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东莞:30年超越西方300年 第三章 蛰龙.铸城

不可思议的举动

1994年4月,李近维再次回到东莞出任东莞市委书记,9月,兼任东莞市市长。

时隔6年,今非昔比,东莞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次回来任职的李近维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长相虽还和6年前差不了太多,除了眼角略添几道皱纹外,没长胖没增高,但做事风格却明显让以前的老同事们感到了异样——李近维不再是6年前的李近维了。

1983年,在中央举办的学习“一号文件”座谈会上,李近维曾和主办方有过一段语惊四座的对话。李近维发言说:“如果我们在执行好今年‘一号文件’的基础上,还能执行明年的‘一号文件’,那才符合改革开放的大潮流。”主办方诧异:“那你怎么知道明年‘一号文件’讲什么?连我们都不知道,你怎么执行啊?”李近维一本正经地说:“但我知道每年‘一号文件’的形成过程,是你们不断总结全国各地的成功经验,通过认真归纳分析论证,才把它写成新一年的‘一号文件’。如果我们在贯彻今年‘一号文件’中创造性地进行工作,为改革开放探索出一些新的路子,中央认为可以在全国推行而写上了明年的‘一号文件’,那不就等于我们今年执行了明年的‘一号文件’了吗?”全场一片哗然,这个小个头的东莞人说出来的话可够狂妄的!

当年如此狂妄的李近维,在1988年初离开东莞前一直是生龙活虎,胆识俱全,1984年他就提出“农村工业化”这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开拓性发展思路,并积极鼓励大家贷款投资,愣是让东莞在短时间内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农业县的帽子,没想到这次回来却跟换了个人似的。

所有的人都明显地感觉到,李近维变了!话说得再白一点,李近维变得保守了,变得缩头缩脑了。

有例为证。

一例,有香港大老板前来谈判,想要出资收购东莞的电厂。李近维的回话只有两个字:不卖!

又例,又有香港大老板放话过来说要收购东莞的一条公路。手下的人眉飞色舞地过来汇报:“人家大老板这次很有诚意,价格出得很高。你说几个亿人家都说可以商量啦,而且……”汇报者特在此略作停顿,故意把“而且”两字拖长,“人家还说要把这条路反承包给我们,只收17%的回报,而且,人家老板说了,20年后还把这条路送给我们!”汇报者紧盯着书记,希望自己的兴奋和喜悦也能尽快地感染他,“书记呀,我们东莞的好机会来了!您算算,我们现在集资款的利息普遍是18厘,甚至20多厘,人家的回报只要17厘,比通常的还低一厘呢,再说20年以后这条路又是我们的了……”汇报者以略带夸张的激情说了半天,期待着李近维能够附和他。可自始至终,李近维一直平静地听着汇报,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临走时,汇报者又言:“李书记,您快表个态吧。事不宜迟,别的城市也都跟我们抢这桩生意呢。您就快决定吧!”不料,李近维最后的决定还是两个字:不卖!

李近维到底想干什么?他跟钱有仇?难道6年过后,他开始在意起自己头顶上的乌纱帽了?他当初的胆识和魄力哪去了?

眼睁睁地看着别的城市乐颠颠地如同天上掉馅饼似的忙着跟那个大老板签约汇款,也眼睁睁地看着有的城市欢天喜地向香港大老板们纷纷卖这卖那,很多人暗自嘀咕开来:这么好的买卖不做傻不傻呀?

不但别人不明白李近维为什么犯这个傻,就连李近维身边的秘书也不解,好奇地问书记为什么要放弃这笔天下最划算的大生意。

李近维没有立即回答秘书的问话,拿笔低头在纸上算着什么,算了半天,回过头来问秘书:“你想不想变为百万富翁?”

秘书莫名其妙地看着书记,如实回答:“想啊,但不敢想,那是不可能的呀。”

李近维说:“那有什么不可能的。你要成为一个百万富翁很容易的呀!刚才我已经替你算好一笔账了。只要你从家里凑够5万块钱参股买我们一条公路,让我们给你一个17%回报率,获得的利润能以17%回报率继续投资的话,那么20年后你就是一个百万富翁了。你知道5万块钱17%的回报率,复息计算,20年后是多少吗?是本钱的22.5倍啊!都超过100万了。到时候你还可以把那条公路送给我们政府,我们政府多感激你呀!”

秘书似有所悟,但还是不解:“问题是我们目前的利息本身就是很高,18厘或者20厘呀,甚至还有更高的,我们怎么会亏呢?”

听到这话,李近维的眉头渐渐拧了起来,他背着手在办公室里慢慢踱起步来,似乎对秘书说又似乎在自言自语:“是呀,我们现在的利息是那么高。但这样下去行吗?那么高的利息是绝对维持不下去的,将来肯定要出事的!”

秘书看着神情严肃的李近维,默默地听着,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半晌,李近维突然停住脚步,问秘书:“我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困难的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吗?”

秘书困惑,不知书记这个葫芦里又在卖什么药:“困难怎么会有爸爸妈妈呢?”

“有!”李近维一脸认真,“困难的爸爸妈妈就叫做昨天的失误,同样,今天的失误就是明天的困难。你看呀,以前我们运用的发展手段,不就是从外面拉一些企业进来,从农民那里拿一些土地,从本地和内地再招一批劳动力吗?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大量利用高息贷款建这建那。但你知道吗,现在这种发展手段已经走到极限了,再这么下去就会成为困难的爸爸妈妈了。我们决不能制造明天的困难。现在必须消除各种隐患,把对明天产生不利的种种隐患都认真消除!”

“怎么消除?”

“我心中已经有一个方案了。”

李近维所说的方案就是后来他在东莞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上提出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提出的背景和思路,李近维这样告诉笔者:“我1994年再调回东莞工作时,就感觉到东莞原有的发展模式即将走到极限,再不转变,就不能继续前进。但转型升级是需要时间的,首先要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从内涵挖掘潜力,提高经济素质,眼下最关键的就是要解决经济风险这个问题。其实我在惠州时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这不是个别地方的事,不少地方都同样存在。我们的经济建设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尤其是高利息集资发展,利息那么高,甚至30厘也有。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的这些工业,那些加工业能够拿到那么高的回报吗?我感觉这样发展下去肯定是要出问题的。虽然当时我还不知道后来会发生金融风暴,但我觉得我们必须得为明天排除困难。那怎么排除呢?首先是要心中有数,要让大家知道自己底子怎么样,所以我就每个单位发了张表。”

东莞市委市政府给每个单位发表的行为被称为“摸清家底”,即摸清各政府、企业等所有单位的资产情况。

不料,李近维“粗略”的这一“摸”引发了不少意见。谁愿意把自己的家底亮个底朝天?先不谈企业,首先各镇掌门人就思想不通:别的城市都在热火朝天地大搞经济建设,你追我赶,较着劲地加快发展步伐,你李近维新官上任要烧火我们能理解,可要烧火也应该在发展速度上猛烧几把才是,那些送上门肥得流油的大买卖你不做,现在却关起门来搞清查,这算哪门子事嘛!有这个必要吗?

在一次书记会议分组讨论的时候,有些镇委书记终于忍不住,直言不讳提意见了:“阿维,您去惠州以前不是一直思想很开放的吗?不是总是鼓励我们贷款吗?这次回来之后,我们怎么感觉您变得保守起来了呢?”

“是呀,阿维,您现在是怎么了?”另外一个镇委书记也出声附和。

闻及此言,李近维没有立马回答,片刻,他站起身来,把自己坐的椅子往旁边挪了挪,抬脚跨到椅子上蹲了下来。

大家观察着李近维怪异的一举一动,心中纳闷,书记今天要演哪出戏?

这时,蹲在椅子上的李近维开腔了:“你们大家看着,我蹲在这张椅子上,现在呢,我可以蹲到椅子的最边边上,我都不怕。你们说为什么?”

会场上一片寂静,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看看蹲在椅子上的李近维,觉得这场面滑稽,想笑。

见无人答腔,李近维便自己作答:“因为这椅子离地面近嘛,我即使摔下来最多也就是擦伤一点点皮,感到痛一点而已。但是,假如你让我蹲在一个离地面十几层楼那么高的地方,没有墙挡着,也让我这么蹲到边边上,你们说我敢吗?”

会场开始有了骚动,还有一些交头接耳的议论声,也有人笑出了声。

李近维却一脸严肃地说:“我不敢啊!我害怕啊!因为这个危险就大了嘛!我蹲得那么高,又没有墙挡着,蹲都蹲不稳,我的心能不慌吗?不错,我去惠州以前,确实鼓励你们贷款,但我现在又要求你们了解自己的底子,尽快减轻债务。这是什么原因?在这里,我希望同志们清楚负债量和负债率的关系,就像蹲得离地高与低,有没有墙壁挡着那样,负债量少时,负债率低,不怕,负债量大的时候,如果我们集体经济的管理不那么到位,这就非常危险了,就像蹲到几十层楼高的边边又没有墙壁挡着一样了。”

说到这,他站起来,提高嗓门对大家说:“我所做所讲的这一切,为的是请同志们注意和更好地应对面临的经济风险。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一步都力求稳重。最关键一点,先全部清还高息集资款和逾期被罚息的贷款,逐步把资产负债率给降下来。当年我是主张贷款,市里还帮你们贴息。那时候情况不一样,刚刚起步,需要贷一笔钱来启动经济。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又用了农民那么多土地,现在就要特别强调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防范经济风险的能力,要从靠举债建设转向以自我积累为主进行建设了。改革开放政策那么好,我们只能为国家为集体为人民创造财富,而绝不能把一堆烂债留给后人。我们从弄清家底做起,为的是心中有数,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堵塞各种漏洞,把防范经济风险的工作做在前头……”

各镇书记领会了李近维的意图之后,接下来的局面也就顺利打开。

不作为的大作为

作为一个外地人,笔者在采访李近维前,对他的了解和想象非常模糊。笔者在东莞采访期间,强烈感受的都是东莞人的胆识和魄力,敢想敢做,敢闯敢冲,尤其东莞的领导更是思想解放,所做的事情大多是石破天惊的大手笔,然而笔者发现,从1994年起,东莞突然沉寂下来,前几年高歌猛进的发展步伐在此时好像突然放缓。

的确,1994年到2000年的东莞是无声无息的几年,然而此刻,当笔者写到这里时,不由得有些动情。殊不知,这种无声无息,差点掩盖了一个真正的英雄时代!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东莞人不知道,他们记忆中那风平浪静的几年,曾躲开了一个怎样的暗礁呀!

199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在泰国悄然登陆,这场金融风暴很快席卷整个亚洲,使全亚洲的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这场风暴给中国也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虽然在朱镕基总理经济软着陆的政策下,风暴对中国的影响被减到最轻,但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却仍然是巨大的。中国的广东省首当其冲。1998年,广东省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出口下降,内需不足,投资增长乏力,经济增长的速度不容乐观。

面对这种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并给广东调拨了380亿的借款。广东的各个市都纷纷地向省领导伸出了手。

只有一个城市,没有在这个艰难时刻伸手。

领导把疑惑的目光投向东莞。个头不高的李近维坦然回答:“我们东莞不需要!一分钱也不需要!”

这怎么可能?领导一下子惊呆了!东莞这些年发展那么快,发展路数和其他城市大同小异,所有的城市都出现了危机,你东莞怎么就能安然无恙躲过劫难?不可能呀!

李近维接着说:“我们不但不需要借钱,而且东莞的金融部门还欢迎你们来拆借!”

各市的领导惊呆了!

省里的领导惊喜了!

中央的领导笑开了!

不可思议呀!这样的事只有东莞人才能讲得出来,而且他们确实有这实力!

1999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专门组织有关人员,对东莞市金融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撰写了系列调查报告,证实东莞是金融安全区!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回想起前几年李近维的“不作不为”,人们渐渐领悟过来,原来这种不作不为正是大作大为呀!东莞人在骄傲和自豪之际,更感到了幸运——幸运他们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拥有一个料事如神的当家人,一个精打细算的好管家!

身材矮小的李近维,成功地让东莞躲过一劫。

让东莞人更感幸运的是,东莞因此在外商眼里成了“金融风暴避风港”的代名词。老天爷和陈水扁似乎也想进一步成全东莞似的,那年,老天爷在地理上把台湾搞了地震,陈水扁又在政治上把台湾搞个地震,而此时的东莞凭借着“金融安全区”的独特优势一下子把台湾的大批企业纷纷吸引进来。

台商们这时候的拥进,不仅带动了东莞的经济发展,更使得东莞的产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为此时进来的外企大多是电子通讯方面的企业。科技含量高啊!东莞的工业开始升级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业转型也因此迈开了新的步伐。

李近维新官上任时的几把火直到三年之后才让所有的人看到了熊熊火光。

东莞这只麻雀在这迟来却绚丽无比的烈火中开始了又一轮的涅槃!

1999年,东莞市以工业总产值、外贸出口总值、全市公有资产、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等四项首次突破千亿的骄人业绩,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

新千年伊始,李近维躲在办公室里拨打着算盘偷偷在乐!他的乐是东莞老百姓无法知晓的。东莞不但不需要像兄弟城市那样向国家伸手借钱,而且还悄悄攒下了一大笔发展基金。

接下来真正该乐的是东莞的老百姓了,从城市居民到农村农民,每个老百姓在心底深处乐开了花。2000年12月25日,东莞市16.2万的农村老人喜气洋洋地领到了他们一生中的第一笔养老金。这个举动标志着东莞市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宣告成立,也标志着东莞市成为中国首家建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地级市。紧接着,东莞市委、市政府又相继推出了全民社保和全民医保等一系列的重大举措。

阳光照射到身上才会感到温暖。东莞,让全国的老百姓都羡慕不已!

驰笔至此,笔者突然又想起李近维当年在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座谈会上的那个狂妄的发言,细琢磨,突然有所感悟,东莞这些年的巨大变化不恰恰印证:东莞所走的每一步,不都是在执行明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吗?

越琢磨越觉出李近维身上那种先知先觉来……

“经营城市”的指挥棒

2001年5月31日上午,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佟星步履稳健地走进政府会议室。在这天召开的东莞市委工作会议上,佟星提出了东莞新的城市功能定位——现代制造业名城。他环视着每一位与会者,充满豪情地指出:“东莞未来几年总的计划是:今年掀高潮,年年有重点,一年一大步,5年见新城。在城市建设上,将突出抓好以9.9公里长的东莞大道为纵向中轴、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建设,逐步形成新城傍山、旧城依水、环城大道连接山水的市区整体布局。今明两年,城市新建重点工程,包括行政办事中心、会议大厦、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大剧院、海关大厦等都将全面启动……”

很快,被媒体称为“造城运动”的东莞立马成为珠三角乃至全国关注的焦点。

如今,所有到过东莞的人都会深深惊叹于她通体散发出的光彩照人的炫目光芒,她的魅力令人痴迷眷恋,她的美丽让人魂牵梦绕。短短几年时间,她就像灰姑娘穿上魔幻的水晶鞋一样,神话般地变身为美丽公主。

这不是神话,然而横空出世的东莞又恰似一个神话,奇迹般地突然崛起在中华民族的版图上,闪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任何语言在这场世纪巨变面前都显得饶舌而愚笨,想要描述东莞新城市中心的建设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笔者每每流连在美丽的新城时,总想透过这些新颖独特的建筑物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真正梦想,她背后的内涵和理念究竟是什么呢?

2008年6月,早已升任广东省副省长的佟星向笔者解开了这些谜。

“我当书记的时候,有幸面对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那就是新世纪。当时全世界都对新世纪充满了憧憬,都想在新世纪创造一段新的辉煌,我们也一样。我们希望把东莞建设成一座既兼顾人的全面发展,也兼顾产业升级,同时兼顾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城市。在这个思路下,我们在推动东莞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由于大刀阔斧地推进,短短几年时间,城市功能大大加强,自然环境得到重点整治,大企业纷至沓来。东莞的经济实力、城市魅力和创新活力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透过这几句,笔者完全感受到他对当年激情岁月的深深留恋和无比欣慰。

说起东莞改革开放30年,佟星感慨万千:“可以说,在中国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上,东莞担当了其中一个先锋角色,进行着最早的实践和探索。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中,这支先锋部队也尝到了甜头。东莞人对于改革开放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当历史提供机遇时,东莞人首先‘洗脚上田’,进行着伟大的实践。但是,东莞在这条路上越往前走,就越显露出先天不足,因为这都是‘洗脚上田’的农民,你让他有很鲜明的城市发展理念,那是苛求,非常不现实。因此,在面向新世纪这个重要机遇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自己,总结自己,我们的城市功能还很弱,以前我们主要考虑的是把工厂办起来,做大蛋糕,并没有很好地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起来考虑。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很深刻的,东莞的实践就要跟这个理论紧密结合起来……”

东莞在新的历史性机遇下如何发展,在佟星的头脑里日渐形成了一个十分明确的意识: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世界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到了30%时,城市化速度加快上升,一直到70%才平稳下来。显而易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开始起飞。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政府的职能也应跟着转变,应该从建设城市到管理城市,再从管理城市到经营城市,从而更有力地推动城市升级。

经营城市,这在当时是多么新鲜的一个概念!在实践中,这个概念很快转化为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土地储备中心,采取与农民共享收益的政策,提高土地的开发使用效益,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几年后,当宏伟蓝图一一实现后,东莞的城市形象立马发生巨变,土地也因此升值了。

历史一再证明,一个城市的成功发展与出色的政府领导有很大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佟星带领着新一届领导班子以杰出的智慧和非凡的气魄提出了东莞的城市定位——现代制造业名城、文化新城、生态绿城,为东莞的明天勾画出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发展蓝图。

细细推敲,这样的城市定位在全国堪称典范!

“有了明确的定位,那你的起点和你采取的措施就会不一样。比如要搞出一个生态绿城来,要花多大的精力,要改变多少观念呀。就像现在一样,我们在提出三个文明的基础上,又加上一个生态文明。一个社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注重生态文明,否则将来大家就会失去宜居家园,失去了前进发展的基础。”佟星侃侃而谈。

笔者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在2001年就提出生态绿城定位的,全中国也只有东莞一家。其实,敢于将城市定位成“生态绿城”,那可是要下本钱的。有一个数字足以证明东莞在这方面下的功夫,仅2004和2005这两年,东莞市镇两级买树的投入就是27个亿。

之所以舍得下巨资,在佟星看来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因为城市定位是和产业升级紧密相连的。佟星曾在大会小会上反复向大家灌输这样的道理:“城市化的本身是什么?是不断地为产业升级开辟道路!是为人才成长提供更优良的条件!没有城市化就没有产业的升级。换言之,有什么样的环境,才会有什么样的产业。没有一个好的城市环境,就不可能聚集高素质的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那就不能形成真正的辐射。一个城市的魅力,就是城市功能辐射出来的魅力。没有较为齐备的城市功能,这样的城市将毫无竞争力。”

遥想当年,孔夫子周游列国后,提出了观察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治理状况的标准:远者来,近者悦。这句话,在穿越了几千年的时空之后,在东莞找到了落脚点。

铸就未来的松山湖

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

而迈入新世纪的东莞说:给我一个思路,我就可以让这座城市发生跨越……

东莞所发生的世纪跨越不仅是一次伟大的物质文明的大跨越,更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城市文明大跨越。回忆起自己在东莞当书记的那些年头时,佟星感慨他还遇到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各地都在思考如何科学发展的问题,我们也进行了思考。东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思路,在原来的‘一网两区三张牌’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城三创五争先’。这就是:围绕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的目标,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环境、创新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在外源型经济、内源型经济、城市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等五个方面争先创优,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和增长动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东莞人在这样的大思路下,前进的步子迈得更大了。呵,美丽新东莞的铸就不仅仅有汗水、有精神,更有着全新的理念。正是因为理念铺垫的城市的根基,使得迷人的东莞更辉煌了,也更牢固坚实了……

2007年,笔者来到了东莞风光旖旎的松山湖。

置身松山湖,恍如进入了诗画仙境。东莞居然还有这么一处“世外桃源”。峰峦绿树倒映湖底,波光烟雨青翠流荡。8平方公里水面的松山湖,称为“松湖烟雨”,是松山湖区主要景点。水光山色间,一幢幢造型张扬而独特的景点建筑仿佛是神来之笔……

其实,松山湖山美水美,内涵更美。

对东莞人来说,如果说虎门代表着过去,那么,松山湖则昭示着未来。

这个昭示着东莞未来的松山湖,当初又是如何被东莞人挖掘出来的?这精神动力来自何处?

早在东莞人刚刚迈向21世纪之初,重新审视自己时,突然发现自己正进入了一个后劲不足、产业升级难的瓶颈。以加工为主的产业特征,对东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东莞受到的土地制约、人力制约和环境制约,已到了不解决就难以可持续发展的时候了……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应运而生。

建出一个72平方公里的平台,在中国可不多见,那可是非同一般的魄力和胆识,苏州工业园还是国家和新加坡联合在苏州建成的。当然,松山湖的意义不在于有多大,而在于它肩负的创新使命。

“我们对于松山湖的思考,是出于对东莞整个产业发展后劲的一种焦虑。因为我们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必须要打造一个具有强大功能的承载人才和技术的新平台。没有这样一个平台,我们所希望的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佟星说。

2007年,松山湖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10亿元,比上年增长45%。

松山湖作为东莞提升产业的龙头才开始起步。东莞这30年,如果说前20年是东莞奋发图强、改变落后面貌、在全中国打下“东莞制造”烙印的时代,那么,进入新世纪,从“东莞制造”到“东莞创造”,不正是东莞于荆棘中开辟出的一条未来的发展之路吗?松山湖的未来发展,必将使东莞续写领先的梦想。

东莞由此踏上全面发展壮大、再创辉煌、再写风流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