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二十三

市政府机关准备在“十一”举办一场机关干部交谊舞比赛,要求各局派出两对选手参赛。“十一”前两个月,各局已开始确定人选进行练习了。

局里确定的两对选手是许小娇和赵勤奋,吴小娇和徐有福。

市政府为活跃机关干部的文娱生活,每年“七一”、“十一”前夕都要举办一些文体活动。徐有福到市政府工作十几年来,体育方面举办过篮球、排球比赛;象棋、围棋比赛;还举行过克朗球、台球、保龄球比赛,乒乓球赛只举行过一次。文娱方面以歌咏比赛为主,简称“大合唱”。涂个红脸蛋站成一排排唱那些老歌。歌咏比赛市长们也参加,当然市长会站在最中间。涂个红脸蛋,穿着白衬衣系着领带,大家都显得很年轻,每个年龄段的人都会一下回到自己的青春岁月。

举行交谊舞比赛,十多年来是第一次。

局里最初确定的男选手是赵勤奋和刘芒果。刘芒果连连摆手,说他没有跳舞天赋。又选了徐有福,徐有福说他也没有跳舞天赋。赵勤奋当场揭露他:“徐有福你参加过跳舞培训班的,咱们还一块儿学过跳舞呢!十年前,在市工人文化宫。”

1990年前后,跳舞风曾风靡全市。那时这座北方小城市仿佛被谁施了魔法,整个城市都几乎“舞动”起来。那时市里还没有手机,也没有保龄球、网球,也没有网吧、茶吧、咖啡吧,甚至没有“小姐”和“包厢”。当然也没有浴足、按摩、踩背、捶腿等消遣场所。

当时只有一些大舞厅,设在市艺研所、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还有一些露天舞场。包括市农林学校、教师进修学校、财贸干部学校的会议室或学术报告厅,也被临时改作舞厅,面向社会收费服务。当时市报上还就此展开过一场讨论,讨论的焦点是学校该不该开舞厅?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一种认为应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一种则认为扰乱了“宁静的校园生活”。有一位八十高龄的建国初的老校长甚至亲笔撰文,标题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文中有“男女搂抱,污人眼目”的句子。

那时人们认为享受生活就是去跳舞。跳的舞大都是正规的交谊舞:三步、四步、水兵舞、迪斯科等。水平高一点的,也有跳探戈、伦巴、狐步、快步舞等等。那时,一个舞步优雅娴熟的女性是十分惹人注目引人遐思的。无论踏进东南西北哪个大舞厅,但见摇曳的灯光下,人们搂着转在一起。有的男人身材高大,舞伴则矮小一些,俩人转圈的时候常常看不见女舞伴,好像那个男人一个人在那儿自娱自乐似的。直到转一会儿圈将女舞伴从怀里放出来,俩人牵着手一伸一缩、一进一退时,才会看见那个小巧的女舞伴——仿佛女舞伴是一只小鸟似的,而男人的怀抱则是一个竹笼。俩人双目含情“牵”一会儿手,女舞伴又如一只小猫一样偎男人怀里去了。俩人再次转圈时,女舞伴又找不见了,好像耍魔术似的。

中老年人都以跳华尔兹为主,年轻人则喜欢跳“恰恰”和迪斯科。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场面,忽然间,所有跳华尔兹的人都坐回周围的椅子上去了,将场地空出来:原来是两对年轻人开始跳“恰恰”了。这种舞的主要动作是像鱼那样摆臀部,而且男女之间要摆出一种“节奏”和“韵律”。臀部摆动的时候,大腿、脚腕、腰、脖子都会或快或慢随之摆动伸缩,像一条直立的蛇一般。有时手还得伸出来。就像那种大吊车,伸出臂准备将什么重物“轻轻地一抓就起来”。

表演一会儿“恰恰”,忽然会上来两排甚至三排年轻人,就像那种扑上阵地的增援部队一样。这一排排年轻人上来便又换了一种新的跳法:手像杨丽萍跳舞那样叉在腰际,大家同时往出甩脚片子!当然是有节奏的,或快或慢,或前或后,或左或右,有时还会齐声嗨地吼一声。甩动的脚片有点像农民打场时舞动的连枷,灵巧而自如。

终场的时候,往往放一曲快节奏的迪斯科,人们像一群饿狼一样在灯光中扭曲、变形;又像在哈哈镜前一样拉长、缩短;狼奔豕突一番,音乐戛然而止:曲终人散。

徐有福就是在“全城皆舞”的那一年,去参加交谊舞培训班学习的。那一年里,在徐有福生活的这座城市,人们对跳舞的迷恋,像古书里所描述的,差不多到了“男女弃其旧业,亟会于道路,歌舞于市井尔”的程度。

本来徐有福对跳舞并没有兴趣:“还不如去打两盘乒乓球!”他对妻子这样说。可妻子却执意要去学习。妻子的心情也可以理解:当时她所在的艺研所,所有的人都“旋转”开了,她若站着不动,是会被别人嗤笑的。何况那时他们也就许小娇、吴小娇这样的年龄,心里本身会有一些“旋律”的。

那场跳舞风就像一场台风或龙卷风。台风过后,会有一些房屋坍塌;跳舞风过后,也有一些家庭解体。此外跳出婚外情的,跳的夫妻“背靠背”的,更不鲜见。

市政府当时有不少“舞林高手”,其中某局有一位舞林高手被大家戏称作“三条腿”。据说一位刚迷上跳舞的年轻人私下里向他请教,若跳成“三条腿”怎么办?他回答说:“那就蹲下系鞋带。”年轻人道:“鞋带那时刚好就松开了?”他不耐烦地说:“你说你烦不烦,没见过你这么不开窍的人,你蹲下自己一把扯开再慢慢系住不就行了!”这位被称作“三条腿”的舞林高手这样说着,已撇下虚心求教的年轻人,和一位身材高挑的舞伴旋入了舞池——这位常和他搭伴跳舞的舞伴私底下被人们称作“矿泉水”。

徐有福与妻子却没有跳出一点“绯闻”。徐有福虽身材高大,但不解风情,不会招蜂惹蝶。况且他的舞也跳得并不好,有点笨拙,没有那种“飞扬”的感觉。妻子虽然舞跳得比徐有福好,可她不漂亮,胸不大腰却比较粗。抚着这样的腰跳舞,像抚着一棵躯干很粗的树一样,稳当但不灵巧。

徐有福与妻子参加的是市工人文化宫的培训班。学会“三步”、“四步”后,老师认为他俩很有前途,应该每人再交三十元钱,参加“提高班”学习。提高班主要学探戈、狐步、吉特巴等难度较大的舞种。包括华尔兹,到了提高班学习的已不是普通的华尔兹,而是“维也纳华尔兹”。徐有福和妻子参加了几次便不愿再去了。他觉得夫妻俩跳那种同时把脑袋猛地向左或向右大幅度甩动的舞有点滑稽。有一次他们亲眼看见,一对男女在甩脑袋时将眼镜甩了出去,引来一片哄笑。

徐有福就是在培训班学习时,碰到赵勤奋的。他也在那个培训班学习。

以后差不多有一年时间,徐有福常常和妻子去那些露天广场跳舞。几乎每次去都能碰到赵勤奋。赵勤奋从未带他妻子跳过,有时带这个女孩来跳,有时带那个女孩来跳,有时又一个人来。一个人时,他先会坐在某个角落里抽一支烟,一边抽烟一边将两只眼睛像探照灯那样在全场扫来扫去,只要发现一个灵巧而窈窕的身姿,赵勤奋便会大步流星走过去。过一会儿徐有福再看时,那女孩已像一根面条一般软软地偎在赵勤奋的臂弯中了。目光如炬的赵勤奋腰挺得笔直,西装革履像个绅士。而那女孩则向后仰着头,长裙摆动,脚步轻盈地随赵勤奋滑动。他俩跳舞的姿势,宛若一架飞机上挂着一片白云。

由于赵勤奋的“揭发”,局里最后确定的男参赛选手是赵勤奋与徐有福。

为了方便各部门练习跳舞。五楼会议室的乒乓球台搬一边去了。六楼、八楼、十楼、十二楼会议室也腾了出来。凡是各部门选出的选手,每天只上半天班,下午可以在这些会议室练跳舞。有些选手若工作忙下午脱不开身,就在晚上练习。

许小娇与吴小娇的“舞艺”不相上下。徐有福和许小娇也跳过几次,但主要是和吴小娇跳,因为他俩是“一对”。

吴小娇身轻如燕,和她跳舞有一种“飞翔”的感觉。十年前徐有福与妻子跳了一年舞,也没有这种感觉。徐有福本来舞步有点笨拙,但和吴小娇跳一会儿,突觉轻灵起来,就像两条鱼儿在一潭清澈的湖中戏水。徐有福捏着吴小娇纤长而柔软的手指,心里溢满了幸福。他轻轻地捏着,生怕将吴小娇捏疼,仿佛吴小娇的手是那种麻花儿,稍一用力就捏碎了。

徐有福有点激动地将这种奇妙的感觉告诉了吴小娇。他说:“小娇,和你跳舞,我有种幸福感。”他第一次称呼吴小娇为“小娇”,而没有像过去那样称呼吴小娇为“小吴”。听他这么说,吴小娇没吭声,只是启齿笑了笑,带着徐有福继续“飞翔”。吴小娇的腰柔若无骨,弹性十足,抚在她的腰际,仿佛抚在一把六弦琴上,随时都能弹奏出动听而美妙的乐章。