对外公开,直到9月24日,我连警卫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门前大型彩车仍在做最后装饰调试,天安门广场照样学生彩排,广播照样播放林副主席教导我们说……一切迹像仍给人一种我国和往年一样要在天安门前举行游行庆祝国庆的感觉。但我们知道这是按照周总理指示,尽量赢得时间,处理好林彪事件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北京市和北京卫戍区等警卫部队都按周总理的指示,紧锣密鼓不动声色地筹备着中山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颐和园等各大公园的国庆游园活动。

我部因在天安门前执勤,所以便奉上级命令抽调一部分官兵参加中山公园和劳动人民文化宫每年的“五一”和“十一”游园警卫工作。自1971年国庆至1974年国庆,我几乎每年都要参加两次游园警卫工作。为搞好较陌生的游园警卫,确保安全,部队紧急制定了游园警卫方案,并组织参战官兵进行了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预演。

国庆节当天,秋阳高照,碧空如洗。天安门城楼崭新的大红宫灯高挂,猎猎红旗迎风飘扬。天安门广场摆放的几组大型花坛和纪念碑前的孙中山画像,都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上午八时,洋溢着幸福笑容的首都干部群众按游园票(当时因阶级斗争观念过强,游园票都是下发到各单位,审查后发给个人)簇拥到各公园门口。我们有的帮助验票,有的疏散游人,有的在首长经过的路线巡视。园内都布置一新,大红灯笼挂满了园内的各个角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2周年的鲜红标语挂在了多处醒目位置,树与树之间挂满了红黄蓝三角小旗,组成不同图案的各种鲜花尽相绽放,就连大小通道两旁也摆满了盆花。大家争相与花合影。身穿新衣洁装的靓男倩女仿佛找到了释放心情的乐土,你嘻我闹,相拥相笑,成为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山公园和文化宫等公园都在较宽敞的位置搭建了多处舞台,供文艺工作者演出。演出的内容有“八大样板戏”、革命歌曲、杂技、魔术、舞蹈、舞狮子、相声、少儿节目等。在当时的年代,这些节目虽有些左的色彩,但都健康向上,给人一种激情飞扬之感。在今天被人们称为“大碗”的著名歌唱家、著名电影演员、“样板戏”中的主角都不要任何报酬参加了演出。观众要坐在提前放好的马扎上看戏听歌,没坐位可站在后面看。这边看够了,可换个舞台看。在中山公园花房前的一个舞台上,战友歌舞团著名歌唱家马玉涛正在演唱“小河的水……”我见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吴德等人走到这里,吴赞叹地说“唱的声音真高、真好”。一台台精彩纷呈的节目使观众大饱眼福,为游人如织的公园带来了无限欢乐,让人们在祥和、娱乐和轻松中渡过了第一个游园式国庆节。

游园中还有另一族特殊游客,这就是被邀游园的外宾。这些人大都是使馆工作人员、来访的代表团或经贸人员。而其中以使馆工作人员居多。使馆人员大都携儿带女,有小车推着孩子的,有让孩子骑在头上的,一拨一拨游来转去,为游园增添了色彩和看点,也传递了一些域外的气息。不同肤色、不同服饰、不同语言的“老外”们兴致盎然,不知看懂看不懂节目,瞧一会儿便说笑着走了,图了个热闹和喜庆。

保护中央首长安全是我们在游园警卫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周总理除1971年国庆节和叶剑英、李先念陪同西哈努克夫妇、宾努夫妇在颐和园游览外,从1972年到1974年,周总理在三个“五一”节和两个“国庆节”,都是在中山公园陪同西哈努克等柬埔寨贵宾游园或到音乐堂观看节目。首长到音乐堂看节目警卫工作容易控制,因观众必须持有音乐堂门票,人数较少。但游园就不同了,中央领导特别是深受人们拥戴的周总理,走到那里就会引起人群轰动,都争挤着想一睹周总理的风采。因为没有什么隔离措施,给警卫工作带来很大压力,有时我们采取边走边拉人墙的应急措施,但也很难挡住人群的拥力。1973年10月1日下午,周总理在中山公园陪同西哈努克亲王、宾努首相、英·萨利特使等柬埔寨贵宾参加国庆游园联欢,并与他们到中山公园音乐堂观看军队文艺演出。在游园时被游园群众一下围了起来,大家争着与总理握手,部队迅速调公园里附近执勤人员前来解围。但由于人群拥挤,公园里的松树墙都被踩坏了,这下可吓坏了我们这些警卫人员。但周总理谈笑风生,祝贺大家节日愉快。在我们的大力疏导和游园群众配合下,周总理等总算从热情欢呼的人流中通过。我们紧张的神经才得以松弛,满脸是汗的战友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