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补语

我总有一个愿望:

为什么不能把中国的许多“红色经典”故事写成人们传颂的文学作品呢?

为什么不能把老一代革命家和领导人的事写得更生动、传神而传播于广众之中呢?

在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五周年前夕,我有机会创作了这部反映中国石油工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经济工作、军队政治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余秋里同志丰功伟绩的作品。

当我走近“独臂将军”余秋里时,我深深地被这位传奇人物那火一般的革命激情、火一般的革命干劲、火一般的革命性格所征服!尤其是余秋里在任石油部长时领导举世闻名的大庆石油会战那段艰苦卓绝、气吞山河的“红色经典”事件中所表现出的卓越才能和“巴顿将军”式的风采,令我常常沉浸在创作的喜悦和激动之中。

大庆会战,是新中国历史上可称得上是和平建设时期的长征式的一部伟大史诗,它所创造的大庆精神即使在今天仍然闪耀着的不朽光芒。无疑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的重要精神财富。

在写这部作品时,我才发现:

过去我们对大庆会战和大庆油田的发现过程了解得实在太少。电影《创业》和铁人王进喜可能是我们以前了解大庆的主要来源与主要印象,但那与整个大庆石油会战的史诗相比,它们仅是几个闪烁的亮点而非全部。大庆会战那波澜壮阔和鲜为人知的许多事,是我在写作这部作品时才被发现和挖掘到的。它令我兴奋,令我感叹,令我永远难忘那些为共和国摆脱贫穷、繁荣富强的前辈们不惜英勇牺牲、“宁愿少活二十多,也要拿下大油田”的伟大气慨和壮志,这种伟大气慨和英勇壮志,正是今天我们仍然十分需要的可贵民族精神!

写出革命领袖人物的人情、人性和人格来,这是我在本部作品创作过程中力图想完成的事。期待读者们能在阅读本作品时有这样的感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大庆会战是一首史诗,场面宏大而历史已久,本篇主要写余秋里同志的活动,难免对一些事件和其他卓越的石油人表现得少了些,敬请当事者理解,也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在此,要感谢帮助我完成此作的大庆油田管理局的诸多“老会战”,还有原石油部数位老领导和老专家;感谢余秋里同志的家人和首长生前的工作人员;感谢余秋里同志的老秘书李晔、雷厉同志;感谢石油文联的冯敬兰、路小路、李学恒等;感谢中央文献研究室的专家学者及中国作家杂志张倩、张文惠等同仁;感谢李国昌、陈道阔、宫科等作者,因为这部作品中有他们的劳动和真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