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部分

从蒙到师,人类世界的第一次大动乱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所以古文大家都不愿看,尤其现在年轻人,不会看懂,而且会觉得讨厌。这里说,既然有了万物,像屯字形象一样,草根露头,露了头就一定开始发蒙了,所以屯卦以后,承受在下面的是蒙卦。蒙是什么?“蒙者蒙也”,以现代白话文的观点来看,这不是等于没有解释?但是中国古代人读书是先研究字,古礼读书要先读小学,那时的小学不是现代的小学,古代的小学就包括了先认识字的意思,每一个字为什么这样写,中国字和外国字不同,不是字母拼音来的,是意义来的,这里上面的蒙字是卦名,下面的蒙字是解释,是说万物刚刚发芽,亦即说万物还在幼稚的阶段,所以又说“物之稚也。”种子种下去,刚发芽,为发蒙,还在幼稚的阶段。

“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

人类社会的发展,当万物在幼稚的阶段,必须要养育,我们研究中国历史,天地开辟,大禹以前还是洪水阶段,农业社会还不能奠定,等大禹建设了水利,天下分成九州,这个时候到了养的阶段。“物稚不可不养也”。是社会的进化,讲究养育,所以蒙卦下面就是需卦。在人类社会的养育,什么最需要?先要吃饱,万物也一样,蚂蚁也一样,狗也一样,都需要吃饱,这中间的发挥就很大了,社会人类的发展,只要有了生命,就要生活,生活的第一个条件先要吃饱,“需者饮食之道也”。这就是需卦。

“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

社会发展到这里问题来了,人为了生存,需要生活,生活第一件要饮食,我要吃,你要吃,他也要吃,今天吃了,又怕明天挨饿,希望你少吃一点,我带回去准备明天吃,于是自私的心出来了,斗争发生了,所以需卦下面接着是讼卦。

“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

讼卦下面就是师卦。师卦在《易经》本身代表大众,现代的名词,在党政为群众,在军事为部队。人类社会发展到有了自私心理,需要占有以后,就有斗争,有了斗争,自然联合成一个阵线,立场不同的两样观点就对立,立场相同的就联合为一群,群众运动来了,所以下面是师卦,而师不是老师之师,古代所谓出师,是出兵打仗,即是群众。

比泰之间的繁荣景象

“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

群众起来以后,必定有亲附性、比较性。“比”就是排队,与自己相同,跟着走,中国古字写“比”,就是一人在前走,一人在后跟着就是比。如果两人走相反的方向,就是北,即是背,相背。有群众就必有所比,意见有所不同,利害亦不同;如意见相同,利害相同,就联合在一起,“比者比也。”比卦就是人联合在一起,派系就来了,意见就来了。

“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

孔子认为比卦的意见纷歧没有错,有比有群众,大家同心同德在一起,必有畜,有积蓄,亦即是大家谋共同的利益,虽然是私心,大的私心就是公,就有所畜,有储蓄准备。如现在的保险制度,是社会安全的最好制度,而这个制度的最初起源,是海盗抢劫以后,就存起一部分财物来,准备作被打死的伙伴遗属的生活费。后来慢慢发展成为现在的保险制度。一些东西,有时是坏的却生起来了好的结果,有时好的也会生起来坏的结果,这就看思想问题、文化问题了,比以后的小畜卦,也是这样。

“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

小畜卦下面是履卦,履作名词是鞋子,作动词是走路,是行。孔子这里说一个社会到达了物蓄,富庶了,现在说是进步的社会,物质文明富庶以后要有礼,必须有秩序,没有秩序就不行。如法律、教育、军事、文化这些都起来了,由此也看到管子的思想:“仓凛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原理。物质文明进步以后,有了经济作用,就有私心,这个时候必须产生文化,要有法律。“故受之以履”,要有应该走的道路,所以就法律哲学来说,法律绝对是对的吗?不一定。因时间空间的不同,法律的道理是相对的;在这一时间空间是最好的真理,拿到另外一个时代或社会,则会变成很坏的事情。那么何以大家都承认法律是对的?这就是法律的哲学问题了,也就是这里所说的“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在每一情形下,要有一条路让大家好走,有一个秩序好遵守实行。

“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

履卦下面见泰卦,这是社会的发展,政治的发展,一项政治制度,大家都走得很舒服的一条路,王道坦坦,就履而泰,天下太平,然后平安了,大家都舒服,也所谓自由平等,大家都平等了,所以履卦下面是泰卦,泰也就是通畅了,没有阻碍了,没有问题了。

否——人类第二次的文明低潮

“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

可是问题来了,中国有两句老话:“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两个好朋友,尤其两夫妻,很难得一千天里不吵架,没有一朵花开到一百天不凋谢的。我们古人看历史看得多么通,最好的时候就是坏的开始,所以泰卦下面,就是否卦。我们看中国历史的汉朝、唐朝,看西方历史的罗马时代,鼎盛的时候,就衰败下去。家庭也是一样,兴旺的时候,儿女媳妇都骄贵起来了,太骄贵就是泰到极点,否就来了,否到极点泰来了。不但人是如此,历史也是一样,社会发展也是一样,看通了人生,如此而已。饿了吃,吃了胀,胀完了大便,通了又饿,又吃,就这么一回事,一切都是循环。

同人大有——人类文明的更上层楼

“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

否,坏到极点就要好了。倒楣到极点的时代,像我们现在遭遇到的就是否卦,可是人不会永远倒媚。“物不可以终否”,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故受之以同人”,否卦下面是同人卦,人遇到倒媚的时候,就要交朋友,交志同道合的人,重新来创业,这是大同思想,自由平等的原则。

“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

找志同道合的人,要“与人同者”替我想,也替你想,没有自私占有,欲自私只有公众的大自私,为团体而自私,为国家而自私,为天下而自私,这就是“与人同者”。能够有这样的胸襟,就“物必归焉”,天下万物都向同人集中了。所以同人卦下面就是大有卦,就是说公正廉明的人,就有很多朋友,很多部下拥护,所以同人的综卦,就是大有,所有好的都集中在一起。

“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

大有卦下面,接着是谦卦,这就告诉我们人生哲学,也是历史哲学,人到了最高点的时候,不要自满,再加便会溢出来,所以大有卦下受之以谦卦。

“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

一个人富贵功名地位到了极点,又能谦虚,就舒服,自然优豫,所以谦卦的下面,就是豫卦。

“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

豫卦的反面(综卦)是随卦,这又是人生哲学,历史也是这样,西方罗马鼎盛时代,天天歌舞升平是豫,接下来是衰败,人应居安思危的道理,就从这里来,舒服的结果有随跟着来,因为内部要发生问题了。随是追随,意思是有反面的东西跟着要来,也是随便的意思,自己没有中心,随别人如何便如何。优裕的人,往往自己懒散,连脑筋都不愿用,所以受之以随。

由蛊而剥看人性的堕落

“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

有钱,有势,有地位,样样好的人,就是天下第一人,也就有人来跟随在他的后面,沾点好处,这样跟随的人越来越多,这时就要担心了,就会有事故了。汉高祖打下了天下,大家都吵,张良就告诉汉高祖,天下豪杰追随你去拚命打天下,是希望天下平定,现在天下统一了,如得来一块肥肉,还没有分,大家当然要吵了。汉高祖所以封功臣,便是看透了人生,到了某一地位,应该做的事就做了。不能喜欢别人的恭维或感谢,因为只要自己有一点喜好,就有人投其所好——“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惑,蛊是一种虫,以前贵州、云南的一些边疆族人放蛊,麻醉人,使人的脑子都昏了。蛊也是虫,很多的虫,如房屋的白蚁,人身的病菌,虫多了就有事。

“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

但是人不怕事,“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懂了这个道理,有事不可怕,有人也不可怕,只要认清“我所有的就是大家所有的”,这样就不错了,所以下面是临卦,就是扩大。

“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

临卦下面是观卦,一个东西大了,如一粒种子种在马路边上,有谁去理它?经过几百年变成神木了,大家都来看了,所以壮大了,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

“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

观卦的后面是噬嗑,所谓噬嗑,就是张嘴咬下来的样子,就是啃,观卦以后为什么是噬嗑卦?因为有可观之处,就有所遇合。

“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

这里又讲到文化思想,社会发展到这个时候,原始的东西要加工,要加上人文文化,如面前的塑料盘子,是用尿素制成,制造过程一定要经过人文文化的科学处理,不能随便和些泥浆或面粉做成,这就是不能苟合,所以一定要有人文文化,受之以贲。“责者饰也”,贲就是装饰,就是艺术的、文明的。

“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

也。”

文明到了极点,艺术发达,社会平安,等于一个人一样,家里富有,艺术字画堆满了,亨通了,到了前面没有路了,所以跟着贲卦下面就是剥卦,物极必反,开始剥落了,剥者就是慢慢掉落,又是一个循环。

“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

剥卦的下面就是复卦,时代也是如此,剥极了就恢复。“物不可以终尽”,不会有绝路的。“剥穷上反下”,上面的路走完了,翻过来,就成为复卦。

由复到离看人生兴衰往还

“复则不妥矣,故受之以无妄。”

人受了灾难,受了打击,知道反省,知道复兴,就不错了,所以复卦下面是无妄。

“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

没有错,新的境界来了,有大的发展了,所以受以大畜卦。

“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

真到了社会的物资够了,财富平均了,万物都富足了,然后可以养人,经济生活可以养了,所以大畜卦下面是颐卦,颐就是很舒泰,所以我们恭维老年人退休在家享福为“颐养天年”,就是这个颐。

“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

天地间舒服到极点,就要出毛病,有人说某人作恶多端,却过得蛮舒服,而我们循规蹈矩,生活却苦得很,报应在哪里?但中国人有句话:“天将得厚其福而报之。”也等于基督教讲的:“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先使他发狂。”使他得意到极点,快点恶贯满盈,走到头了,跌下来,所以养到极点,罪恶、浪费、奢靡到了极点,就会出问题,所以颐养的卦下来,就是大过。

“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

大过不行,宇宙、人生、历史、社会都是一节一节,所谓运气,就是阶段,和门槛一样,所以大过卦下是坎卦,有阶段就陷下去。

“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觉得陷下去了,不要怕,在苦难的当中会站起来,所以下面是离卦,离卦的意思,像太阳出来一样,非常漂亮,新的一个时代又开始了。

上面是上经,六十四卦的卦序,是分两部分排列的,而上经的卦就是这样排的: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等三十个卦。这里是简单地讲,如果加以发挥,卦与卦之间,产生了太多的道理,人类世界的历史哲学原则,我们早都有了。我们现在多可怜,有那么丰盛美好的文化宝库,我们后代对不起老祖宗们,没有人去发挥,反误以为自己什么都没有。

上经的卦序,是讲人类社会与历史发展的关系,下经讲到人生了,下经亦很妙。上经以乾坤两卦开始,下经开始的两卦是咸、恒。恒卦是雷风恒,上面是震卦,下面是巽卦一囗。翻过来,综卦为囗泽山威卦,上经起于乾坤,为什么下经起于咸恒?威等于说平等,大家需要一齐,恒是经常的,但在上经里没有提乾坤两卦的卦名,只以天地作代表,下经里也不提咸恒的卦名,而以男女作为代表,现在大家看下经的卦。

孔夫子的婚姻观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

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

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

咸卦并没有提什么叫“咸”——大家都是这个样子就是咸。在大学里上课,有些同学问起,恋爱哲学是什么?我告诉他们,我爱你就是我爱你,不爱你就不爱你,爱就是自私的,恋爱没有什么哲学。但是孔子讲得妙,他说有了天地就有万物,有了万物就有男女,既不是上帝造的男人,也不是上帝从男人身上拿出一根肋骨来造女人,而是有了万物,其中就有男人、女人。一部人类史,就是两个人唱的戏,唱了几干万年,有了男女,自然就会结合,就会谈恋爱,变为夫妇,并不是偷吃了苹果才变成夫妇,就是说人类社会,只有四个字“饮食”、“男女”两件事,一是需要活着的问题,一是两性需要的问题。《易经》上也点明了这两件事,上面说了人事历史发展的关系,下面说有了男女,就自然有夫妇,有了夫妇就自然形成家庭,自然生孩子,生了孩子自然有父子,所以这是五伦的道理,为什么有五伦。五四运动要打倒孔家店、打倒孔子——说五伦是吃人的礼教。上述这些是自然现象,社会扩充了,就有人,大家都是人,某人人好一点,选他做领袖,他就是君,我们听他的,我们就是臣,社会的程序就成了。如果以医学的观点来说,假如我在医学院讲,也可以乱吹:“人类历史是荷尔蒙造成的,由一个精虫和卵子,又加上些什么染色体变成的。”这样也没有错。如果以这个观点看,所有人类都有病态,都该打针,可知人的思想多可怕!思想不纯正,乱吹一阵,也可以煽动别人,可是结果却害了自己,害了别人。譬如弗洛依德说的性心理学,也没有错,可是歪理有千条,正理只有一条。现在《易经》这里告诉我们,人类的五伦,不是勉强形成的,不是法律规定的,这是人性的本来,人性走正理,自然发生的。有男女,自然有夫妇,有夫妇自然有父子,有了许多夫妇、父子,自然形成社会,有了社会组织自然有阶段。现在西方文化,男女青年都不愿意结婚,彼此都不愿负责任,这个现象的问题很大,中国文化要夫妇相敬如宾,就要持久,有恒。

上经是说自开天辟地,有了宇宙的社会发展,现在下经是由个人开始,讲到夫妇家庭,父子、君臣的人伦关系,这里又产生一个哲学问题,天地间的事,没有永恒存在的,佛学中称这现象为无常,《易经》叫作变化。

功成,名遂,身退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

我们看老子的话“物壮必老,老者必倒”。我们看孔、孟、老、庄思想可知都是从《易经》里来的,这是自然的法则。天地间的万物,壮大,茂盛了,定衰老,一衰老了就变化,历史的阶段就过去了,所以这里告诉我们历史的哲学:“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适。”这个物当然不是单指物质,而是包括人、物、事。就是一个东西不能永恒存在,所以就慢慢退化,故其下为遁卦。再看老子的思想,“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也就是从《易经》这个地方来的。从这个序卦的道理看,人到老了,就应该退,交给下一代去。总之,《序卦传》中,《周易》每一个卦的排列程序,都包含了许多道理,中间有很多学问,就要靠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去研究。如医学上的研究,最近外国最流行的,男女更年期是最可怕的,所谓家长本身这时要再教育,夫妇之间的问题,也多半发生在这一时期。外国人研究夫妇感情最好是三年到五年,有的时间更短;以后几十年,维持家庭夫妇关系的,那是道德在维持,法律在维持,并不像在恋爱期间那种昏天黑地的感情了。而我们《易经》上就讲到“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必定退,必定是这样。

“物不可以终遁,故受之以大壮。”

但话又说回来了,老年人退了,交给年轻的一代,就大壮了。

“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

大壮过了为什么是晋卦?晋卦孔子解释就是进步的现象,一个东西壮大了,自然会求进步,新的一代起来。

“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

这里又是社会哲学,历史哲学来了,进步的阶段,一定有伤害。社会的发展,一个求进步、求改革的法令,固然有远大的理想,可是对于旧有的具破坏性,这也是革命的哲学,革命就必有所伤。

“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

明夷卦的下面接家人卦,孔子解释在外面受了伤的一定跑口家,不只是人如此,即使家畜也是如此。又如我们的文化,一百多年来,受西洋文化的刺激,变成现代这样,可是现在慢慢地连外国人也开始学我们中国文化了,这就是“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所以是家人之卦。

“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

古代“睽”的意思就是夫妻反目,意见不合,所以是处家庭的哲学,家道穷的时候,这并不是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穷”,而是到了“极点”的意思,“穷尽”的意思。如一个家庭有钱,慢慢奢侈,奢侈到极点,就出毛病,夫妇的感情,国家的政治,都是这样,一定要乖张。

“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

乖就是乖张,个性的偏激,家庭、社会、政治的问题,都是这样,过分的乖张,就有困难来了,所以是蹇卦。“蹇”字的意义,就是跛脚,受了伤走不动,寸步难行。

“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

自然的法则,一个东西没有永远困得住的,不会永远困难,困久了总要想办法找出路,所以赛卦下面是解卦,要解除,要缓和困难。

“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

有些性情急躁的人容易出事,而性情缓慢的,则容易把困难拖下来,慢慢用变化来解决,但是太缓了也不行,一定会有损失,急躁的人容易愤事,把事情搞砸了,缓慢的人则容易误事,等于医生处方下药,虽没有吃坏,可也没有治好,这就犯了医学上的过错,延误了治疗时间,所以解卦下面是损卦。

《易经》告诉我们,万事都是相对的,没有一样是绝对的,没有哪样是对,也没有哪样是不对的,有时要偏一点才对,有时偏一点又是错了。

“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

损的反面是益,损了这一边,就益了那一边,祸福是相倚的。

“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央,央者决也。”

在受益时不要以为得志有福气,得志就是益,《易经》告诉我们要晓得进退存亡之道,益了以后不晓得退,到极点就崩溃,就断了,所以益下面是失卦。

“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垢,垢者遇也。”

由《易经》来观察宇宙事物,来讲历史文化,人生不会有绝路,要用智慧处理这个人事,处理这个宇宙,就是中间断了,必然会另外有一个新的环境出现,于是遭遇就来了,所以(决右)以后就是女后,女后卦为阴阳相交之卦。

“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

一个东西只要有新的来相遇,就会有新的结合,这个“萃”,现代的观念就是结合,萃字本身就是很多茂盛的草聚在一堆,是一种青春可爱的现象。

“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

一有所聚,慢慢挪移向上升发,社会历史的发展,亦是一样。比如十几年来,许多人本来没有钱,慢慢合力经营,都变成了大老板,就是革然后升发。

“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

升卦的反面就是困卦,上升不已就必然遭遇新的困难。

“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困在上面,到了最高处,自然要下来,就掉到井里去了。个人也好,家庭也好,所处时代环境也好,如同掉下井里,上面空空爬不上去,下面入不了地,四面又围住了,这多可怜,于是革卦这个时候就来了。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

想办法打破时代环境的樊笼,这就是革命。

“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

谈革命,常说“鼎革”,那么鼎革两卦就值得研究了。上面讲到一个东西欲进步,一方面一定要受到损失。所以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很可怜,他的思想现在却被推崇,如邻里保甲制度,都是他当时创制的,可是他当时受那么大的损失,历史上也给他这么大的罪名。到现代我们才号称他是历史上的大政治家,就因为他在变革的时候一定伤害到别人,他忘记了社会的旧习惯这个力量,很不容易铲除的。《易经》的原则只能渐变,没有突变的事,那种看来是突变的现象,也是渐渐来的。所以鼎革的道理,一个新的办法,认为很有道理,要用来变更旧东西的时候,千万要根据历史的经验,慢慢来。而王安石当时只想自己亲眼看到成功,可是历史上一个好的东西,假使他能够忘我,并不希望自己看到成功,用渐变的方法就好了。很多人犯了这个毛病,想自己看见成功,便一定会失败。这里就说,假如要突变的改,除非全面推翻,改革的最好工具莫如鼎,鼎就是锅,无论什么东西放进去,都会被化掉,重新熔化一番,再建立起来,所以鼎革两卦,连在一起。

“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

古代中国家族制度,大儿子当家,弟妹视长兄如父,所以当家的莫若长子,所以受之以震。在《易经》的象数中,震卦是长男,代表大儿子,同时震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动,也就是革命会有一个时期的动乱。

“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

也。”

这里说明一个处事哲学,政治哲学。领导一个动乱的时候,要晓得时机,把动乱停止下来,所以是艮卦,艮也代表山,好像山一样静止下来。

“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

但是天下事不能永久停止下来不进步,《大学》里的苟日新,日日新,就是要不断进步,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就,所以接下来的是渐卦。

“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

《易经》归妹卦,是结婚卦,这里是说,有进步一定有收获,因此下面是归妹卦。

“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

有了收获,家庭兴旺起来,扩大了,就是丰卦。

“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

家庭扩大了,人口多了,房子也不够住了,只好出国去,像我们民族庞大了,所以世界上到处都有华侨。讲人生的哲学,过分扩大了就会忘记了本位。

“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

外面跑跑,失败了,也吃不开,只好买张飞机票回来,这是巽卦。

“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

这里“说”音悦,就是《论语》上“不亦说乎”的“说”,回来就高兴了。

“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澳,涣者离也。”

高兴过度了,又散掉了,得意不能忘形,所以兑卦之后是涣卦,涣是水一样散开。

“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

涣散之后,不能一直涣散下去,而终归要节制。

“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有了节制就有中和的作用。

“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

中孚也是有信,有信往往矫枉过正,故受之以小过卦。

“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

既然过头了,有正有反,有另外一个新的接触,所以小过卦下面是既济卦。

永无尽止

“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最后是未济卦,永远凑合不了,这里产生二个哲学问题。《易经》中,孔子告诉我们一个历史哲学,看懂了要哈哈一笑,人世间事情是永远作不了结论的,永远是未济。宇宙永远这样发展下去,这个地球毁灭了,一个新的地球又会来,永远停止不了,这是我们伟大的历史哲学。我们文化宝库里有这样好的历史哲学,可惜把它丢在仓库里给书虫去吃,这是中国文化可怜的地方。

同时,从这未济卦上,也产生了我们个人的修养,说人生要作一个交代,那只是一个理论,因为最后是未济卦,永远完不了事的,这是一个观念。

还有一个观念,是研究六十四卦的方法,用中爻上下交互,最后的结果,除了乾坤两卦外,不是既济就是未济,所以大家卜卦欲知过去、未来,也是这两卦的作用,吉凶,对或不对,就是既济或未济,懂了这些,所以《易经》很好研究,并不深奥得那么复杂可怕。

不断的研究与求证

上面孔子研究序卦的这番理由对不对?作历史哲学看,作人文文化看,理由非常充分。严格说来,孔子这篇《序卦传》,只是解释卦名而已,譬如他只解释什么是需,是需要的需。以现代经济学观点而言,人类活着就要饮食,这就是需,有了需要,人就会发生斗争,因此需卦下面是讼卦。孔子说的理由非常充分,但是《易经》的本身,是从象数来的,如果以象数来看需卦,我们这位圣人所说的理由,还是成了问题。只能说,孔子只是就易理上讲道理,尤其是人文文化的理这一方面,讲得非常圆满。至于六十四卦为什么这样排列的科学性关系,他在《序卦传》里并没有说出充分的道理,也不足以使我们满足,不必要因为他是圣人而我们就认为都是对的。

我们《四库全书》里,发现古人对《易经》解释的著作占有很重的份量,自成一个系统。后世的注解——自秦汉以后直到现在,所有解释性的著作,有一个共通的概念,认为《周易》这本书中的意见都对。有的解释不出来的,也要旁征博引证明它是对的,著作人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如何去符合“都对”的那条理路上,像这样做学问的态度,是不是正确,值得考虑。

比如说《周易》为什么乾坤两卦以后,接下来就是屯卦?也可以说屯卦是乾坤两卦变来的,水雷屯,坎卦是坤卦中间一爻由阴变阳而来,震卦是乾卦第二三两爻由阳变阴而来,那么为什么是二三两交变?这里产生了一个思想了。

推开《易经》我们再看,西方的文化来源是由宗教而哲学。西方的哲学首推希腊,开始研究形而上学——宇宙来源,说宇宙的第一个原始是水做的,当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水。以地质学而言,地球在没有形成以前,太空中突然有一股力量,像台风一样,中国人称它为气。这个气是液体的气,就叫作水,慢慢在旋转,不知旋转了多少亿万年,这股水气,凝结起来,就变成地球。突出的是高山,陷下的是海洋,海洋中的水是第二重的水,是后天的水,在地球形成以后,包围了地球的气所成的。印度人也讲地、水、火、风,是水开始,中国人也这样说的,五行道理,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也是水做的。那么《易经》乾坤两卦,这个乾坤——宇宙怎么来的?水雷屯来的。可以说宇宙来源的开始,或者说后天的世界开始,是屯卦。看卦辞也是那么说,因为乾卦外面一动,就变成震,震是一种能量,等于科学、地质学的解释宇宙最初的动力,动起来以后,就慢慢成为中爻的凝结,就变成地球。这个现象,我们给它一个符号,叫作“水雷屯”。地球形成以后,还没有万物、人类和文化,慢慢山水蒙,屯卦一翻过来的现象,地球下面都是水,上面是高山,慢慢草木生长发芽了,人类生长了,人类来源是哪里则没有讲。这样一凑,又是“有道理!我们的《易经》伟大!”但这一套是我凑的。要捧自己的祖先就是这样,把古今中外凡是有理的凑上去就对。好像到百货公司买一副七巧板,很漂亮,可以凑成各种形象,就像以上所说的。可是我自己对于这样的解释,并没有满足。这样讲一套,大家听起来,言之成理,可是我反问自己真的就这样吗?还是此心不安,大有问题。究竟它是怎么来的?还是一个大问题。我在这里把研究《易经》的经验告诉大家,所以我不肯讲《易经》,如果自己认为自己对《易经》的意见就是真理,那就错了。文王、孔子都死了,欲向他们当面请教,又没有办法。所以研究学问,要用这样客观的态度,因此我说六十四卦的《周易》次序,为什么这样排列问题,求之于古人,没有得到解决。

由此看来,几千年来,我们对于《易经》这本书,无论是哪位《易经》大家,乃至于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人,都没有给我们一个圆满的解答,这是要注意的。

六十四卦有时候矛盾的地方很多,包括孔子的“十翼”在内。比如《彖辞》和《彖辞》,对卦所下的定义,往往是相反的,都要去研究、考据。如认为《彖辞》是一人作的,《彖辞》又是另外一人作的,并不完全是孔子作的,因此有一说,认为《彖辞》是孔子作的,《彖辞》是周公作的。当然,这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事,周公也好,孔子也好,《彖辞》与《彖辞》下的定义,有时是相反的,有时是一致的,这中间都是问题。求真理要会怀疑,当然也不要没有理由的乱怀疑,抗拒性的怀疑也不对,而是要虚心,怀疑也是虚心的一种态度,不要以崇拜性的观念认为前人一定是对的,这样就不科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