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火书记的火是这样逼出来的

没错,火荣贵是准备自己被“拿”下的。他清楚“有些事”只要闹到一定程度,其结果是:主要责任者必定被“开刀”。武威一旦出事、出大事、出政治事件,他是市委书记,想避开都难。

“三牛风波”闹到这个份上,不说网民如何如何说,这几天连权威性的“检察报”那样的报纸都在公开说他和武威的“公选”是“违法”了。党的干部任用条例上明明白白写着,凡在用人问题上不按“组织原则”和“规定”办,单位和主要责任人将受到组织和党纪的严肃处理。

“武威这做法严重违背了中央政策,应该把市委书记抓起来!”这话网上有,市委办公室接到的陌生电话里更有人气势汹汹这么讲,至于火荣贵自己接到朋友和以前的同事打来的电话中,也多多少少听出些这方面的苗头了。

“荣贵,我说当初你要下去我们都劝不动你,这回好了吧,英雄壮志未酬先捐躯,后悔晚了不是!”火荣贵到武威之前是省政府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党组副书记,那是个“实权”在握的要职,是省级平台,也是左右、上下皆可逢源的人生好舞台。火荣贵又是“60后”的年轻干部,待在这个位置上,只须往上“够”一下,前程万里。其实也许不用使什么劲,稍往哪棵大树上靠一靠,前程同样锦绣。然而火荣贵没有,他在省委号召年轻干部到一线,在实现甘肃跨越式发展中发挥才干的精神鼓舞下,毅然告别妻儿、离开工作了十几年的省府大院,来到全省最落后的地区级市之一的武威。

“甘肃在中国西部,且是整个西部的落后地区,没有西藏、新疆的政策优势,甚至连青海、宁夏的政策优势都没有,有的只是独特的地理位置、千年难移的荒漠、干旱及恶劣气候等自然环境。武威又是甘肃的落后地区,既无东边的兰州、白银市拥簇黄河之优势,更无西邻的西昌、酒泉等城市的工业优势。只有横亘在此亿万年的祁连山和日趋猖獗疯狂的两大沙漠——巴丹吉林和腾格里做伴。当初我选择到武威时,就有人说我傻,不会挑肉吃。说同样在一个桌上吃饭,有人夹一块肥肉在嘴里,你倒好,偏挑了一块硬骨头啃,能啃出啥名堂?可我想的不一样:既然要干,就该找最难啃的骨头,这符合我的性格,也是甘肃发展实际的最需要之处。一句话:要有人干实活!干苦活!干有利于改变甘肃落后面貌的活!我是冲着这个目的到武威的……”火荣贵其实是我“甘肃之行”的采访调查活动中,与省委组织部的同志见过面后接触的第一个武威人。

火荣贵非常敬佩江苏宿迁的原市委书记仇和。“当时宿迁在江苏与我们武威在甘肃地位差不多,属于最落后的地方,没啥资源优势,但仇和了不起,他不畏惧落后,更不甘心落后,大刀阔斧,思想解放,敢作敢为,最终干出了名堂,把落后的宿迁变成了苏北经济发展的先进地区。”跟火荣贵谈3个小时,至少能从他的口中听到“仇和”和“宿迁”5遍以上。

“仇和之路”或者“宿迁发展模式”在火荣贵的心里烙着很深很深的印记。

“火荣贵”与“焦三牛”这两个名字看起来差异很大:为前者起名的长辈一定很期待家族有朝一日的荣华富贵,故干脆将“荣贵”用来作儿孙的名字了;后者是土掉牙的起名法:三个娃仔,就叫一牛、二牛、三牛吧!其实,火荣贵与焦三牛的家庭出身一样——农民,只是火荣贵家里有识字人,焦三牛家没文化人而已。

火荣贵小时候也是一条“牛”,他耕过地、种过土豆、捡过牛粪,大学毕业后最早工作的地方也是在农垦局。除了姓外,他的全部“荣贵”在于他后来有出息,进了省府大院,从副处级秘书一直干到处长、办公厅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之职。

火姓不多。火荣贵这人偏偏有个火性,这“火”字当头,也成就了他火暴的性格:急,易发脾气,出口就骂人!不管三七二十一,遇到阻力和推不动的事,他火荣贵会劈头盖脑把你骂得狗血喷头。

“偏偏怪了,我们爱挨火书记骂!”武威干部说。

“这么贱啊?为什么?”我问。

“因为我们这儿穷,落后人家几十年,过去都好像无动于衷似的,干工作好不好,没人说你,更没人骂你,时间长了,人的劲头就没了,不求进取,思想更僵化了。火书记来了,他看到武威落后,百姓生活不好,心里着急,恨不得一天就把咱武威改出个样来,所以他逼大家干活,干实活,干老百姓称道的活。这一来,我们倒是来精神了,一来精神就有干活的劲头了。干活中难免有时干好、有时干得差些。干好时,火书记像孩子似的跟我们一起开心,干不好时他就容易发脾气。大伙儿明白,他是为我们武威好,所以他发脾气,我们觉得也可爱、可亲,即使挨这样的领导一顿骂,我们心里也并不委屈。武威需要火书记的这种充满激情的火,不然一个僵化的、落后的武威就没有希望……”武威人这么说。

当我把群众说的话转告火荣贵书记时,他的脸竟然红了,忙说:“我脾气不好。遇事发火不是什么优点。不过,我确实觉得有时在一个落后地区当领导,想推动一些事情快点做、快点做好,不发脾气似乎很难。”

火荣贵的火气确实不一般,在我与他几天的交往中能深切地感受到,而也许正是他的这种火气,让我看到了发生“焦三牛事件”的本质——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武威历史吧!这绝对不是多余的话题,正如一位哲人说的那样,“历史是现实一切成败的最好参照”。武威历史上的诸多“曾经”,折射着一种不朽的真理和寓意。

武威在古代曾有过一段很长时期的青山碧水,尤其是祁连山一带森林茂密、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五千多年前的马家窑文化一度成为中国西部先进农耕社会的代表。古代武威,称为凉州,那时有西戎、乌孙和月支三部落久居于此,后另一支强悍的游牧部落匈奴出现在此,并渐占据统治地位。西汉前后,汉朝廷几度通过联姻等方式同乌孙、月支部落结下政治联盟,从而使其与中原政权建立了数百年政治关系。但是由于匈奴部落拥有强悍的游牧军事实力,给汉王朝的西域疆土带来极大的威胁。为平定西域侵扰,汉王朝几经苦战,均无功而返,匈奴因而嘲讽“汉无敌我之人”。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手下的一位年轻骠将提出征战匈奴。朝廷许多老臣摇头:他“稚臭未干,不可当大任”。汉武帝则不然,坚持用此人前往西域征战。这位年轻骠将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霍去病。第二年,霍去病率1万骑兵西出陇西,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入匈奴腹地千余里,大败匈奴休屠王,后又进军祁连山,再败匈奴霸主浑邪王,最终将敌兵赶出玉门关外,从而平定了河西走廊一带的西域疆土,使酒泉、张掖、敦煌等皆列入汉朝版图。汉武帝为纪念和表彰霍去病的功绩,特立“武威”地名一处,并建武威郡。西域在霍去病平定之后,迅速建起著名的商货通道丝绸之路,使河西走廊出现了“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和“使者相望于道”的盛况,从此这一带成为中国西部最繁荣的地区。

霍去病征战西域建奇功那年,也才23岁。于是当今年的“三牛风波”出现后,诸多山西网民倒是很欣喜,曰:古有霍去病23岁征战西域,创中华民族西部繁荣百余年;今有焦三牛弃高薪和优越条件到西部创业,23岁出任武威副县级实在情理之中!因为霍去病和焦三牛都是晋籍人士。山西人的这份骄傲可以理解。

再说历史上武威的第二个繁荣昌盛期,即是“五凉”和唐朝时代。这也与一位重要人物的出现有关,他便是河西本地人士张轨。此人本在京师任职,为官清廉,政绩卓著,颇有抱负。他在朝中目睹政局混乱之态,主动要求回边远的凉州任刺史。公元301年,他到西域武威任职后,以“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为己任,一边平定西扰,一边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振兴文教,很快威震河西。这时的中原已大乱,但唯有河西无战事,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成为中国安居乐土。张轨借中原战乱,安置了大量逃离到西域的难民和不少文士名流,给他们创造和传播文化的机会,一下使得河西的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武威城也成了可与洛阳相提并论的西域名城。张轨死后,他的儿子及后代继承先人之道,使得这里又有了几十年的繁荣发展期,到张轨的孙辈张骏时代,这里已成为统辖三州二十二郡的西域最昌盛的地区,西域诸国皆要到此朝贡。

故史学界有一说:西凉有一张,河西百年昌。这“一张”,指的就是张轨和他的张氏后人。

公元589年后,隋唐再度统一中国。凉州成为唐朝管辖下的西域重镇,高祖李渊鉴于武威所处地位重要,曾特别任命富有雄才大略的二儿子、后开辟和奠定唐朝盛世的李世民为凉州总管。由于奠基者张氏开创的伟业继续与影响,加之唐代几位明君领导有方,隋唐三百年间,武威地区获得了空前的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通典》记载:天宝八年,当时全国屯田收成总数为191万石,其中河陇地区则达到71万石,占全国总数的37%之巨!朝廷官臣窃喜道:“凉州如苏地。”苏地即我国的苏南地区,可见武威一带的繁荣景象!唐当时的大诗人岑参游过武威后,激动地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弯弯月出照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城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与扬州、洛阳齐名的武威市繁荣安康之景。古武威,即凉州,而在今天我们所读到的《唐诗三百首》中,其中赞美凉州的至少有一二十首。比如元稹的《西凉伎》:“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葡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王昌龄等都留下了众多著名的凉州题材诗篇。像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等皆是诗人在武威时留下的经典传世诗作。凉州在唐宋时代一直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就连500年后的宋代大诗人陆游也对这里充满神往道:“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

唐代武威的“凉州边塞诗歌”是盛唐文化的一枝奇葩,极大影响了当时的中国文化,特别是诗歌界。杜甫曾经夸奖李白的诗是“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意思是李白的佳作既像李侯之气,又似阴铿之风。李侯和阴铿皆是武威籍人士,他们是“凉州派”诗人中的杰出代表。可见当时武威文化的影响力。

从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到北宋淳化年间的二百多年里,河西一带基本上脱离了中原王朝统治,古凉州由六蕃占据,期间武威一带陷入不断的战事,直到公元1003年,党项族首领李继迁攻下凉州,后由他的儿孙建立了西夏王国。

西夏的历史有记载的不多,但到了武威走一趟,才知这个历史上非常神秘的西域王朝曾经是何等的强盛和辉煌,尤其是它创造的独树一帜的文化,叫人无限折服。今武威有西夏博物馆在城中,里面展出和存放着当地不同时期所挖掘出的西夏文化遗物与遗址实品,那不可思议的西夏文字,那织技和图案水平极高、极美的丝织品,那无与伦比的银器与碑刻,叫人看后常击掌叫绝,叹为观止!

西夏文明的创造源于一位明君,他便是李继迁之孙李元昊。

评历朝历代,数风流人物。

说兴衰昌落,听古韵乐章。

到武威采访,本为“三牛风波”而去,日夜约人谈事,清明节几天连累当地数十人跟着我一起没了休假。匆匆而来,急急而去。但临走那一天,火荣贵书记一定要亲自领我在回程路上“顺便”去看一所庙宇。到那里,方知此庙叫“鸠摩罗什寺”。

寺中的方丈是位拥有博士头衔的学者型高僧,经他一介绍,我方知自己到了中国佛教圣地:原来从印度、尼泊尔传到中国的佛教,其实真正起源是从武威这个地方开始的!

这也是因为有一个人到了武威才有了日后对中国如此影响深刻而广泛的佛文化。这个人就是鸠摩罗什。他祖上是西域人,其本人长于龟兹,精通佛教大、小乘法经,又旁通婆罗门哲学。公元382年,前秦大将吕光在征战西域时征服了龟兹等诸多小国,从小爱才的吕光,对西域佛教文化异常感兴趣,于是请来西域高僧鸠摩罗什,让其在中原大地传播佛教。不想战事迭出,长安朝迁更迭不定,佛教大师鸠摩罗什竟然被独自弃落在武威无人管了。对汉语一字不识的鸠摩罗什,为了传道佛经,开始一字一句地向当地百姓学汉语,直到融会贯通,之后便开始翻译经书,如此岁月长达17年之久!后来,长安朝廷又重新“解放”武威,得知这位大师仍在武威。那年鸠摩罗什已经58岁,瘦得不像人样。皇帝得知后又惊又喜又感动,立即派人将鸠摩罗什请到京师,给予极高礼遇,特意为其开辟“逍遥园”,让鸠摩罗什领僧肇和道生等800余人,一起翻译和传播佛经,前后又是8年整。鸠摩罗什与弟子共翻译佛经98部,今天流传下来的有《大品经》、《金刚经》、《维摩诘经》、《妙法莲华经》、《大智度论》、《成实论》等等佛学经典。鸠摩罗什到中国和将佛经传播到华夏大地,远比我们熟悉的玄奘大师(唐僧)要早得多,尤其是他翻译的佛经更是无人可比。鸠摩罗什对自己的学识极为严谨,经他创始翻译的作品在义、音方面,几乎尽善尽美、炉火纯青。这位佛学大师和著名翻译家在临死之前,曾发下宏愿,说如果自己的手译不失原旨,死后焚身时他的舌头就必定不会烧烂。传说后来他在圆寂焚身时,真是唯独舌头没有被烧烂,依然鲜红如活,成为不朽的舍利。朝廷上下对鸠摩罗什深怀敬意,最后将其舌头舍利隆重地从长安运至他曾经居住长达17年的武威城内,并在那里建塔葬之。今天依旧巍立于武威市北大街的那座罗什塔,便是这位佛界伟人留在历史上的一个物影见证。

“历史上的武威,曾经数度辉煌过,而每一次辉煌的历史里,几乎都有一个或几个甚至一大批英俊才杰,由于他们的存在,武威乃至整个中国西部有那么多传世的经典与值得我们后人骄傲的故事去传颂……”参观鸠摩罗什寺出来,火荣贵书记在送我回兰州的路上非常感慨地说了这句话。末后又加一句:“我是兰大历史系硕士毕业的,对历史经验比别人更在意些。”

我没有回应他,但从他凝重的神情中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此次采访中他一再向我讲他为什么如此“大刀阔斧”搞“公选”的心情与心境——

“我是被逼出来的!”火荣贵多次重复过这句话。尤其是“三牛风波”出来后,他这话在很多场合说过。

2010年1月,火荣贵从兰州的省府大院来到武威任市委书记、人大主任。他到这儿就是一门心思想改变这儿的落后面貌。最初的几个星期里,一有空,他几乎就做一件事:看地图,看武威的地图。而越看心里越害怕,因为悬在武威头上的是两个大沙漠:巴丹吉林、腾格里。这两大沙漠在最大的民勤县占据91%的面积,而且逐年呈向武威腹地侵袭的势态。民勤保不住,武威就彻底垮毁,于是民勤的防沙治沙,成了武威和甘肃的大事,也自然是惊动了国家层面的决策。现阶段世界防沙治沙经验可取的基本也就一个方法:利用区域内的水资源再进行人工种植等。武威的地表水主要是石羊河流域占了主导。全境内的生活与生产用水靠的是石羊河水。但多年来石羊河流域由于环境恶化和人为因素,其水流量大幅减少,水质日益恶化。历史上武威昌盛繁荣,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丰富不无关系,然而进入21世纪后这条河西走廊的“北国江南河”气息已尽,为此多次惊动了熟悉这一带情况的温家宝总理。一次次来自中南海的批示,虽然让当地政府和群众深感责任重大,也曾下过很大力气,但收效不大。

为什么?火荣贵到武威任职是2010年1月中旬,舍开必要的一些程序性的任职时间,第一个最想去的地方就是沙漠边缘的民勤县。任职10天,在开完“两会”后,火荣贵到了沙漠地,到了随时随地想吞没他武威的老虎口——沙漠风口实地……那里的风实在太大,风一来,人根本站不住,漫天龙卷般的沙尘可以将坦克车推出数十米远,区区人躯何能立足?

“这样的风口还有多少个?”火荣贵问当地的干部。

“大大小小该有二三百个吧!”

“每年起风时,你们有多少个干部在风口上站过?”火荣贵问。

“……”没有人回答。

“那好,从现在开始,一有风起,你们的县干部来,我也来!我们一起站在风口感受一下沙漠的威力,但更重要的是想想有什么办法把这些风口堵住!”火荣贵说。

“火书记,这风能把骆驼给埋了……”

“我知道……因为风大,所以要干部带头来站风口,否则我们总在嘴里喊着让老百姓来防沙治沙,自己不到风口上站一站,这沙就永远治不了!”火荣贵脸上凝重而严肃。

“我更要来老虎口多站站……”离开风口时,火荣贵补了一句。

又是半个月后,火荣贵第二次来到民勤边缘的昌宁乡调研。当地百姓很惊诧,他们没有想到春节假期过后的第一天,“市里的大官”竟然来到了他们的家里跟大伙儿一起商量防沙治沙和致富之道。

从2010年初上任至今的两年里,火荣贵先后来到民勤十几次,基本上都是为了一件事:防沙治沙,与县里干部一起帮助百姓想办法致富。特别是他提出的“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的发展模式,使得民勤县在探索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与沙产业相结合的节水增收方面迅速见效。

“石羊河流域的环境不在1年中有根本性的改变,我辞职!”火荣贵为了抓住民勤和武威防沙治沙的根本,在群众和干部面前毫不含糊地立下军令状。

“事在人为。什么事都离不开人的努力。”火荣贵告诉我,这两年通过各种措施,使得民勤县的地下水开采量可控制在0.89亿立方米,新建设农业10万亩,发展特色林果业12万亩,人工造林33万亩,封山育林草31万亩。这其中,石羊河流域的防沙治沙和生态恢复工作最见成效。如今干涸了51年之久的青土湖已连续两年形成了人工季节性水面。特别是在青土湖、老虎口、龙王庙等区域因地制宜建高生态型、经济型、生态经济复合型等4个不同类型的防沙治沙示范区后,加上在沙漠接壤地区的408公里风线上建起了长达300公里的防护林带,有效堵住风口191个,使得民勤县整体的自然环境获得了重大改变。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听说了石羊河流域环境的变化和民勤县防沙治沙的成果,非常高兴地称道:是个了不起的成绩!”

看资料上的照片,火荣贵到武威才两年,已经从一个坐机关的“白面官员”,变成了“黑铁塔”。这种变化对一个基层领导来说,有时能说明一些问题。

“武威发展的最大阻碍是缺水。这里年降水量不足120毫米,但蒸发量却在240毫米以上。人均水资源是全省的二分之一、全国的四分之一。但我在调研中却发现这里还有一个缺水的根本性问题:原本就没有什么水,可武威的总用水量90%以上是用在农业和农村日常上。本来就是干旱和荒漠地,人们掘井取水,挖井一年比一年深,结果可浇的地则越来越少。几十万人住在没有水源的山上,为了保障生活,每年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为他们解决吃水问题,水因此越来越贵,山上的农民也跟着越来越穷……这就是传统用水的结果。”火荣贵整天想着彻底改变武威的落后状况,也就很快摸到了导致武威落后的主要矛盾,于是他提出“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城乡融合”三大战略,还有科学解决“结构性缺水”、让山区农牧民“下山入川”等措施。

农民们听说让自己搬到山下,有人就死活不愿,说自己的老祖宗一直在山上,过惯了喝窖水的日子。有人甚至家里只剩下一床旧被子,也宁可贷款买水喝,却不愿离开在山窝窝里的那个土棚棚。

“传统观念的落后,使得这部分人永远富不起来。”火荣贵的决策需要面对这部分人。

安置一户山上的农民到山下住,需要十来万元。1万户就是10个亿的钱,武威自己一年可支配的财政也就10来个亿。钱从何处来?发展工业是必由之路。于是火荣贵和市委一班人在提出“工业强市”的同时,学习江苏宿迁的做法:动员各级干部,行动起来抓引资项目。

宿迁在江苏是落后地区,但比起武威的条件,也算是投资的天堂了。当年仇和在宿迁时为了抓引资项目,其中最突出的做法就是在用人问题上够狠。“宿迁模式”这样做:“不换思想就换人,不在状态就换人,不见成效就换人”,而且规定“排名后5名的机关单位,整个部门不得推荐、提拔人;连续两年排名后两位的,一把手要引咎辞职,并追究领导班子全体成员责任”。更有“五个一律”的要求:市直部门招商引资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整个部门一律不得推荐、提拔干部;无招商实绩的干部,一律不得提拔重用;助理类干部无招商实绩的,一律不得转正,而且到期转不了的还要取消“助理”资格;市直部门未能全面完成目标任务的,一律不得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并按未完成比例扣除当年干部职工的地方岗位补贴;试用干部未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一律不得转正和提拔。仇和和“宿迁模式”后来就是因为这些狠招著称,并获得成功。

火荣贵很想学仇和,每次大小会上总提“宿迁模式”,他到武威后不久,就响当当地在干部中提出了“严管干部,善待群众”、“以发展凝聚人心,用项目衡量政绩”这样的口号。在武威,到处可见这样的标语,甚至成了市委大院门口的春联。

火荣贵在自己住的房子门口,还把“不拘一格用人才,无中生有抓项目”作为春联挂在那里。

“不是我太看重项目,而是武威实在太少项目了!”火荣贵这样回答,随即他话锋一转,嗓门比老虎口的风声还大:“在武威,比项目少更可怕的是没有人才!我们最最缺的是人才!人才——”

火荣贵是个激情澎湃的人,他说实践让他明白一个道理:作为一个有志向、有责任、有使命的人到哪个地方当领导都不可怕,“自然条件差,社会基础差,经济再落后,这些都可以改变,最可怕的是没有人,没有人才,没有与你同心同德大干事业的人和人才!武威或者整个西部地区缺的就是这个!”

火荣贵给我扳着手指说:“市委提出‘工业强市’的战略,结果我把全市800多名县级干部理了一遍,才找到42人曾经与工业沾过边,其余的全都没有干过工业,最后像我这样一直在省机关坐板凳的人竟然也被算成‘懂工业’的人了!你说可笑不可笑?”

可笑的事不仅是干部状况。普通人才更加匮乏。武威整个干部队伍,本科生以上的占干部总人数的16%,这个比例低于全国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到2009年底,武威全市只有3个博士生。武威真的没有人才?真的出不了人才?否也,而是一个“穷”字,让无数人才“孔雀东南飞”了!

“这些年,连麻雀都飞了!”火荣贵介绍说,恢复高考后的30年中,武威共有56000多人考上大学本科,但仅有5000多人回到家乡工作。武威古时就有重教之风,2000年至今十余年间,这里考上清华、北大的有69人,这比例在全国地区级市里,也算相当不错的,然而这些进了名牌大学的优秀人才,竟没有一个回到武威工作。

人各有志,即使再亲的亲人也是拉不回的,更何况,身在武威的父母们,也没有谁愿意让已经飞出穷窝窝的孩子重新回到武威。

这就是武威的尴尬和武威之痛。

现在武威要发展,要改变面貌,突出的难题摆在了火荣贵和市委、市政府面前。照老办法做事?矮子里拔高个,等于换汤不换药。想突破一下?条条框框如蛛丝网横在面前……怎么办?

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火荣贵在市委班子会议和全市干部会议上,一次又一次地敲着桌子、拉着嗓门说:要想改变武威的落后面貌,唯有实现转型跨越!要实现跨越发展,唯有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必须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开创性地开展工作!

“人才是武威发展的瓶颈。”问题清楚地摆着。人才问题不像招商引资那么简单,有人来谈,条件一合适,便可签约开工。人才问题首先要解决现有人的思想观念。

“既然我们自己没有人,该不该从外面引进?”

“该。”

“那么我们就学学人家,向全国招聘。”

“试试看,兴许成事。”

于是在火荣贵主持下,武威在2010年底拿出11个工业领导岗位,第一次面向全国招聘。按照省里相关人才选拔要求,按照招一选十的办法进行。花几十万元在中央大报上刊登广告后一个月,来报名的竟然只有20人。

甘肃武威?没听说过那个地方呀!有20人报名算是阿弥陀佛了!组织部对报名的20人一核查,有8人不符合基本条件。12人报名,竞争11个岗位,怎么弄法?不符合招聘办法呀!只好流产。

武威面子大失。火荣贵和市委班子深感“武威之尴尬”。

火荣贵是个不服输的人,他和市委班子已经下定决心要改变武威面貌,也就不太在意“面子”了!

“武威如此缺高端人才,有没有啥捷径可走?”一天,火荣贵问组织部长李明生。

“有啊!省里前年与清华大学签订了一个战略合作协议,每年从清华选调一批毕业生来咱们甘肃……”李明生说。

“这么好的事我们干啥不去把人抢过来?你马上派人去!”火荣贵重重地推了一下自己的组织部长,又一把将他揪过来:“不行,还是我去!”

后来火荣贵真的亲自到清华去了,就这样,2010年他把3名清华毕业生弄到了武威,第二年又有4名清华生来落户。

“他们都是清华的高材生,是有远大志向的好青年,我们一定要当宝贝似的关心、关爱他们!”火荣贵对这7名来自清华的毕业生,偏爱有加。

“为什么不?他们是真正好样的!我们武威人自己的孩子读了清华、北大不愿回到家乡工作,人家则听说我们这儿落后,放弃高薪和城市优越的条件,远离父母,有的还把年轻的妻子一起带到武威与我们一起创业、建设,这样的好青年、优秀人才,我们不爱他们还爱谁?”火荣贵心里还有一股没有说出来的火。“三牛风波”出来后,有人在网上不断地挑起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你们武威专门为清华毕业生设置升迁的“绿色通道”,而不给某某大学和其他青年机会?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火荣贵的火一下蹿了起来:当初我们在清华大学选招后,也到过某某大学和某某大学,在那里我们一次次作演讲、作报告,一天好几场,嗓门都说哑了,可人家根本瞧不起我们武威呀,竟然没有一个人报名嘛!这就是真相!

火荣贵的这份苦衷以前外人并不了解,更没有人理解。穷呗,你武威穷乡僻壤,有什么优惠的条件来吸引我们去工作、去安家呀?那时火荣贵也说了一大堆“好处”,可人家听了嗤之以鼻,根本不放在眼里,甚至有人嘲讽道:你就是送我个局长、处长当,本帅哥、本小姐还是不感兴趣!

“现在我们通过一道又一道的严格考试和选拔程序,真把几位优秀的有志青年推荐到了县处级岗位上,一些人又抨击我们是给清华大学‘送人情’、拿中央的干部人事制度‘当儿戏’。这不是事实,至少有这种偏见的人并不了解我们的出发点和选拔程序,更不了解这些优秀清华学子的真实情况!”火荣贵说到这些,总会慷慨激昂。

在第一次全国招聘失败后,当市委根据“工业强市”的战略的具体工作需要,决定拿出31个正副县级岗位再次面向全国招聘时,争议仍然很大。首先大家担心的是会不会再次出现像第一次一样的失败招聘。如果再失败,武威将如何收场?火荣贵你将怎么向武威全市人民交代?

“任何一种可能都有。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断了对人才的吸引战略。招人跟招商有点相同,你做生意不能一次谈崩了就再不去尝试一下,那样怎么可能等到天上掉馅饼呢?优秀人才比天上的馅饼还要珍贵,我们不下几次甚至十几次的诚心,金凤凰是不会飞到我们武威这棵树上的。只要我们心诚,对武威的需求宣传到位,再把工作做得更细一点,就一定会招到我们所急需的人才!”火荣贵信心始终不动摇。

对于新一次的面向全国招聘工作,市委十分重视,多次研究方案。其间有人提出:中央对西部地区引进人才有些特殊政策,我们武威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遵循中央人事制度的前提下,再把思想解放一点,比如对“211”大学的毕业生,能否开一点特殊优惠的口子?

具体说?火荣贵说。

这类毕业生如果在武威工作满两年的,是不是就可以参加这次报考副县级?

我看可以。火荣贵问常委们:你们觉得呢?

中央有关选拔录用干部制度是我们党和国家培养干部的“大法”,我们西部贫穷地区,可以在这个“大法”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为引进人才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可以破一破规矩嘛!常委们最后意见一致。

还有一个想法:这两年清华大学先后来了7名有为青年,这些孩子个个非常优秀,能不能在这次“公选”中也给他们一个机会?火荣贵把闷在自己心里的一个愿望说了出来。

对啊,这几个年轻人可是我们的宝贝!应当对他们门槛再低一些。

是嘛,这才叫“不拘一格选人才”!

可他们最多才工作一年多,还有几个只有半年工作经历。这与干部选拔条件差距太大了,会不会有问题呀?

《条例》写得清楚,这方面越轨了,处分也是不轻的啊!

明生,你向省委组织部请示一下。为慎重起见,火荣贵叮嘱组织部长李明生,末后他说:我真心希望这批孩子中有人能够考上,不过他们考不上也非常正常,毕竟他们工作经历短了些。随机缘吧!

“说实话,我没有想过像焦三牛他们才半年工作经历的几位清华生能够过五关斩六将,竟然脱颖而出,被成功录用!”火荣贵事后这样对我说,“当初仅是出于对他们几个有一份特别厚爱,希望给他们一个机会去试试,哪想焦三牛他们真的太优秀了!那天最后一关,是我们市委常委票决,每人一票,从两个候选人中选一个,当最后看到焦三牛等几位清华毕业生被通过时,我真的非常激动,有点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中了状元似的。我实在是为他们的胜出而感到由衷高兴!”

说到这里,火荣贵的眼睛有些湿润。

“还仅仅是一年前的事,那天我们好不容易盼到一位外商到咱武威来谈项目,结果他来了,谈项目的同志急着给我打电话,说市里没有翻译,人家外商要走。我说先把他稳住,随后我赶紧给兰州方面打电话,请求省外事部门借一位同志来给我们当翻译,才算了了一件事。现在我不用这么尴尬了。焦三牛是清华大学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他当外事办副主任,接待外商外宾这一摊他可以给我们担起来了!”火荣贵解了一块心病。

“公选领导干部的公示出来后,网上和社会反应很大,有人对23岁的焦三牛能不能胜任副县级领导表示怀疑。我也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后来一想:为什么焦三牛不行?他一定行!我火荣贵当年不也是23岁当了副县级干部嘛!那时没有党政干部选拔条例,但我们就是这样当上了干部,而且后来证明干得并不差!今天焦三牛为什么就不行呢?他一定行,三牛肯定比我火荣贵强,我当副县级时是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人家焦三牛是清华大学毕业的,我23岁当得了副县级,他焦三牛肯定不会比我火荣贵差!”

“三牛风波”被炒得最热闹时,有记者逼着火荣贵回答“凭什么你们认为没有多少工作经历的23岁的焦三牛能胜任副县级领导”时,火荣贵只得这样回答。

“你们这样做,不觉得是严重违反中央政策吗?身为市委书记的你,是不是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应负什么样的责任?”

“啪——!”这一回火荣贵真的火了,他的拳头重重地砸在桌子上,说:“我负什么责任自己清楚,我只知道武威现在还很穷,一直拖着甘肃省经济的后腿,我的180多万老百姓还没有过上好日子,他们甚至连一口干净的水都吃不上。我想让他们过上好一点的日子,所以我们想把生态农业和工业搞上去,可现在没有人才,我们通过公选把焦三牛他们提拔推选上来了,就是想让这些有志向、有抱负的青年人能够施展才能,为武威、为中国西部贡献青春和热血!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有哪一点与中央政策相悖?你们听过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七一’建党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吗?你们听听总书记是不是这么说的——‘回顾我们党9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党对青年寄予厚望,人民对青年寄予厚望。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火荣贵竟然一字不落地将胡锦涛七一讲话中关于青年问题的一段话全都背了出来。

还有谁想知道火荣贵为什么要竭力通过公选想把焦三牛这样的优秀青年推荐到武威的领导岗位上?

还有谁想知道?

当然有。那是谁?这回不是网民了,也不是其他社会杂音,而是中组部。“中组部要派调查组来了!”

火荣贵的眼睛一下瞪圆了:中组部也要来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