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为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岗 在建立和守卫毛主席纪念堂的日子里
1976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建立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的决定》。
毛主席纪念堂的选址定于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侧。与天安门城楼、国旗、纪念碑和正阳门同在一条中轴线上。纪念堂在此建立不仅为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瞻仰毛主席遗容提供了最佳场所,而且也为壮丽的天安门广场增添了一处极具纪念意义的景观。
位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的纪念碑与正阳门之间,由于东有北京市邮电大楼,西有北京市特艺公司等建筑物,在天安门广场处于凸字型的上半部,东西较为狭窄,使毛主席纪念堂的占地面积宽度不足,同时也影响天安门广场的整体效果。为此,中央决定,要把天安门广场南端东西两侧的北京市邮电大楼和北京市特艺公司等所有建筑物拆除,其中包括我们连、营部直属人员所住的小红楼。把广场由原来的凸字型变成口字型。从而使天安门广场更加气势恢弘,巍然壮观。
经过精心筹备,1976年11月24日下午三时,毛主席纪念堂奠基仪式在天安门广场南端举行。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陈锡联、汪东兴等中央领导人都参加了奠基仪式。为保证奠基安全,师、团领导都亲临现场布置警卫工作。因这里的四周都是我连的警卫范围,我们除在兄弟连队配合下布置了地面哨位外,还紧挨奠基地加强了制高点哨。广场上提前进行了戒严和清场。当时天气较冷,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等待着奠基时刻的到来。奠基仪式由吴德主持,华国锋发表了讲话。在往奠基石上培土时,我们看到年迈的叶剑英元帅拿着铁锹好像还站不稳,铲起半锹土都显得非常吃力,与当年叱咤风云的战争岁月相比真有些力不从心了。而农家出身在田间劳作了大半生的陈永贵就挥锹自如,铲土有力,显得轻松多了。
奠基仪式结束后,各项施工工作便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整个施工现场都以木板为墙遮挡起来。我们连也按上级指示抽调一部分同志搞安全保卫工作。修建毛主席纪念堂是一项政治性极强的重要任务。所有参加毛主席纪念堂修建工作的同志,都为能参加这项重要工作而感到自豪。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施工工人;不管是技术研制人员还是搞后勤管理的勤杂人员,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一丝不苟地对待自己所负责的每一项工作。当时,对每项工作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记得有位工人师傅在往墙上贴放一块花岗石时,不慎有些错位,当场面对众人停职检查。整个工地在保质量抢进度的政治口号鼓舞下,夜以继日,奋力拼搏,呈现出一派热气腾腾的繁忙景象。
在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日子里,北京市各界干部群众都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要求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我们连的干部战士也轮流到工地参加了义务劳动。记得纪念堂快竣工时,一批文艺工作者被批准到工地义务劳动。参加完劳动,他(她)们便在临时搭的一个台子上为工地干部群众进行慰问演出。记得歌唱家郭兰英在唱《绣金匾》这首歌时,当唱到“一绣毛主席,人民的好福气,您一心为我们,我们拥护您”时,郭兰英难以抑制自己对领袖的深厚情谊,热泪涌落,哽咽难唱,引起台下一片共鸣,大家泪眼模糊,不少人失声痛哭。胡松华、李双江、蒋大卫等都声情并茂,演唱了很多歌颂毛主席的歌曲。那时的艺术家们也都很朴实。蒋大卫唱完歌后走到台下,便把一身灰色毛料演出服装脱下,整齐地放在箱子里,穿上了很普通的便装。中午,他们与警卫最高人民法院的我连战士一块吃饭后,又应邀在饭堂里唱起了歌。胡松华在电影《东方红》中演唱的《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再次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大草原韵味。在京剧《平原作战》中扮演赵勇刚的演员虽在开始因起调太高不能唱引起了大家的笑声,但重新唱后赢得了满堂掌声。
在修建纪念堂主体工程的同时,毛主席水晶棺研制和拆除纪念堂两侧建筑物等工作也在紧张进行。研制毛主席水晶棺的后期工作在我连警卫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北展厅二楼进行。据说水晶棺最大难题,是要解决好灯光不能对主席遗体有任何侵蚀和从任何角度不能看到灯光影儿。在借鉴了列宁水晶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毛主席水晶棺的研制工作终于获得了圆满成功。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亲自到历史博物馆听取汇报并观看了水晶棺,提出了改进意见。拆除北京市邮电大楼和北京市特艺公司楼是由某部队承担的。两楼分别处于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入口处,又分别紧邻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且为西式建筑。为确保重要建筑物的安全,该部队采用多打小孔,每孔放少量炸药,所有孔同时起爆的定向爆破法,使爆破方位和楼体坍塌在一声巨响中都达到了预定目标。我们也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居住多年的小红楼,搬到了紧领天安门广场的最高人民法院档案楼。在吊车大铁锤的震砸下,这座紧挨历史博物馆的小红楼永远从天安门广场消失了。
经过建筑工人的半年紧张施工,毛主席纪念堂主体建筑工程于1977年5月底胜利完工;又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奋战,各项绿化美化工程也相继完成。1977年8月29日,毛主席纪念堂全部建成。当日,安放毛主席遗体的水晶棺移入堂内。
建成的毛主席纪念堂,占地5.7公顷,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纪念堂呈正方形,屋顶为双层琉璃瓦屋檐,主体由44根福建产的黄色花岗石明柱高高擎起。墙体是山东青岛的花岗石贴面。基座有两层高低错落的平台,台帮全部用四川的枣红色花岗石砌成。四周环以北京房山的汉白玉栏杆。南北两门都镶嵌着华国锋书写的“毛主席纪念堂”汉白玉鎏金字。在南门和北门的两侧各有一组15米长的群雕。纪念堂的四周簇拥着苍松和翠柏,象征着毛泽东主席万古长青。纪念堂内由北厅、正厅和南厅组成。从北门进去,是宏伟的北大厅,正中是3米高的毛主席汉白玉坐像,坐像背依一幅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巨幅绒绣,大红地毯铺地。正厅即瞻仰厅。正中央安放着水晶棺,水晶棺底座是山东黑色花岗石制成的,周围放着鲜花。毛主席身着灰色服装,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安祥地躺在水晶棺内。正厅的墙上镶刻着“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17个汉白玉镀金大字。南厅书写着毛主席的豪放诗篇“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的手迹。
1977年9月9日,中共中央在毛主席纪念堂北大门前隆重举行了毛主席逝世一周年和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典礼大会。我们抽调得力人员加强了警卫工作。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等出席。华国锋在会上讲了话。会后,中央领导一同瞻仰了毛主席遗容。
毛主席纪念堂建成后,我便带领全班同志从别的哨位撤下,到毛主席纪念堂执勤。因在纪念堂执勤,着装有了一定改善,如腰带换成了人造革,鞋一年四季穿从上海定做的黑色皮鞋。当然也有站岗标准要求高的一面,特别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季,腰挎手枪,足穿黑色高腰皮鞋,如松钉在哨位上,在灼阳的烤晒下,一会儿衣服就被汗水浸透了,但没有一个人叫苦。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冬,大家都以同一种姿态矗立在自己的哨位上,受到游人的交口称赞。毛主席纪念堂正式开放后,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进入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我们与有关部门一起,采取各种措施做好安全警卫工作。在潮水般的人流中,注视着每个人的举动,确保了纪念堂的安全。在纪念堂开放初期,外国高层领导人来访几乎都要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
在单调和庄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种乐趣,那就是每当夕阳西下时,一大群与麻雀般大小的漂亮小鸟便飞进纪念堂栏杆内的小松树上,栖息在上面,借着灯光,总是啼鸣个不停,陪伴在刚毅的哨兵身边。
离开毛主席纪念堂执勤已经30多年了,每当回忆起在近8年的警卫工作中所站的最后这一哨位,便涌起了对毛主席纪念堂无尽的回忆,也留下了对毛主席无限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